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2030年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发展)

一、起草背景“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国家战略、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新区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作用,区商务局立足区域商务发展实际,组织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十四五”期间新区商务工作作出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青岛西海岸新区2030年发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西海岸新区2030年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2030年发展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国家战略、开启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商务工作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新区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作用,区商务局立足区域商务发展实际,组织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十四五”期间新区商务工作作出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 

二、起草过程

根据《规划》编制工作安排部署,区商务局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成立《规划》编制课题组,专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前期,课题组通过走访新区部分单位与功能区、实地考察调研新区重点企业、召开多部门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交流研讨、广泛听取建议、确定编制框架,经多次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成稿。《规划》起草期间,区商务局多次与课题组沟通对接,交换意见建议,做好指导支持,发挥双方在业务、科研领域最大优势,同时与青岛市商务局就市、区两级商务“十四五”规划,做好上下充分衔接,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规划》成稿后,已按规定程序完成第三方专家评审论证、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向新区相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合法性审查等事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采纳吸收各方意见建议,形成最终《规划》。

三、政策依据

根据省市关于商务发展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遵照《青岛市“十四五”高水平对外开放规划》《青岛市“十四五”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青岛西海岸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

四、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从商务发展的维度对新区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未来五年新区商务领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第二章为总体要求。提出了新区商务领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全力推动新区商业消费规模和实际贡献不断提升、对外贸易总量和结构扩容优化、双向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优化。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速8%左右,2025年达到1650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6%以上,到2025年达到18.5亿美元。第三至第七章提出未来五年商务发展主要任务。主要是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先行区、形成高质量双向投资新高地、协同创新的重点项目和商务发展重点工程。在消费领域,打造新型消费生态圈层、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多层次消费供给;在外贸领域,高标准建设贸易促进平台,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加快跨境电商垂直崛起。在双向投资领域,聚力海洋等重点方向、日韩等重点国别,推动内外资利用量质齐升,同时全力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空间、夯实双向投资平台支撑。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从组织、财税、政策、执行等层面,强调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保障规划执行,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五、重点领域

(一)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打造新型消费生态圈层。深入实施商业布局转型升级、竞争辐射力“双提升”行动计划,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多层次差异化打造唐岛湾中心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海洋高新区三大消费新地标。积极推进特色化商业街区建设,加快现有商街提档升级,推动设施改造、品牌集聚、业态互补、错位发展。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商业零售创新升级,布局新型餐饮服务业态。推动旅游、会展、文体等消费跨界提质扩容。增强多层次消费供给水平,加大商贸重点项目招引力度,增加特色消费供给,打响“青岛消费”品牌,积极发展“四首经济”,提升新区特色消费品质。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鼓励商贸企业、餐饮企业开展夜间经济示范点建设。完善“菜篮子”保障供给。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菜篮子”市场监测机制,重点做好猪肉、蔬菜市场监测网络系统的日常管理。推进新区重要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加快信息流转模式升级。

(二)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先行区。加快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推动对外贸易从传统比较优势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转变,实现“大进大出”基础上的“优进优出”,努力打造东北亚航运贸易金融中心、中日韩消费专区、大宗商品集散中心。推动服务贸易特色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数字贸易,突破发展文化贸易,培育新型特色服务贸易企业,加快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赋能跨境电商创新引领发展,打造东北亚跨境电商综合枢纽。实施跨境电商贸易倍增计划,拓展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青云通功能,开展“全球中心仓”模式创新,建设日韩跨境商品中心仓。培育一批具备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发展、多元化服务、本地化经营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重点海外仓。高标准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依托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强与沿黄流域等省区企业合作。探索跨境电商地方合作机制,推动黄河流域“9 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真正融入和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完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升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贸易促进平台,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引领功能。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发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领功能,重点围绕完善进口贸易促进机制、做强进口促进平台、畅通贸易物流通道、创新金融支撑体系、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实现质量检测互认等先行先试,加快建设监管制度创新、服务功能齐全、交易模式灵活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指导外贸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机遇,扩大RCEP项下经贸交流合作往来。

(三)形成高质量双向投资新高地。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和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树立“大抓项目、大抓落实”鲜明导向,全面提升精准招商工作水平和成效,强化顶格推进和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引机制,加快“大、好、新”及先进制造业项目引进落地,推动利用外资、内资提质增效。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推进招商引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精准招商水平和成效,强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总部企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大、高、尖、新项目引进,加大对“四新”项目的招引力度。精准突破重点国别招商。加大对日、对韩招商力度,充分发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欧力士中日产业运营平台等作用,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依托国际经济合作区的对德、对英等国际交流合作基础,强化跨国企业招引。精准拓展新型招商模式,精准配置招商资源要素,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升利用内资发展实效,加快实际利用外资、利用内资量质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