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

一般来说,在除夕之夜,人们都会盼望来年风调雨顺、诸事如意,心情也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般喜悦。但对于客居他乡的游子而言,除夕之夜就只剩下“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慨了。而对于贬谪在外的诗人来说,除夕之夜的情感就复杂得多了。有客居他乡的愁绪,有生活处境的酸楚,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1)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岁夜咏怀》,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除夕之夜所写的一首悲痛的诗。之所以说这首诗悲痛,除了上面提到的复杂情感外。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处于老母病逝守丧期间,又恰逢挚友柳宗元去世,其内心的异常悲痛可想而知。虽然这首诗相比较刘禹锡的众多名作来说,略显冷门,但是言浅情深,表现出了扣人心弦的情味,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2)

《岁夜咏怀》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首联“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意思是说,多年以来我都是在不得意中渡过,如今再次适逢新的一年,可那又怎样?正如本文开头所说,在除夕之夜,人们多盼望来年风调雨顺、诸事如意,但刘禹锡却在诗的开篇一反常情,就是为了表露自己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3)

当然,刘禹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便是因为颔联所说的“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这里的“同游者”,便是指曾经参与永贞革新的那些人。但随着朝廷的打击,这些人有的被杀,有的病死,有的渺无音信。就算活着的,也只能过着贬谪生活。所以刘禹锡才会悲痛地说道“而今有几多?”。

颈联“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意思是说,我把闲居当作自由自在,把长寿看作补回岁月蹉跎。从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来看,它表现的是一种无所作为的人生。但是对于早年不慕荣华,注重品格修养,中年积极参加政治革新,晚年依然写诗痛斥宦官权臣和趋炎附势之徒的刘禹锡来说,绝不能说是“将寿补蹉跎”。故这里是正意以反语出之,旨在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4)

尾联“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即没想到春色不问人情世故,在我闲居的时候还来探望我。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刘禹锡的宽慰之语,说春色年年都会来陪伴他。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刘禹锡始终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的景象。从侧面烘托了刘禹锡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刘禹锡一首诗很冷门(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5)

另外,这首诗还有一个创作背景需要我们注意。据《因话录》记载,元和十二年,朝廷派柳宗元到条件较好的柳州,而把刘禹锡派往条件极差的播州。柳考虑到刘禹锡的老母年近九旬,不宜去往荒远之地,便主动要求与他对调。可没想到比他年轻二十三岁的柳却在播州因病而亡,故诗中的“有几多”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一个典故,但只是其中的语短情长,便足以感人至深。总的来说,除夕之夜,刘禹锡却写出一首悲痛的诗,千年来打动了不少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