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

你在意过平常使用的毛巾吗?你使用的抹布是否还顺手?你有研究过日常清洁用品的材质吗?这些日常清洁中的细节常常关乎着我们生活的品质,而其背后,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社会现实。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1)

纳米科技为纳米尺寸下的科学技术。纳米是长度的单位,数字符号为nm.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十个原子串联起来的长度,若以一米比为地球直径,一纳米大约为一个玻璃珠的直径。一般的来说,只要尺寸在0.1到100纳米之间的材料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和这种材料结构的制造、操纵和测量等技术和仪器的研发,都可以称作为纳米科学和技术。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2)

时代的发展已然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但在日常清洁领域的材料创新却依旧停滞,三十年前我们用的棉质、混纺、化纤面料至今依然在用,只是外观与形制有了多样的变化,可棉质纤维的脱毛起球和化学纤维的刺激伤肤一直未能解决,更遑论化学洗涤剂广泛应用后,造成了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水体污染的加剧。这种情况投射于日常生活中,便是清洁越来越复杂繁琐,成本也越来越高。解决日常清洁中的诸多困扰,我们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技术。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3)

微米科技即微米技术,指用最新科技生产直径0.3μm(微米)的微米丝,并对其进行复合加工聚合的诸多技术总称。微米丝是微米级高的分子聚合长丝,其直径仅为发丝的1/200,微镜下放大1000倍,立显“米”字形熔合结构,高于超细旦精细标准,是划时代的高新技术产物。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4)

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的演讲中首次讨论了植入纳米技术的概念,他在演讲中描述了通过直接操纵原子进行合成的可能性。“纳米技术”一词最初是由诺里欧·谷口在1974年使用的,尽管在那时它并不广为人知。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5)

纳米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领域的出现,是通过德雷克斯勒的理论和公共工作的融合,这一融合发展和普及了纳米技术的概念框架, 同时高可见度的实验进展,吸引了对物质原子控制前景的更多广泛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流行高峰以来,大多数纳米技术都涉及到用少量原子制造机械设备的几种方法的研究。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6)

20世纪80年代,两大突破引发了纳米技术在现代的发展。首先,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单个原子和键的可视化,并在1989年成功地用于操纵单个原子。该显微镜的开发者格尔德·宾宁和海因里希·罗雷尔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9][10]。宾尼格,夸特和格伯也在那一年发明了类似的原子力显微镜。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7)

纳米技术研发方面的企业支出超过了政府资金,其中大部分资金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企业。1970年至2011年间,在纳米技术研发领域申请最多智能专利的五大组织是三星电子(2578项第一专利)、新日铁(1490项第一专利)、IBM(1360项第一专利)、东芝(1298项第一专利)和佳能(1162项第一专利)。1970年至2012年间发表纳米技术研究论文最多的五大组织是中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8)

科学研究表明,当某种物质微粒尺寸小于100nm时,由于量子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及宏观隧道效应,物质的很多特性将发生质的改变,从而呈现出既不同于宏观物体,又不同于单个独立原子的奇异现象。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9)

根据上述原理科学家们把某些矿物质,利用纳米技术制成一种能符合人体需要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能不断地吸收又能不断地发射,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能量场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波,人类有着自己的生物波,主要是由生物温度场、生物磁场、生物电场、生物能量场等构成的生物信息场,中医将之称为“气场”)。把这种物质利用纳米技术加工成纳米微粒。用丙纶作为载体,利用共混溶喷絮技术将这种纳米微粒与丙纶纤维共溶织成纤维制作的微元生化产品,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种科技含量较高的,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安然纳米微元生化产品”。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10)

功能:1、调节微循环障碍,促进血液循环;2、抗菌、抑菌;3、防隔紫外线;4、产生负离子。其中:调节微循环障碍,促进血液循环,这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疾病都是由微循环障碍所致。如果微循环障碍解决了,那么某些疾病也就得到了缓解。中医讲:血淤则肿,气淤则痛,气血通百病除。特别是在治疗用药的过程中应用安然微纳米元生化产品其效果可能会较好一些。

现实中的纳米技术知识(微观世界)(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