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位怎样化解东北位(方位与尊卑之间有密切联系)

东、西、南、北、左、右等本来是人们用来区别方位的,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却被赋予了另外含义,成为好坏、上下、大小、尊卑甚至敌我的代名词。古人常用方位表示尊卑或表示对客人的敬重程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将左边的位子空着,以示对候生的敬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右”比“左”尊,说明蔺相如的官位在廉颇之上,因而廉颇不满。可见,古人以方位表尊卑是经常之事。

我国古代“左”与“右”到底谁尊?这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规定。周朝规定,诸侯朝天子,以右为尊。《老子·经武》中说,士大夫在室内则以左边为贵;用兵打仗则以右边为尊。《殷契粹编》五九六篇:“丁酉贞,王作三师左、右、中、左。”战国时候,逐渐形成了以“右”为尊的制度。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便是证明。秦、汉时均以“右”为尊,“左”为卑。“周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涂为左丞相,位第二。”可见,右丞相比左丞相权重。故古时世家大家族称为“右姓”或“右族”。如《新唐书·柳冲传》:“县郡上姓柳,则为右姓。”

西南位怎样化解东北位(方位与尊卑之间有密切联系)(1)

然而,古人乘车方位的尊卑却正好相反,以“左”为尊,以“右”为卑”。古制,一车乘三人,左边的位置一般是尊者,位高者或主人乘坐,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坐,叫做“参乘”,又叫“车右”或简称为“右”。《鸿门宴》中张良为项王介绍樊哙说:“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往往是有勇力之士,他的任务就是保卫主人,执干戈以御乱,并负责战争中的力役之事。为什么乘车时主居左不居右呢?因为御者是用右手拿鞭子的,若主位居右,就会妨害国君、尊者。所以主位居左,就一直沿袭下来,直至现在席间坐次以及大型会议主席台的位次均以左为尊。上文中引用的“虚左”,就是让左边的座位空着,让给客人乘坐,这是很恭敬地表示。信陵君以魏公子的贵族身份亲自去迎接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夷门后生,并且“虚左”,可见信陵君对候羸的敬重程度以及他礼贤下士的谦逊作风。

但在战争时,乘战车时又以居中为尊。《齐晋鞌之战》:“邴夏御齐侯,适丑父为右。”可知齐侯此时居中。后齐侯落败被晋将韩厥追赶时,“逢丑父与公易位”,逢丑父知道齐侯可能被擒,所以和齐侯易位,即逢丑父代替齐侯居于主位。后韩厥果真将逢丑父误认为是齐侯而俘获,看着齐侯以取水的名义逃走。真是只顾左右不看人。齐侯是古之方位示尊卑最得实惠的君主。

西南位怎样化解东北位(方位与尊卑之间有密切联系)(2)

东汉以后,逐渐形成了以“左”为尊,以“右”为卑的制度。魏、晋、南北朝时,官职次序皆以“左”为大,如左仆射高于右仆射,左丞相高于右丞。《南齐书·百官志》载:仆射分左仆射、右仆射,皆属尚书令统辖,无尚书令时,则以左仆射为台主。隋、唐、南宋时,亦以“左”为尊。如六郎中的侍郎,左侍郎高于右侍郎。《新唐书·百官志》规定:尚书左丞为正四品上,而尚书右丞只能为从四品下。元时,复以“右”为尊,右丞相位在左丞相之上。明清,又以“左”为尊,这种尚左的习俗便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当今世界上通行的外交礼仪,规定客人的位置应在主人的右侧,则是以右为尊。这点我们应该特别注意。

古代帝王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朝。所谓南面,就是坐北向南;北面,就是居南望北的地方。北京故宫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全国各地庙宇祠堂,莫不如此,这大概算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吧。《赤壁之战》中写诸葛亮劝告孙权的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所谓“北面而事之”,就是说迎降曹操,面北称臣。后人即用“北面而来”来作为“投降”的代称。

西南位怎样化解东北位(方位与尊卑之间有密切联系)(3)

但在一般公候将相彼此之间,则又以西坐东向为上。《廉蔺列传》中说:“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这是赵括母亲在赵孝成王面前批评赵括时说的话。“东向而朝”,就是坐西向东,接受军吏们的朝见。《鸿门宴》中写宴会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则具体地叙明尊卑的位置。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才是刘邦,张良则仅仅为侍坐。由此可见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以及项王自高自大,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的骄傲神态。又如在《史记·魏其武安候列传》中写武安候田蚡狂妄骄纵,“尝召夜饮,坐其兄盖候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南乡”即南向,向南的方向,在座中为稍次的位置。“东乡”即东向,向东的方向亦即坐西向东,在座中为上位。田蚡自认身为丞相,即使是其兄长也得坐在他的下位。古人重方位,重尊卑由此可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