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

河南商报记者 孙科/文

河南商报记者 邓万里/图

“这雨就像郑州的‘交管政策’,来得一点防备都没,躲都躲不及……”8月13日下午,在郑州一电动车市场内,本来出着太阳的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而在电动车销售行业干了多年的小王望着天,感慨这段时间自己的经历——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完全无法销售,门店全关,数百辆库存不知何去何从。电动自行车市场风声鹤唳,未来如何发展心里没谱。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1)

与此同时,8月15日,郑州市发布数据,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启动一个月来,查处各种交通违法行为35.2万起,其中,“七类车”15715辆、暂扣7542辆。“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缓冲期?”在电动车业内,不少人呼吁。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现在不赶紧制止,难道未来出现损失让消费者承担吗?

【消息】

郑州电动自行车市场将迎来“寒冬”?

8月15日,河南一电动车市场负责人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辖区内的工商部门又找他们进行了一次谈话,工商部门称,希望他们下架该市场内的没有经过认证、不在目录内的电动自行车。

听到此消息后,该负责人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郑州市场上的电动自行车虽然都有生产许可证,但约90%的都不是按照国标生产的,一下子实行这种措施,商户的库存怎么来得及处理?”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2)

郑州宛航电动车市场一王姓负责人称,他们在媒体上曾看到,明明说的是从今年8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为过渡期,这期间是可以销售非国标电动自行车的,不知道为何郑州这么“激进”。王先生说的这个报道,指的是今年8月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消息,消息称,从今年8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产品实施CCC认证,2019年4月15日起,未获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

也就是说,2018年8月1日至2019年4月15日为过渡期,过渡期内生产许可证与CCC管理并行实施。在2019年4月14日前,电动自行车产品应凭有效生产许可证或CCC认证出厂、销售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探访】

有市场接到通知,要求下架非国标电动自行车

其实,自从今年7月份,郑州开展“史上最严”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治理行动以来,郑州的电动车市场就感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先是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战火”迅速烧到电动自行车市场,据河南省电动车商会副会长刘相申表示,郑州有些县市商户8月初就向他们表示,当地已经开始停止销售并下架所有非国标电动自行车了。

那么,如今,郑州市内的电动车市场情形究竟如何?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在美林河畔电动车市场,有电动自行车商户表示,综合治理对他们影响不大,他们的销售与以往没什么变化。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3)

“综合治理不但对我们的销售没啥影响,有可能还能提高了我们的销售量。”宛航电动车市场一电动车商户称,由于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如今无法上路,有需要购买电动车的客户,都开始买二轮的了。在京广路电动车市场,河南商报记者以买家的身份询问电动自行车在郑州上路的情况,一店铺工作人员称,不用担心,现在大家买的还是这种电动自行车,将来也肯定能上牌。

不过,与电动自行车销售量变化不大相比,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市场可谓是惨淡,不少店铺都写着“转让”,或者店铺关门。仅在宛航电动车市场,就有三四十家店铺关门。

【讲述】

电动自行车商家表示目前损失不大,但电动三轮、四轮车商损失惨重

本文开头,河南商报曾提到小王发出的感慨,比小王更郁闷的则是他的老板杨先生。

杨先生2011年毕业后,就开始接触电动车市场,几年下来,他已是拥有五家店铺的老板,主要从事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的销售,“从综合整治开始,我们的销售量就开始出现直线下降,这些时间,更是卖不出去一辆,即便是有人来买,我们也会告知对方现在郑州的政策,要不然,对方买了开不了,将来还是事。”杨先生说,现在,他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闭,留着一间店面也是因为工人会来,偶尔开开。

杨先生表示,除了店面租金、工人工资、装修费的损失,他的仓库里还有300多辆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的库存,整个下来损失有数百万,“知道电动车市场早晚要规范、要整治,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现在是‘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4)

与杨先生正在承担损失不同,在郑州做某品牌电动自行车代理的李先生,更多的是担忧。“我这里平时的出货量一般一月有上百辆,但看到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如今的情况,我真怕电动自行车到时候也会这样,那样,我们的损失也会很惨重。”李先生说,现在,他已经不再进货,只销售目前的库存,但即便这样,他还是会怕政策来得太快。

【声音】

商会:电动自行车库存超百万辆,损失或达数亿元

其实,在河南商报记者的采访中,不少市场方负责人和店铺老板都对郑州开展的交通秩序综合治理表示理解与支持,“这几年,随着城市的发展,电动车在路上发生不文明行驶的情况屡见不鲜,也确实该治理治理。而且,整治电动车市场,也有助于行业的发展更加规范,让行人更加安全。”不过,他们也提出,能不能给商家一个缓冲期,让商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刘相申称,他们河南省电动车商会曾做过统计,目前,郑州电动自行车的库存超过百万辆,低速三轮、四轮电动车库存至少有20万辆,如果实行“一刀切”的政策,让电动自行车不能销售,库存无法消化,商户们的损失可达数亿元。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5)

刘相申说,他们提出建议,2018年底前后,市场上30%—40%的电动自行车达到国标要求,2019年4月15日前,库存消耗完毕。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了非国标电动自行车,只能骑这几个月?

刘相申表示,并非如此,郑州市已发布规定,对消费者已经购买的超标电动车实行过渡期管理,过渡期为3年。期满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得上道路行驶。

【讨论】

有市民表示应该给过渡期,有市民则称,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除了商会和商户,普通市民对于电动车市场的治理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郑州市民崔先生表示,电动车乱象确实该治理,但“一刀切”的做法,过于用力,应该多听听多方的意见。

65岁的李大爷家中就放有一辆低速电动三轮车,他说,自己走路不方面,有了这车后,对出行有很大的便利,如今立刻不能骑,影响很大。

不过,也有市民指出,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6)

“郑州交警部门统计过,由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市交通事故总量的80%,现在再不好好从源头上治理,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对于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治理电动车市场,郑州市民苏先生表示支持,他称,早该治一治了,这样做也是为了交通更加规范,出行更加安全。如果现在不禁止,难道未来由消费者买单吗?【回应】

8月初下架非国标电动自行车?市工商局这么说

那么,个别辖区真的已经开始对非国标电动自行车“动手”了吗?相关部门对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据郑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对其他辖区工商部门仅仅是业务指导,要求他们加强这一块的市场监管,做到监管责任。至于各辖区怎么做、采取哪种方式,各辖区有自己监管权限。

至于商户们反映的不允许销售低速电动三轮、四轮车的事情,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没有说不允许销售,但销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如果不符合国家标准,就属于不合格商品,如果销售,工商部门会按照不合格商品进行执法。

不过,据了解,目前,我国低速电动车标准正在加紧制定中,相关标准并未正式出炉。

郑州电动车最新管理规定(郑州最严交通整治一月后)(7)

【延伸】电动自行车新标准是什么?来了解一下

今年5月,新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发布,电动车“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能力,最高设计车速不能超过25公里每小时,整车质量不得大于55公斤,蓄电池标称电压不能超过48V(伏)。新国标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将于明年4月15号正式实施。

(河南商报编辑 施尚景 首席编辑 徐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