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理解及赏析(这句论语有几种解释)

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先进第十一

论语理解及赏析(这句论语有几种解释)(1)

这句话如果直译:子张问孔子“善人之道”,孔子回答说:不循着道路,也不“入室”。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法理解了,这中间有好几个问题说不清楚——什么是“善人之道”?什么是“入室”?怎么理解“践迹”?所以就有了各种各样版本的翻译:

其一:认为“善”做动词解,善人就是使人善。“善人之道”就是使人善的方法。“子张问孔子:如何使人善呢?孔子回答说:如果不践行前人的脚步,那么就不能登堂入室(论语里经常指学问到家的意思)了”这种翻译里,把“践迹”中的“迹”给明确了,把“入室”给明确了。翻译的十分好,完全可以这么理解,咱们跟学生说的时候,也可以这么说。尤其对于“入室”的翻译,我认为就是孔子的本意。但是这么说给“不践迹”增加了很多内容。

南怀瑾先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大概是这样:子张问孔子:“怎样算真正的善人呢”,孔子回答说:“做一件好事不留痕迹,也不要产生一门“善人”的学问。”南先生的理解不可说不独到,他是把“善人”这个名词解释清楚了。

许多人看了这么多的解释,也许就要开始乱了,巴不得把孔老夫子给复活了,问一问他到底是怎么说的。其实,这正是中华文化魅力之所在,就我看来,这几种理解都可以,不必要非要向写程序那样,一句代码都不能错。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景之下:

  • 遇到一群正在学校的学生,你可以说:“大家一定要学好课本内容——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 遇到一群正在创业的人,你可以说:“大家做的好啊!——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但是只要坚持,产品就会成功。”

  • 当你遇到了活雷锋,你也可以说:“您真是伟大啊!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同样是《论语—先进十一篇》,紧随“不践迹,亦不入于室”之后,有这样一段话: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看来孔子也是一个“不践迹”的人啊!学问在变化中学习,在变化中应用,这不正是学习的乐趣吗?

论语理解及赏析(这句论语有几种解释)(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