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教学课题中期报告范例)

一、研究目标(1)调查分析影响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范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范文(教学课题中期报告范例)

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范文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探索提高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

(3)进行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大面积提高本组教和学的效率,提高我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二、目的要求及预期成果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素养,从理论上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

2、课题组各成员通力合作,统一行动,按时完成各自相关的任务。

3、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座谈和不断学习、细化课题研究的内容。

4、认真做好每次活动记录,并定期交流,分析、讨论,获取真实、全面的研究素材,初步形成生态教育教学课堂。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教师要求部分

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清晰、完整、合理、可操作性。

②教学手段:使得优秀的教学手段上能有可复制性。

③沟通统一:准确传达教学意图和教学目的,是教师和学生达到教学行为上的统一。

④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探索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修正分层教学方法。

⑤情感定位:对学生始终寄予期望,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⑥优化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切实提高独立学习的实效;

⑦过程分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对典型学生进行跟踪、记录、整理、分析。

⑧量化细化:教学调整,登记在案,注意反馈,不仅要出新,更要出效。

⑨学业评价:强调学生的学业成就评价,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2)学生要求部分

①制定目标:能根据老师的教学目标指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

②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学习,注意与他人和合作,吸收其他人的优秀之处。

③观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能够向老师准确反映出这个问题。

④调整修正:对老师的反馈意见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并观察效果。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有效地组织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地发现、提出、解决问题,避免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流于形式。

五、工作计划

1、第一阶段:确立课程研究小组。召集课题组成员会议,进行理论学习,明确分工,布置收集有关课堂有效性评价的材料进行学习交流,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本课题正式立项以后,在正式开始研究之时,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以后,我们在原先的课题申请报告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实和细化。实际工作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 老师负责整体规划指导;考虑到 老师的科研能力和在本课题中的指导性作用,我们将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起关键性、指导性作用的部分交给他负责。其它部分的分工如下: 老师负责日常所有的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 老师负责“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等;之后所有的成果汇总以后由课题组组长 老师共同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2、中期:本阶段主要抓课题研究计划的落实,各负责人开展实验研究。

(1)理论研究:由课题组成员赵老师负责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中学生的规范使用问题、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中的师生互动问题。

(2)案例分析:结合县达标校公开周,进行公开课示范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从中发现问题。

(3)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刘老师负责设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进行分析。

(4)常规实践:日常教学中,在初一、二、三年级中实施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开发教学,落实常规化。

(5)专家指导:特别邀请县教科室专家指导课题的有效进行。

(6)交流小结:由本课题组组长召集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组阶段会议,对第一阶段进行小结。

五、工作步骤:(2015年8月---2015年12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阶段、重要过程,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做实做好。本阶段主要确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主持人完成制定本课题校本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8月中旬)

2、围绕课题目标,针对课题内容,各个子课题主持人完成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9月下旬)

3、利用“地方教材”课堂,对学生进行乡土生态文明教育:首先利用制作好的课件进行课堂授课,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后,辅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记忆和搜集资料。汇编乡土生态文明的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集。(10月中旬)

4、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展室、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辅导学生解说家乡的乡土生态文明,书写心得体会和相互交流。(11月中旬)

5、注意实施情况的积累和研究,记录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反复实践,总结经验,筛选案例。(11月下旬)

6、师生将自己在研究、实施、学习中的体会或感受写成随笔或论文、作文等办成乡土生态文明专栏,以便师生共同交流、提高和研究。(12月中旬)

7、各子课题举行开题论证会(12月下旬),全部进入实施阶段。课题领导小组加强督导协调,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方案,确保各个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初稿等

二、中期研究总结

我们开展 《课程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已经一学年了。我们在摸索中前进,有收获的喜悦,有不足的反思,但在课堂和课下渗透乡土生态文明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的氛围已经在我校初步形成。下面我就中期开展透乡土生态文明教育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在课堂中渗透乡土生态文明教育,主要的指导思想:

1、认识家乡的乡土环境。 虽然乡土生态文明教育讲的是学生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许是学生熟识的,但是,这并不等于学生已认识和理解了家乡的地理环境,这中间还有一个将感知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乡土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以实践和综合学习为主要学习途径,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

2、增强生态意识、爱家乡的情感。 乡土是学生观察、了解生态文明的“窗口”,通过乡土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切的感受,从而有助于学生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从经济、环境、交通、人文等各方面把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从自己的身边讲起,使我们更了解,从而喜欢。因此,课程标准把它作为乡土生态文明教育学习的目标之一。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渗透乡土生态文明教育,由于"乡土生态文明教育"所属的范围就在学生身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因而更利于学生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因此,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乡土生态文明教育学习的目标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乡土生态文明教育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大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们在反思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只通过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是难以真正确立的;而通过乡土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结合观察、考察、调查等实践分析自然条件对家乡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事件对家乡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才能逐步确立。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乡土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只能较好地体现了这种实践。因此,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乡土生态文明教育学习的目标之一。

二、我们通过实际工作达到的目标有:

1、激发学生探究本乡本土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形成一种充满有探究文化氛围的课堂教学风格,从而构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乡土生态文明教育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发展,探索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 所做具体工作:

1、 明确任务与分工,讲明要求。 专门召开课题组会,让大家明确研究的任务,并明确进行分工。

(1)、乡土内容与教学结合的实践研究 :

(2)、乡土生态文明教育与教学结合的课堂研究 :

(3)、访问、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析:

(4)、相关理论资料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撰写:

2、 加强学习, 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所有成员每周要求学习一些优秀乡土内容与自然、人文地理教学结合、乡土生态文明教育与人地关系教学结合优秀课件等,相关理论资料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以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实验素养,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3、共同讨论,形成个案

从本学期开始,在课题组会上,只要所学内容有与本课题有关,我们都一一认真讨论研究,并记录下来,归纳整理。

四、研究的过程与内容

1、探索准备阶段

(1)、 课题组全体教师在学校教科室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学习有关探究性学习方面的材料,用教育理论和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2)、成立了为突破口的课题研究小组,选定实验的班级和学生。在取得成绩后,逐步推广到其它学科,从而带动全校的课堂教学改革。

(3)、调查分析当前初中学生中探究性学习的状况,收集相关的资料。拟定课题方案。

(4)、本阶段的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特点,培养学生勤思、好问、追根问底的探索精神。同时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问题有了不同的看法,就会提出疑问,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

2、编写乡土生态文明教育教材指导教学

通过乡土生态文明教育教材,使学生们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了解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

3、实施强化阶段

(1)、运用多种实验方法全面展开课题研究。

(2)、从点到面,逐步推开,开展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收集大量详实的原始信息。

(3)、整理分析原始资料,提取相关信息,研究归类,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

(4)、 从个案研究发展到内容体系、模式的构建,并及时作出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5)、 教师一方面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得到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充分拓展空间、时间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活动路指南

(1)、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2)、访问相关网站

(3)、走访、调查

(4)、到大清河岸边实地考察

五、 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2、教学论文:

3、收集相关课件及教学课例。

4、设计相关问卷调查及调查统计。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还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本课题的研究。

2、课题组成员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时间有限;备课组会上研究的较深入,但交来的归纳材料过于简单。下一阶段研究中设法调动成员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的工作更扎实,做好整理、总结工作。

3、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健康课堂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4、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法指导。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3、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科学的教学方法。

4、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是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必须研究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因材施教。

七、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1、调整、完善、细化课题方案。

2、继续学习,为课题研究的整理归纳奠定基础。

3 、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小结,鼓励教师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的经验写成论文、或将课件课实录做成光盘。

以上是课题组中期所做工作的简述,恳请各位领导对我们的阶段性成果小结做出指导和批评。

三、中期研究报告

   我们课题组设想,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探索以**乡土生态文明资源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教学和活动为载体的的新路,积极实施校本课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充分挖掘**乡土生态文明资源素材,架构特色课程,丰厚人文环境,提升校园、教师、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蕴,初步建构具有**乡土生态文明资源精神的校园。

2、探索**乡土生态文明资源教育策略。

3、通过开发**乡土生态文明资源课程资源,拓展课题组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提升课题组教师素养,借助课程开发,创建鲜明的校本特色和教育品牌。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乡土生态文明资源建设的文献研究。

  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建构技术,借鉴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等,为本课题找准切入口和新的发展空间。

  2、**乡土生态文明资源的价值及其利用现状的研究。

  进一步理**乡土生态文明资源的内涵和精髓,探究文化资源的学生价值,挖掘、筛选可用资源,明确资源的利用现状,并将其转变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可用的、有价值的素材。  

  3、**乡土生态文明特色课程的研究

  以《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精神为指导,从学生的视角去发掘和理解**乡土生态文明的学生教育价值,并与教育有机整合,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丰润学生**乡土生态文明精神内涵。

  4、基于**乡土生态文明的教育策略的研究

  基于《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和学生发展特点,研究在**乡土生态文明传承活动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规律,在实践、反思并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探索**乡土生态文明特色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

  5、**乡土生态文明特色教育活动的案例研究。

  以**乡土生态文明高中特色教育为研究和实践点,以案例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用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育观进行高中教育的分析,进而反思教育方法、策略等的有效性,改进教育实践。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研究时间:2015年8月

  研究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

具体工作:

  1.本阶段在查阅资料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调查**乡土生态文明资源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旨在收集情报,寻找课题最适合的切入点。

  2.查阅**乡土生态文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献资料,调查本地可用**乡土生态文明资源的现状,探索可研究、创新的空间,设计研究方案。

  中期:课题设计阶段

研究时间:2015年9月 

 研究任务:设计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总方案,确定具体研究内容与目标。

  具体工作: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教研组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利用**乡土生态文明为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会。利用好民俗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道德学习,是当今教育实践中顺应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研究课题,是自身教育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

  2.开展研讨,提高认识。组织开展**乡土生态等专题研讨会,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挖掘以民俗文化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拓宽教师视野。教师在研讨中不断提高认识,科学地利用信息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3.抓住重点、解决疑点,结合本课题研究意义,紧紧抓住当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机会,撰写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课题。

  4.老师参加**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十二·五”课题培训会。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立项,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获得研究资料,开展研究。

  具体工作:

  1.开设校本课程,开启课题研究的实践之旅。

  2. 具体地研究实践过程,不断改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反思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每月、每学期进行课题总结、研讨反思活动,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并及时总结经验,物化成果。

  3.实验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活动中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从而探索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 本阶段按既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全面有序的开展实验研究。全面实施研究计划,在实践中积累过程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研究时间:2015年12月 

 研究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初步的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在专家们的引领下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具体工作:

  1.课题研究中期,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及过程进行指导,并修改、完善、充实该课题,进行课题中期鉴定和论证,不断调整、完善,保证研究方向正确,过程扎实,效果明显。

  2.课题组把“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作为活动口号,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俗活动,自主合作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整个过程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身的成功和失败中锻炼并收获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与工作成效

  (一)理论学习心得

   1.研读书籍,提升科研能力。课题组积极利用有效时间,集体学习了《东原文化丛书》。

  课题组通过不断的读书活动使课题研究成员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集体交流心得和体会,为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沃土》、《用好乡土文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让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走进孩子心中》等多篇文章的研读和剖新,更加突出明确了地方资源、课程资源和课题研究的有机联系,为课题研究找到了切入点。

  2.撰写论文反思课题研究

  在一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多篇反思论文,。

 (二)实践探索成果

  本课题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对乡土生态教育,为此,课题组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研与科研同行的研究方式,积极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1.在校本课程研发中挖掘**乡土生态魅力

  一千多年的**乡土生态文明,有着无数青少年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让他们置身在**乡土生态文明的情境中,让他们在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体验中,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充分挖掘**乡土生态文明地域文化素材,架构特色课程,开展教学和研讨活动。

  校本课程《**乡土生态文明》大纲

课程名称

**乡土生态文明

课程学时

18

课程开设年级

七年级

课程预计

人数

49

课程

目标

1、运用教师讲解、资料演示及学生资料收集等方法,初步掌握相关**乡土生态文明知识。

2、知道**乡土生态文明的主要内涵,了解其形成、现状与发展趋势。

3、通过分析、讨论的方法了解**乡土生态文明的传承方法,并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珍爱文化资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

简介

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利用地域优势,充分挖掘**乡土生态文明的教育价值,整合时代精神开发特色校本课程,设计开展高中生创意活动,学习传承**乡土生态文明,努力构建“生态、创新、求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县**街道中学中学校园文化。

绪论

第一章:**乡土生态文明之起源、发展

第一节 **乡土生态文明的范围与时间起迄

第二节**乡土生态文明、佛教文化的区别联系

第二章:**乡土生态文明的内容涵盖

第一节 梁山泊与**湖

第二节 大清河与大汶河

第三节 大运河与戴村坝

第四节 白佛山

第五节 **水浒影视城

第六节 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第七节 六工山

第八节 龙山

第九节 罗贯中纪念馆

第十节 **湖湿地公园

第十一节 宗教遗存,自成一景

第十二节 人文元素,城市精神

第三章:学生眼中的**乡土生态文明

第一节我眼中的**乡土生态文明

第二节我家的**乡土生态文明

课程开设条件保障

微机房教室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展现**乡土生态文化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立足点和研究价值的最终体现。我们将开发好、利用好**乡土生态文明,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案;收集相关课题教学实录,形成教学案例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研究展现**乡土生态文明的方法和模式,例如在新授课中,通过情境教学法展现**乡土生态文明,又例如在复习课教学中,通过时政资源和地方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乡土生态文明,最终实现本课题目标,实现**乡土生态文明的传承教育研究。

  3.在师生共同成长中感悟**生态文明价值

  课题研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对教材的理解、剖新有一定的研究,对于教材的有效整合、地方资源的选取也要有一定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陶老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民俗文化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自己感悟生活,从而更能懂得生活的意义,生存的价值。

课题研究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认知**乡土生态文明,引乡土资源入课堂;用好乡土文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沃土,让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走进孩子心中。同学们撰写了以**主题的小论文多篇;小组合作完成了手抄报。

五、课题研究的疑难困惑

  课题组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两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实效,但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1.课题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社区、学校和家庭三方联动的困难,现在切身感到课题开展缺乏相应的社会机构、资金支持。

  2.课题研究过程中缺少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适时、经常性的指导,专业性问题不能及时和有效解决。

  3.**乡土生态文明风俗比较丰富庞杂,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的界定还需进一步明确。

  4.课题研究过程中过程性材料收集和整理不及时不规范,由于课题组教师肩负一线教学工作,校本课程研发的时间精力有限。

六、课题研究后期设想

  1.开展学生对**乡土生态文明的认知,文化内涵。

  2.组织课题研究组教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围绕课题的相关教学教育论文和教学设计。

  3.开设贴近学生的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并编写校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

  4.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实施还需要全组的群策群力,有序切实开展课题的研究总结工作。

  5.课题研究寻求社区、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和支持,为课题的开展寻找社会资源。

  课题研究没有终点,中期报告只是一次回顾与反思,是研究中的一次新的起点。课题组本着课题研究需要互助、互动、互利的原则,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继续重视理论学习,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校本课程研发、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终身发展相结合,努力提高研究成果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