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流程(尿液分析审核报告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尿液分析流程(尿液分析审核报告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

1、标本上机前核对、清理非尿液分析检查项目,将清亮、无颜色异常标本置前核收上机,颜色异常、浑浊标本置后核收上机。

2、审核报告时核对每个标本颜色、透明度并根据尿液情况修改。

3、复查标本400g离心力(约1500转/min)离心5min,倾倒上清后留取0.2ml镜检。

4、出具报告前严禁丢弃标本。

复查建议

一、细胞学(红细胞、白细胞)干化学定性检测与沉渣结果定性或量级不一致时,需复查,且以镜检结果为准

1、隐血阴性(-)或弱阳性( -),沉渣红细胞计数>10/HP时,需镜检,特别是:红细胞参考信息无提示、酵母细胞( )、结晶( )时;需注意是否为结晶、酵母样孢子等物质干扰。修改红细胞结果时注意同时修改红细胞信息。

2、隐血( )、红细胞数量极多,即两者数量级相差较多时,需复查。尤其注意尿液颜色,如尿液颜色无异常、尿液不浑浊,很可能是其它物质干扰(酵母样孢子、草酸钙结晶等)。

3、隐血(3 )以上、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但尿液粒子数较多、特殊科室病人(肾内、ICU、感染等科室)病人需复查(影红细胞可能)。

4、白细胞酯酶( ),沉渣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特别异常,尤其妇科、产科、乳腺科、肿瘤科患者需注意上皮细胞等影响。白细胞计数正常情况多为白细胞破坏,极少为淋巴、单核细胞(见于移植患者)。

5、白细胞酯酶(-),尿沉渣白细胞计数异常,一定复核,确认是否为白细胞(很多情况下白细胞存在但是酯酶阴性,不能根据酯酶情况随意更改白细胞结果)。

6、尤其注意内分泌、肾内、感染、康复等科室及长期卧床病人尿液中可能存在的酵母样孢子,影响细胞学计数。

7、粘液丝出现会影响细胞计数结果,必要时须复查。

二、管型

(1)蛋白阳性( )、尿液呈酸性、管型提示阳性时,需复查。

(2)特殊科室如:肾内科、感染科等,患者尿蛋白( -)、管型( )且计数值高,需复查。

(3)修改管型定量结果时注意同时修改病理管型信息。

三、上皮细胞

(1)特别科室如肾内科、ICU、感染科、内分泌科、泌尿科等,尤其与肾脏相关疾病患者,上皮细胞增多需区分上皮细胞类型。

(2)男性患者、膀胱肿瘤患者上皮细胞增多,需关注上皮细胞类型。

补充:

尿液分析流程(尿液分析审核报告时应注意哪些方面)(2)

定性与量级的大致关系(仅供参考)

基础理论知识回顾管型

1、尿液管型:

尿中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形成的圆柱状蛋白聚集体。

2、形成条件:

(1)尿液中含有一定量蛋白质,特别是肾小管(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T-H蛋白,是形成管型主要蛋白质。

(2)肾小管有尿液浓缩酸化能力,前者使尿液流动速度缓慢,蛋白浓缩,然后酸性条件蛋白变性,溶胶变凝胶,促进沉淀。

(3)具有交替肾单位,处于休息肾单位有足够时间形成管型,以便蛋白浓缩、沉析形成管型。

(4)管型内容物须超过整体1/3。

3、常见管型:

(1) 透明管型:主要有T-H蛋白、白蛋白、氯化钠构成,正常可见0-1/LP。剧烈运动、高热、心衰少见;复合透明管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NS)、肾盂肾炎、恶性高血压、氨基糖苷类药物中毒可见。

(2) 颗粒管型:正常无;剧烈运动、高热、脱水可偶见;常见于:NS、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硬化、药物中毒;细颗粒管型一般症状较轻,肾衰出现宽幅颗粒管型。

(3) 白细胞管型:正常无;出现常提示肾脏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常见: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狼疮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红细胞管型:正常无;出现提示肾单位出血性改变,多种肾脏相关疾病可见。

(5)蜡样管型:正常无,出现提示病情重,肾小管严重坏死或肾单位慢性损害。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肾淀粉样变、肾移植排异。

上皮细胞

尿中上皮来自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阴道等处。区分上皮细胞概念及部位,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查见特别上皮细胞需备注。

a) 肾小管:主要由立方上皮细胞覆盖;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近膀胱:表面由移形上皮细胞覆盖;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阴道:表层为覆层鳞状上皮细胞。

b) 上皮细胞形态特点:

肾小管上皮细胞:

来自肾小管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立方上皮 ;形态不一、小圆形或不规则形;中性粒体积的1.5-2倍;单个核、大、多圆形、核膜厚清晰、胞质含不规则颗粒、与底层移行上皮细胞形态、大小相似;统称为小圆上皮细胞。

移行上皮细胞:

A. 表层移行上皮细胞:多为大圆上皮细胞,多呈不规则圆形、核小、居中,器官充盈时脱落约为白细胞4-6倍,器官收缩时脱落约为白细胞2-3倍。

B. 中层移行上皮细胞:体积大小不一,多呈鱼形、梨形、纺锤形、蝌蚪形,也称尾形上皮,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细胞多来自于肾盂,也称为肾盂上皮,较少来自于输尿管、膀胱。

C. 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也称为小圆上皮,移行上皮底层。较肾小管上皮略大,约为白细胞2-3倍;胞核虽大,但较肾小管上皮小,胞质丰富。

鳞状上皮细胞:

扁平且薄,又称复层扁平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和阴道表层,体积最大,多不规则,边缘常卷折,核小,胞质丰富。

其它细胞:

柱状上皮:多来自前列腺、尿道中段、尿道腺、精囊、子宫颈及宫体。

多核巨细胞:多来自尿道移行上皮,数个到数十个椭圆形核,体积相差大。

印戒细胞:像戒指,核位于一侧,可能形于炎症刺激、尿道梗阻或囊性膀胱炎。

异形细胞:常指肿瘤细胞,形态:体积大,尤其核大;核质比增加;核增多形异常;核质不均;细胞群体中,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大小差异明显;异常核分裂相。

其它

(1)气味

有机磷中毒:蒜臭味

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

丙酮酸尿:鼠臭味(尿苯丙酮尿症定性试验:宜出生后6周检查)

(2)酸碱度

肉食多酸、食蔬菜水果可致碱;久置腐败、泌尿感染、脓血尿可呈碱性;磷酸盐、碳酸盐结晶多见于碱性尿;尿酸盐、草酸盐、胱氨酸结晶多见于酸性尿。尿酸结晶:注意尿酸结石;草酸钙结晶:草酸钙结石见于90%肾结石。

(3)颜色

肝胆外科等胆红素阳性注意尿液颜色;且多与肝功胆红素有一致性;某些颜色多与饮食、服药相关。

(4)尿糖

糖尿病(内分泌科)、甲亢、库欣综合症、嗜铬细胞瘤;剧烈运动、糖代谢异常、酮症酸中毒患者酮体可阳性。

(5)尿蛋白

短暂性:功能性(发热、运动、充血性心力衰竭、癫痫等)、体位性(站立体位)

持续性:肾前性(免疫球蛋白重、轻链分泌;肌红、血红蛋白尿等) 肾性(IgA肾病、肾毒性药物所致小分子蛋白尿、进展性肾病等)肾后性(尿路感染、前列腺膀胱疾病、阴道分泌物污染等)

(6)亚硝酸盐结果与细菌结果多一致,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不一致。

(7)尿胆红素

肝实质性、梗阻性黄疸可阳性;溶血性黄疸一般为阴性。

(8)尿胆原

阴性见于完全梗阻性黄疸,阳性可见于溶血性、肝实质性病变(肝炎)。

(9) 隐血

尿红细胞:红细胞到一定浓度(肾小球肾炎、结石、感染)

尿血红蛋白:血管内溶血,游离血红大量增加,超过1-1.35g/l,出现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等)(注意区别于肌红蛋白尿)

(10)

镜下血尿:>3个红细胞/HP;

少尿:成年人尿量<400ml/24h;

无尿:<100ml/24h

尿液分析流程(尿液分析审核报告时应注意哪些方面)(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