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

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估计大家都听说过。春秋时期晋国的赵氏家族,在前面的文章里几次提到过,本文主要围绕赵家来叙述,在这里先把赵氏家族的几代人的关系简单捋一捋。

第一位是赵衰,因为在重耳复国中功劳最大,被封为晋国国卿。第二位是赵盾,赵衰的儿子,继承了国卿的位子,充当了辅政大臣的角色,在国君继位中与继承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为后面的事埋下了伏笔。第三位是赵朔,是赵盾的儿子。在晋景公即位以后,赵盾已经去世,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受屠岸贾怂恿,开始对赵朔进行灭门行动。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春秋时期公元前597年,晋景公听信权臣屠岸贾谗言,致使包括赵朔在内的赵氏家族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赵朔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赶尽杀绝,尽然下令诛杀全国与孤儿同庚的婴儿。为了留住赵家血脉,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商量好使用苦肉计,程婴用自己的孩子与孤儿赵武掉包,然后公孙杵臼抱着程子去领赏,程子被杀,公孙自尽。程婴携赵朔的孤儿潜入盂山藏匿15年之久。后人就把盂山改名为藏山,并立祠祭祀,名曰藏山祠,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赵武成年后,在大臣韩厥的帮助下,晋景公让赵武继承了赵氏原来的俸禄、封地。后来,赵武又奉景公之命,杀死了屠岸贾,为赵氏家族报了灭门之仇。赵武的儿子赵成,属于英年早逝,历史上记载不多。他的孙子赵简子,也就是赵鞅,在《太原府拱极门》里提过,领导指挥家臣董安于修建了固若金汤的古晋阳城。赵简子的儿子赵氏孤儿的曾孙,在《晋祠镇赤桥村》里提过,就是豫让刺赵中的赵襄子,最后和韩、魏一起三家分晋。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2)

▲藏山大门

藏山坐落在太行山西麓,阳泉市盂县城北18公里处长池镇藏山村东的重峦叠嶂中。藏山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发源地,是三晋历史文化名山,一座忠义之山。1996年藏山祠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二月底,正是抗疫非常时期,藏山景区率先发布义卖公告:门票9.9元向全国人民销售,销售款项全部支援湖北疫情灾区。看到这个消息,我立即买了三张,并且发朋友圈通告:机会难得,一举两得,大家快买。藏山去年我刚去过,景区环境优美,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平时票价都是七八十元。更重要的是旅游的同时可以间接支援灾区,尽自己微薄之力。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3)

▲程婴骑马抱孤像

七月上旬的一个周日,我们一行四人开启了藏山之行。从太原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到了目的地。扫码验票,非常快捷。通过检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金光灿灿的鎏金雕塑,惟妙惟肖。一男子怀抱一小男孩骑在一匹骏马上,不用说肯定是程婴抱着幼年时的赵武。这里离景区不远,没必要坐小交通,漫步在山间小路上,还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一路走过来,草坪上、树荫下,时不时出现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上面写着各种字体的“义”字,体现出藏山的主题。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4)

▲“义”字石

向前走了大约五六百米,两棵巨大的松树躯干出现在路的左右两侧,即为龙凤松,又称迎宾松。左为龙松,将大家引入藏山神祠。右为凤松,将客人引入莲花寺。两千多年来,龙凤二松沐风栉雨,像一对忠诚的守护神,一直守护着藏孤育孤的这片热土,故名为“龙凤松守千年义”。可惜的是这两棵松树一棵在抗战时期,一棵在前几年都已死去。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5)

▲龙凤松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藏山祠,所以从叉路的左边向前走去。前方出现一个30米宽的人造瀑布,水流湍急。在瀑布下方中间有一块巨石,上面写着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中国藏山”。这里是藏山的标志性景点,许多游客站在石头旁留照纪念。瀑布中间有两条上山台阶,站在台阶上听着哗哗的流水声,溅起的水花打在裤角上还能感到阵阵凉意。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6)

▲标志性景点

顺着台阶走上去,是一块比较空阔的平坦地带,称为碑文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座四角青石碑亭,雕饰精美。里面是一座四棱碑,金边金字,是景区在2005年所立。碑的四面依次记载着“赵氏孤儿藏匿地”的历史定位,“北京会议记”,“藏山忠义赋”,“藏山文化赋”。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7)

碑亭的前方,是由大小不一的石碑围成的半圆形状,整整六十通。这些碑分别是明万历、崇祯以及清朝八代的重修记事碑和助银(捐款)功德碑。

在碑文广场右前方抬头望去,有一棵比较奇特的树。仔细看是一棵榆树中间长着一棵槐树,被称为“榆抱槐”。可惜的是槐树已经干枯,榆树还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据专家考证此榆树有1000多年的树龄,并且列入山西名树之一。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8)

沿着“榆抱槐”旁的台阶走上去,又是一块小的平地。站在树下向远方的山峰望去,在一处峭壁的岩石上隐约可见五个大字“天下第一王”。传说赵武逝后一缕魂灵直上天庭,玉帝封其为“藏山灵感大王”,专司人间风雨,造福百姓。据史载,历朝皇帝对赵武推崇备至,屡加敕封。宋元丰四年,神宗封赵武为“河东神主”,宋绍兴十一年,高宗封赵武为“藏山大王”,清同治八年,穆宗封赵武为“化尊神”,清光绪五年德宗加封赵武为“福佑化尊神”。天上玉帝人间皇帝都封赵武为王,赵武自然为王中之王,即便是“天下第一王”。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9)

目光收回,前方便是此行的主要目的地“藏山祠”。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0)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1)

穿过门洞,在路的右侧是一座砖彻石雕照壁。与之相对是一座牌坊,牌坊正面是题于清嘉靖年间的“藏孤胜境”四字,背面是“古晋雄望”。比较奇特的是从牌坊正下方向上看这几个字即像凹进去又却像凸出来。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2)

▲藏山祠山门

上书“藏山神庙”四字,左右各有一人牵一马,左边这匹马据说是当年程婴带赵武出逃骑的那匹。左右各有一扇小门,据说在以前没有功名的人不能走中间大门,只能走两侧小门进入。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3)

▲正殿

进入后正对着的被称为“正殿”,上书“藏山灵感大王菩萨”。正殿的始建年代已无考,据碑文记载,在金、宋、元、明、清均有重修,也就是正殿最少有800多年历史。正殿的外观为五脊六兽、龙头象柱,意喻护左扶右,非皇家建筑不得使用。正殿中供奉的是灵感大王,不仅管风管雨,而且对老百姓的愿望也是有求必应。老百姓将他称为大王爷。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4)

在正殿的后面是报恩祠,在报恩祠两边分别是奶奶庙、保孤祠,谓之一龛三殿。它们建造于天然形成的岩龛之内,无论刮风下雨,里面的建筑物丝毫没有损坏。它们是藏山保护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始建于金代,古貌苍然,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瑰宝。

奶奶庙供奉着三位送子奶奶,传说是观音菩萨三姐妹的化身。春秋时期,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出家修行,历尽苦难修成佛道,后来度化了她的大姐、二姐。当她们云游至藏山,得知程婴育孤的艰难,就化作凡人下界,帮助程婴抚养孤儿。赵家平反昭雪后,赵武不忘三位菩萨养育之恩,特在报恩祠旁修建了奶奶庙,并把三月初一定为庙会日。

保孤祠又叫程子庙,供奉的是程婴的儿子。在换孤救孤的过程中,程婴舍子、公孙杵臼舍己。程婴刚出生的儿子还未体验生活的美好就血溅首阳山。这位小义士用他柔弱的生命换取了赵氏一脉,同时救下了全城与之同庚的婴孩,其行为可歌可泣。在全国庙宇中,为小孩建专庙,独藏山此一处。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5)

在报恩殿和保孤祠中间有一个狭窄的通道,穿过通道向左拐向前走不远便是藏孤处,也称藏孤洞。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6)

此处名为藏孤洞,是天然形成的石洞。程婴带着孤儿赵武在此隐居避难长达十五年。此洞因藏匿一代王侯将相而闻名遐迩,它见证了悲壮的历史和仇犹儿女养孤育孤的真实画卷。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7)

从藏山祠出来,我们此行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但旅程还要继续。从南天门开始上山,“之”字型台阶曲折向上,身体素质一般的人真还需要歇几歇才能上去。上了山顶,向下望去,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便是号称“小普陀”的三教文化胜地。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8)

▲三教文化胜地

由西向东依次有圣母湖、日月瀑、莲花河、莲花瀑、小桥流水、高达16.6米的观世音菩萨石像、佛教的七大殿、孔子祠、老子像、真武庙......呈现出“佛、儒、道”三教合一、融通与共的中国特色文化。

府谷田家寨古石城遗址(探古迹知史实之)(19)

从三教文化圣地出来,回头再看一眼宏伟的莲花寺山门,赫然发现写着“佛养心、儒治世、道修身”的照壁正好处于道路尽头,门洞正中央。佛、儒、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如果我们能把它们融汇贯通,兼容并取,就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得舍有度,成全自己。

(健好身去旅行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