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

曾经有人问过舒淇:“周围的姐妹都嫁了,你不着急吗?”

舒淇回答:“现在有很多女生都以事业为重,也没有那么需要别人的照顾。所以结婚的年龄也会越来越晚,跟传统的相夫教子不一样了。女孩子的梦想不一定是家庭,也可以去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任何牵绊。”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1)

《我家那闺女》是湖南卫视推出的明星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通过镜头将明星闺女的真实生活向大众进行展示,邀请的女嘉宾年龄都在30岁以上,并且她们与说出上述回答时的舒淇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大龄未婚。

几位女嘉宾与父母在节目中所表现的困扰与矛盾,主要包括代际之间的沟通、大龄未婚女性的心理需求以及事业与婚姻之间的平衡三大人生难题,引发了“每逢佳节被逼婚”的观众们的共鸣,也引起了我对中国家庭关系的深度思考。

张佳宁:架构家庭沟通桥梁,消除代际矛盾鸿沟

在《我家那闺女》第一季中,父母观察员和明星朋友频频“催婚”的现象引发微博网友的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前三期的节目中,四位女艺人共被催婚23次。其中吴昕的家庭矛盾尤为严重,吴昕曾多次在节目中因被催婚而失控大哭。

但在第二季中,张佳宁与父母的相处氛围却与吴昕家庭截然相反。从小父母离异的张佳宁性格特别开朗,甚至还希望帮母亲找到一段合适的婚姻。她知道叔叔深爱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主动为叔叔出谋划策,鼓励他向妈妈求婚,最后成功促成了两人的姻缘。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2)

从张佳宁和吴昕两个家庭氛围的强烈对比中,我们发现:如今大龄未婚早已不是个别家庭所遭遇的问题,它已经变成了整个社会面临的难题。老一辈的父母对待孩子的婚姻大多都有催婚的心理,由于我们与父母看待婚姻的观念不同,再加上代际间沟通不当,从而导致了难以调解的家庭矛盾。

根据心理学知识分析,父母催婚心理的根源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未完成事件引发的紧张感和驱动力:在传统文化看来,一个未嫁娶的独立个体是未完成的、不完整的存在,这种未完成感会带来一种紧张感和驱动力,从而驱动人们去做点什么补足它。父母认为必须结婚生子才能被视为一个成熟的整体,基因延续的未完成感,使得催婚成了一种美好愿望的惯性。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3)

②不被主流意识认同的恐慌和焦虑:在中国的家族体系里,不存在人与人的差异性,而是秉持一种趋同的心理状态。当自家孩子到了适婚年龄却还落单,趋同的中国父母就会感到焦虑和恐慌,仿佛被抛弃在群体之外。为了缓解不被认同的舆论压力,他们就会通过催婚将这种焦虑传递给子女。

③缺乏人际边界的强迫与控制: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中缺少人际边界,父母的心理还没有发展到分离个体化的阶段,他们始终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延伸,而不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情感的个体。很多催婚的父母看起来处处为子女操心,本质上却是在控制孩子的生活。

他们不顾孩子的现状和想法,理所当然地侵入孩子的心理空间,通过催婚、逼婚来干预孩子的婚姻和生活。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父母,会关心孩子是否获得了爱,而不是催着孩子找个人仓促结婚,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4)

吴昕和妈妈对婚姻的理解存在着错位,这是两人产生矛盾的源头,同时吴昕的逃避和沉默导致了家庭矛盾一再加剧。而张佳宁为了让叔叔和妈妈拥有一段甜美的婚姻,亲自帮叔叔布置求婚场地,挑选各类求婚用品,实际上拉近了与父辈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是两个家庭氛围截然相反的原因。

正如《一个“凉薄”儿子的自我反思》中所说:“我从来没有和他们说过,我期待的家庭关系是怎么样的,我却期待他们会按照我的预期去生活。这种沉默的关系,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5)

我们总是很习惯地把自己和父母放在对立面,用对抗或者逃避的方式与他们相处,殊不知敞开心扉才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我们应该多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成长动态、内心想法和婚恋规划,增进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同时要明确父母的催婚原因,减少父母的担忧和焦虑,共同探讨事业与婚姻的调和问题。

王鸥:撕毁离异家庭标签,坦然追逐完美婚姻

在《我家那闺女》中,王鸥向观众讲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王鸥从小就经历了父母离异,一直被寄养在亲戚家里。面对爱情和婚姻,她始终带有悲观和抵触的情绪,对于建立自己的家庭她更是既渴望又抗拒。

曾经有人问过王鸥:“原生家庭会对人的家庭观、婚姻观产生影响,你现在对爱情是持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6)

王鸥回答:“爱情是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可以拥有它,爱情很美好,我相信爱情,也期待爱情。但是我们这样的女生,太容易因为别人对你一点好而感动庆幸。其实我们都应该更自信地面对爱情,相信自己值得拥有好的爱情。”

王鸥直言希望能遇到一个温柔宽厚,懂得理解与包容的人,两个人可以建立一个和平共处、相互支撑的温暖家庭。但是从节目中我们发现,王鸥与朋友的交流都十分客套官方,谈论的都是原生家庭、演员所面临的竞争现状等沉重的话题。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虽然王鸥说想试着改变自己,但是在人际交往中,她仍会本能地封闭自己。她很难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别人面前,潜意识地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7)

从家庭心理学的角度看,0到18岁这个人格成长最关键的年龄段所生长的环境,即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并且往往是终其一生的。但是从逻辑上讲,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是两码事,不能说原生家庭与人的成长发展有关联,就认为原生家庭需要为人的所有行为买单。

如果要求原生家庭为所有问题负责,就会变成“原生家庭原罪”,不仅与事实不符,而且会限制当事人的自主改变空间,极易引起“一切归咎于父母”的自我放弃,无法再建立新的关系经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改变来自于各种关系的滋养,所以和父母和解,最大的意义是放过自己。

宋茜:潜心建构人生蓝图,促事业爱情两生花

作为模范偶像,宋茜不仅颜值气质超凡,而且擅长表演和舞蹈。在《我家那闺女》中,宋茜多次暴露工作狂属性,全年无休的她在节假日也很早起来排舞。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8)

除了工作兢兢业业之外,宋茜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表现得非常完美。她会亲自给公司的同事挑选礼物,定时举办年会和抽奖活动,调和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在休闲时间与朋友畅谈心事时,也获得了好友的一致好评,称赞她“这么多年没有变过,就像小女孩”。

而宋茜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主要归功于她的父母宽容型教育模式。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二八定律,应用到育儿的场景中,家长们只需要付出20%的精力去抓住最重要的部分,就可以达到80%的效果,即家庭心理学中常说的宽容型教育模式。

宋茜从小就离开父母,独自去北京学习舞蹈,随后又加入韩国女团当练习生。作为一名独立单身女性,长期的独居生活练就了她各项生活技能,煮面条、包饺子、换灯泡样样手法娴熟。宋茜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也有着独立的思考和清晰的认识。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9)

在《我家那闺女》中谈到未婚话题时,宋茜曾说道:“对于爱情,我是期待的;但对于单身生活,我也是享受的。很多人选择不婚、丁克或单身,这都是值得被尊重的。”这是她对生活最虔诚的态度,她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单身生活,坚持在生活和工作中自信笃定地做自己。

很多独立的单身女性一直专注于拼事业阔视野,兢兢业业地打理自己。但是身边的亲朋却选择性失明,以年龄定终身,担心她们嫁不出去没人要,不断暗示和催促,把她们看作是一件会随时贬值的商品。

我家那闺女完整版相亲(聚焦独立未婚女性)(10)

其实30岁以后能否升职加薪或者收获爱情和婚姻,都取决于你是否要把你自己推进到和自己匹配的价值观里去。你需要做的就是,忘记和跳出别人扭曲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地发展和雕琢自己,去开发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

其实,《我家那闺女》并非只是女明星生活的一种记录,更是数千万大龄未婚的独立女性正在经历的人生现状。遇不到适合自己的人,即使渴望爱情也绝对不能宁缺毋滥,想要在婚姻中被尊重,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真正从自身的内心需求出发,潜心建构自己的人生蓝图,学会与父母和自己和解,实现事业与爱情两生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