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玉门关,长近一千公里,是一条由东南至西北走向的狭长山间平原。走廊的南面是绵延的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面则相对低矮的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走廊最窄处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为河西走廊。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1)

在农耕文明时代,河西走廊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从地形上说,在它东北是戈壁和沙漠,渺无人烟,而西南方向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且崎岖难行,所以处于山间平原的河西走廊成为沟通新疆与内地的最便捷通道。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2)

得益于祁连山的馈赠,发源于祁连山的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党河滋养了武威、张掖、酒泉等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宝贵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让这些本应是不毛之地的戈壁充满了生机,一个又一个的城市,为来往与于丝绸之路的客商提供歇脚之地,补充给养。河西绿洲就像一个“楔子”钉在了青藏高原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阻止了沙漠与祁连山的汇合。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3)

河西走廊在汉武帝之前,长期处于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进入河西走廊后,被匈奴人软禁整整10年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打败了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将河西走廊纳入汉帝国的控制之下。西汉在这里先后设立酒泉、武威、张掖和敦煌四郡,管理这一地区。后来又将新疆纳入了帝国的版图。

隋炀帝西巡张掖,召集西域27国使者,在燕支山下举行万国博览会,一度控制了河西,青海和新疆,奠定了唐朝控制新疆的基础。此后各个王朝出兵新疆,无不经过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4)

进入大航海时代后,随着路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河西走廊的交通咽喉地位下降了,但仍然是中原通往新疆最重要的通道。现在的河西走廊交通发达,是兰新铁路、兰新客专、连霍高速必经之地,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绿洲农业使河西走廊成为甘肃发展比较快的地区。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5)

便捷的交通,使河西走廊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得以开发,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关长城、张掖丹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6)

连接中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被称为陆上马六甲)(7)

二十一世纪的河西走廊,在西部大开发的推动下,我们期待着进一步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