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保持好奇心,处处留心观察,就能从平常的事情中获得一些学问、知识。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1)

外国人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顿,在他家花园的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打到头,这对普通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牛顿却留心了,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国内的一个普通的牧羊人马玉林,他是内蒙古赤峰市人,每天在山上放羊。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放羊生活中,马玉林处处留心,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的羊留下的脚印,他摸索到了一套脚印跟踪绝活。马玉林的后半生也正是因为这套绝活,成为了公安部门特聘的脚印追踪专家,破获了很多大案、要案。

宋朝的著名宰相王安石就是一个有处处留心皆学问特质的人。王安石出身官宦家庭,在古代,这样的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可以说是诗书传家。他的父亲王益,生于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在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进士。

王安石自幼聪明过人,酷爱读书,记忆力惊人,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尤其是王安石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日积月累,王安石的积累了渊博的知识,为他下笔成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危机也了如指掌,拜相后,就开始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2)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王安石和苏轼的:有一天,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不在,却看见王安石写的一首诗《咏菊》:诗中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看了不由得暗笑,堂堂宰相居然连基本常识都不懂,菊花的花瓣只会干枯,不会凋落。于是,就在王安石的诗句下面,接着题了“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家后,见到了苏轼的题句,心里也是暗笑苏轼,对事物观察的不仔细,对学问掌握不全面,屈原在著名的《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啊。

后来,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等到了秋季的一天,风息之后的早上,苏东坡邀请了他的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飘落,地上铺满一层金黄的花瓣。

这时苏轼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来,不禁目瞪口呆,恍然悔悟到自己的确没有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3)

王安石处处留心皆学问,凭借这一特质,他留下一段双喜临门的传奇故事。

相传,在北宋仁宗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东京汴梁(现开封)参加省试。此时的王安石,年仅二十一岁,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的时候。

这一天,王安石赶到了江宁(现南京)的马家镇,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王安石打听当地人,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

马员外家是当地巨富,有万贯钱财。膝下只有一女,他的女儿不仅长得苗条俊美,而且自幼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马员外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出嫁的年龄,他的女儿不走寻常路,择婿不要富、不要贵,只要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4)

于是马员外就按照女儿的要求,征联择婿。就是在大门上挂了两盏硕大的走马灯, 书写了一副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要求对出下联的才可以参加小姐的面试。可惜,人来人往,没有一人对出下联。

王安石一看这上联,不禁赞叹道:这真是一句好上联啊,可惜,我要急着去赶考,如果我有时间,一定要想出下联,会会这位才女。王安石一边感叹着自己无缘,一边继续赶路,却牢牢地记住了这幅上联。

这一年的主考官是时任参知政事、太子少师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欧阳修以善于发现人才著称。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谈吐不凡,不由心中欢喜。便把王安石叫到跟前,问道:“应试答题感觉如何呀?“”王安石恭敬地回答道:“学生自认尚可。”

欧阳修听了,微微一笑,点头称许,赞叹道:“后生可畏啊,我出一联你来应对,如何?”他想亲自试一试王安石的真实水平。

王安石拱手回答:“学生恭请老师出联。”

欧阳修指了指厅外飘扬的飞虎旗,说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反应神速,迅速一想,那个上联出现在脑海里,不由心中一喜,张口就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欧阳修一听,大吃一惊,心想:“这个王安石,才思真敏捷,对得真漂亮啊。”不由得对王安石刮目相看,牢记了这个学生的名字。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5)

王安石心中暗想:“天助我也,幸亏那日经过江宁,记住了那位才女的上联,看来那位才女与我有缘啊。

拜别欧阳修后,王安石心想:“离发榜还有一段时间,下联也有了,不如再去江宁看看。”

于是王安石收拾好行李,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

王安石到了马家镇,却见路上冷冷清清,没有上次来看到的热闹景象,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姐已择得佳婿。

就急忙赶到马府门前,只见两只大红的走马灯依然挂在门前,那副上联依然贴在门上。两个家人无精打采地站立在门旁。

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上前,看见旁边有一个书案,书案上笔墨纸砚准备得很齐备。王安石毫不客气,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副下联写好,然后请一个家人送入屋内大堂。

这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暗自发愁,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了,各地才子来了无数,竟然没有一个对出好联,真是急死老员外了。

这时,一个家人又送上对句,马员外烦得很,也懒得动身,挥挥手就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姐自己看。

马家小姐 心中更是焦虑,也有点心灰意冷。毕竟三个月过去了,没有发现一个值得仰慕的才子。

看到丫环拿着的对联,也懒得看了,吩咐丫环念,丫环就念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马家小姐一听,来了精神,抢过对联,仔细看了起来,只见对联写得笔法刚劲有力,字的结体潇洒自如,章法顾盼有致,显出一派大家气势。

字如其人啊,马家小姐默念道。马家小姐越看越喜欢,都看得发呆了。丫环噗嗤一笑,问道:“小姐,到底怎样啊,人家还在外面等着呢。”

马家小姐回过神来,嘱咐道:“告诉老爷,快请人家进来。”

马员外一听,顿时喜出望外,赶紧命令家人:“快请才子进来。”

王安石在家人的引导下进入大堂,以晚生的姿态拜见马老员外。马家小姐偷偷地在内隔帘观看。只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轩昂,应答得体,举止彬彬有礼。果然是字如其人啊,马家小姐不禁喜上眉梢,笑着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啊。”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6)

马老员外也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与王安石一交谈,发现此人虽然年轻,却是了不得,学问远在我之上啊,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马老员外借机询问女儿意愿,马家小姐两眼放光,立刻同意。马老员外告诉王安石小姐的情况,王安石也很愿意,于是赶紧回家,报告了父母,王安石的父母十分开明,赞成王安石的选择,就按照古时候结婚的流程,准备王安石的婚礼。

王安石大喜之日,王家张灯结彩,灯火齐明,锣鼓震天。全家上下,喜气洋洋。

正在此时,官府差人专程送来捷报,王安石高中第四名进士,真是喜上加喜啊。

王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此时的王安石更是喜不自禁,拿起笔来,准备写喜字贴,一个喜字已经表达不出心中的喜悦了,只见王安石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囍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四处张贴。

这就是后人在办婚事时,张贴囍字,都是大红双囍的由来。

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犹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成联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在马小姐这个贤内助的辅佐下,心无旁骛,一心攻读,踏实从政,最终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他创导的改革,也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7)

这当然是个民间的传奇故事,并不是真实的历史,大家可以一笑而过。但是,“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句话告诉我们,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这些特质,是我们提高学识、增长我们的见识所必不可少的。

享誉千古王安石经典语录(处处留心皆学问)(8)

祝愿广大的条友们都能够:“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