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

之前51君听过一个小测试,说世界上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酗酒,母亲患有多种疾病,母亲一共生了10个孩子只活下来3个,这3个孩子还有的聋有的哑;另一个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认真,对人很有礼貌,十分孝顺父母,还喜欢拉小提琴。这两个孩子如果你只能选一个生下来,你会选哪一个?

在测试的时候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生下第2个孩子,因为觉得第1个孩子已经很苦了不想让他生出来受罪,殊不知,第1个孩子是贝多芬 ,第2个孩子是希特勒。这个故事某种程度上告诉我们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预测的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多时候不是一句玩笑,生活中总会存有一些人,智商高、才华出众,从小就惊艳世人,但最终成就平平,甚至不得善终,这类人往往都是被 “自负”、“眼高于顶”与“情商低”所害。

孔融,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放到现在简直就是优秀孩子的典范,他的故事也被很多学校、家长们口口相传,作为激励孩子的历史小故事出现在各种小学生的课本里。从小如此懂得孝道,有礼有节的孔融,长大后为何会被因为“不孝”而被满门抄斩?今天51君想跟大家分享背后的原因。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1)

51君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但是在“育儿”方面还是有一些心得的,所以欢迎拍砖,欢迎讨论,也希望看到大家更多更好的看法。

1、孔融从小被称为神童,智商极高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

前几天51君的小侄子在摇头晃脑的背三字经的时候,51君很感慨,为什么神童大多不得善终,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带着些许好奇,51君去查了一些有关孔融的历史典故。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2)

之前51君讲过一个三岁就让孩子开煤气灶,独自打网约车20来次的奇葩父母, 可以说是“不帮孩子解决任何问题”,孔融父母的育儿理念其实也差不多。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到洛阳,就能独自去拜访世交名门,当时洛阳的李元礼颇有威名,拜访这种“权臣”无疑需要有才能、或者是名人、亲人嫡系等管家才会通报,那个时候的孔融独自一人来到李府,直接跟管家说:

“我是李府的亲戚”

李元礼当时正好在家,感觉很好奇问道:“我和你到底是啥亲戚关系?”孔融说道:“我爷爷孔子与你祖上老子曾经以礼相见,所以应该世代通好才对”,一个十岁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李元礼觉有趣的同时也表示包容和喜爱,但如果换做一个成年人,无疑肯定会觉得有点“抬杠”的嫌疑。不得不说孔融很聪明,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是一个“孩子”可以童言无忌的优势,智商超群,51君觉得就好比两个姓王的在路上遇到,说:“我俩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亲戚“没什么两样。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3)

太中大夫陈韪听了这事,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提点,说道:“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能”,本质也是好心提点孔融,这种小聪明抖包袱用一次可以,不要老是去用,对未来在这个庙堂环境下的成长并不是很有利,说完之后陈韪还没坐下,孔融马上接话茬说:“那看来陈韪您小时候一定也很聪明了啊”,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也让陈韪一时语塞。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4)

可悲的是,长大以后孔融的段位,还是仅停留在了口无遮拦抬杠上,再加上随着年龄增长的自负和“低情商”,造就了悲剧的开始。

2、一个天才,如果说第一句话就被人看出来是个天才,未来可能走不远

之前有一部综艺叫《某强大脑》,51君看了之后才发现,才华到了一定程度的人,可能都会比较自负,虽然节目组为了提升收视率,让这些“小天才”们尽量演戏,做一些综艺效果,演出一种“别人好厉害”,把一种“老子最厉害”的情绪放在心里。

但是51君想说,很多时候,自负,是写在话语里和言行举止里的,演不出来的,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句话就能看出来。

孔融就是太过于锋芒毕露,似乎就始终把“老子是个天才”写在脸上。殊不知在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上,情商才是一种大智慧,缺乏大智慧,仅仅如簧巧舌发出连珠妙语,除了让人讨厌,没有更好的作用。

孔融长大后,曾任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基本都是文官里的权臣。可惜在职期间,除了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老子最牛逼”之外,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别无他长。由于文采实在是斐然,倒是得到了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的喜欢,老百姓很单纯的,觉得老是怼当官的就是好官,是一个“为民请命”的“清流”,老百姓才看不到“和珅”被嘉庆处死后就自己就完蛋这样的真相,庙堂非百姓可揣度。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5)

就如同现在很多“不再兼济天下的达者,却不让穷者独善其身”一样,孔融也非常喜欢抨击时政,喜欢冷嘲热讽曹操的各种治国政策。

真正喜欢历史的人一定知道,《三国》是被“演义”了很多的。在真正的历史上,曹操除了是个“枭雄以外”,其实是一个非常懂得发掘人才和“恩威并施”的人,当时魏国的各种大将们实力其实也非常强,并非被“五虎上将”盖过风头,曹操为了提升自己的心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绝对是个“自律”的牛人,有句话说得好缺啥补啥,而且其实曹操对待文官有惊人的耐心,但是就这样,还是被孔融给逼到了极限。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6)

当时打仗的有个时期魏国粮食短缺,曹操为了节约更多的粮食用于缓解百姓粮食短缺的情况,发布了禁酒令,不让文武百官喝酒。当时孔融就不干了,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贬损曹操:“你不让我们喝酒,你就是坏人,天下那么多人粮食吃不上,你们几个大官喝不上酒能解决个屁问题?”

在东汉末年,民风开放,把人家城池占了抢人家的媳妇是很正常的事情。孔融由于太聪明,圣贤书读的多性子也太直,认为君王不能沉迷于女色。曹操攻下邺城后,“洛神”甄宓也将是他的战利品之一。不过,曹操还没动手,儿子曹丕就抢先将甄宓收编了,曹操对此郁郁不平,孔融又写了两句话贬损曹操: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这句话骂得很高级,意思就是妲己本来是纣王的女人,武王伐纣以后,把妲己留给自己,赐给他的兄弟。一是说武王不会像你这样沉迷于女色,二是说武王也不会跟兄弟(周公)抢女人,三是说你曹操这行为就跟纣王没啥区别。曹操本来没看懂,后来看懂了给气的半死。

孔融才华横溢,但情商就是“有啥说啥”,还经常说出“袁绍无法战胜”这样在职场中冒大不韪的话,曹操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下手。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7)

作为一个父亲,本来孔融还想将他的儿子和女儿藏起来躲过一劫,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和儿子躲在其他家的时候,也继承了父母“口无遮拦”的特点,说出了那句:“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千古绝唱,然后送了命。51君心想,是自负到什么程度的孩子,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最能说明孔融的父母和他自己“育儿不当”的,还要看当时东汉末年饥荒的时候,孔融说出了一句他人生中“自负到巅峰”的话:

“如果父亲不好,宁可把粮食给别人吃,也要饿死父亲;至于母亲,母亲对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先放在罐子里,倒出来就双方毫无关系了”

曹操也是因为这句话,满门抄斩了孔融。

51君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也能难受,就是这样一个4岁会“让梨”,从小有那么好的教养,心有春秋大义,读遍圣贤书,智商超越常人的孔融,为何结局如此悲惨,为何长大后会对父母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自负”和“低情商”害了他,其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现在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因为父母更多的是自卑的一代,所以都懂得给孩子去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不想让孩子长大以后自卑,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很多的孩子无比自负,很多孩子说话目空一切,让人讨厌,做事也眼高于顶。到了社会上,很多被深刻的打击之后,郁郁不得志。

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度”很重要。

3、培养孩子自信的“度”和“情商教育”,都像珍珠一样宝贵

要让孩子有自信,这是现在绝大多数一二三线城市家长的共识了(三四五线城市很多家长目前还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但自信过头就是自负,就反倒害了孩子,让他成为一个目中无人的骄傲者。

为什么孔融从小有那么好的教养,父母功不可没,但是孔融长大后却脾气那么大,对父母那么仇恨,多次和曹操顶撞,眼高于顶,反对曹操的各种政策,那么孩子到底该不该让他多树立自信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度”很重要,正确引导很重要,还有就是,要区分具体的事情,不能盲目表扬,必要的时候,鼓励比表扬更有意义。

51君觉得,如何去驱动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是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自信的,只有让孩子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优秀”和“渺小”,才能更健康的成长。同时父母也要更多的发自内心地从孩子的角度去引导和思考,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情绪控制能力”,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就有点自私,父母也不要刻意去强行要求Ta们学会分享,要让孩子内心真正想去“让梨”,更不能强迫孩子去让梨,对于天生胆小的孩子,让Ta多得到一点,吃一个更大的梨,也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建立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真正实操起来,可能家长们的压力也不小。针对这个孩子学习的“终极问题”,我们其实也一直在思考, AI中教导学课是我们的一个尝试,就是一个可以让孩子学习交流能力提高情商,也不会让孩子过度自负,让孩子在学习中螺旋上升,这是我们思考了十年的一个学习方法的分享。

孔融为什么拿的最小的梨(长大后却因不孝被满门抄斩)(8)

与其让孩子说出“覆巢之下无完卵”这样“早熟”的话和“3岁的时候每个月自己打20次网约车,开煤气灶”这样超出年龄的“勇敢”,我们更希望通过孔融的例子给朋友们提个醒,培养“孩子的情商”与“自信的度”都很重要。

早夭的“天才”比比皆是,慢飞的“笨鸟”才幸福终生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您看完有收获的话,

欢迎您的关注、留言,51君会定期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