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

(1)(2)(3)可在主页看

是转的。这是天涯的帖子。

王汉伦(1903-1978),原名彭琴士,字剑青,1903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少女时代寄读在教会办的上海圣玛丽女校。

王汉伦出身在南购草堂,先世还出过两名状元。南购草堂又名彭状元府,是清代彭定求、彭启丰祖孙两代状无的府第。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号访濂、止庵,晚号南购老人。

他在康熙年间,曾经连中会元和状元,并任《全唐诗》总裁。彭定求的孙儿彭启丰(1701-1784),字翰文,号芝庭,晚号香山老人。他在祖父彭定求死后八年,也连中会元和状元,成为吴中科甲盛事。彭启丰工诗文,擅书画,现在苏州博物馆内仍藏有他的画扇。

时移势易,彭状元府至晚清逐渐衰落,到了彭剑青父亲一代。已经与科举无缘,他只是在安徽招商局谋得总办一职,后来又寓居上海。彭剑青兄弟姊妹共七人,剑青最小,聪明美丽,父亲视若掌上明珠,来上海后就送她进洋学堂读书。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1)

16岁,父亲去世,兄嫂作主,以“长兄为父”为由,利诱哄骗,把她嫁给东北奉天煤矿的张督办。婚后,她不得不跟随丈夫千里迢迢去当她的督办太太。

然而丈夫对在婚前答应她继续升学的要求置若罔闻,只许她在金丝笼里过着受限制的生活。更使她不能忍受的是她发现丈夫竟与日本妓女厮混。她既失望又悲伤,离开东北,重返上海。兄嫂对剑青离婚一事非常不满,剑青只好住到干妈家里;后来在虹口一所小学里担任教员,报酬很少,入不敷出。为了谋得一个收入较丰的职业,剑青又去学英文打字。三个月后,被录用为四明洋行的打字员。

当时四明洋行有一位同事,名叫任矜苹,他是明星影片公司的股东,并且和“明星”的导演张石川认识。当时“明星”正在筹拍影片《孤儿救祖记》,需要物色一名女主演,任矜苹知道彭剑青对电影有兴趣,就对她说:“密斯彭,你的模样很好,中文和英文的基础也不错,为什么不去拍戏呀?”

剑青说:“我既不懂得电影表演,又没人介绍,哪里能盲目行事呢!”任矜苹说:“我可以替你介绍,明天就陪你去试镜头。”翌日,任矜苹就陪彭剑青去明星公司找张石川。张石川让彭剑青在摄影机前做一些喜怒哀乐的表情,发现她很上镜头,于是当场拍板,和她签订了演员合同。合同上写明,片酬五百元,每月拿二十元律贴。

于是,彭剑青辞掉了四明洋行打字员的职务。兄嫂知道后大为恼火,嫂子说:“我们祖上是状元府第,戏子上门都不让坐高板凳;如今你偏去当戏子,丢尽了祖宗的脸!”

哥哥则要将剑青送回苏州老家祠堂去,接受家规的惩罚。彭剑青为此和家庭脱离关系,决心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新女性。那时候正值端午节,彭剑青想到老虎是无所畏惧的,它的额头上有个“王”字,于是就改姓王,取名汉伦(这是一个时髦的外国名字的音译)。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2)

王汉伦在《孤儿救祖记》中扮演余蔚如。当时她既不懂得表演理论,也没有表演经验,只是听到导演张石川启发她说:“你要假戏真做,化为戏中人,忘掉自己。”

在拍摄“闻知丈夫死去”这场戏时,张石川说:“喏,你的丈夫死了,你的唯一的亲人突然死去了;可是你生活在一个奉守旧礼教的封建家庭里,礼教是无情的。你年纪还轻,可是不能改嫁,此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王汉伦听着,想着,伤心起来,竟然嚎啕大哭,像真死了丈夫似的。

王汉伦扮演余蔚如取得了极大成功:她摆脱了当时新剧(文明戏)的表演程式,表演力求生活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融会于角色之中,因此演得真实自然。她那美丽的容貌、雍容的气质、楚楚可怜欲哭无泪的模样,博得了无数观众的同情和喜爱。余蔚如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形象,王汉伦也因其精彩表演而广受好评,成为中国第一位享有盛誉的悲剧明星。

《孤儿救祖记》于1924年公映后,好评如潮。前辈电影史家谷剑尘曾说过:“话剧界要是没有《少奶奶的扇子》,(话剧)决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电影界要是没有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电影)后来也不会盛极一时,造成了空前的国产电影运动。”

《良友》封面上的王汉伦(1926年第2期)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3)

《孤儿救祖记》一炮走红之后,王汉伦又在明星公司相继拍摄了《玉梨魂》、《苦儿弱女》和《一个小工人》三部影片。不久,另一家长城画片公司许以高报酬,从“明星”挖走了王汉伦。

王汉伦在“长城”拍摄了《弃妇》、《摘星之女》和《春闺梦里人》。其中《弃妇》一片,是“长城”的创业作,也是王汉伦自己感到满意的作品。影片描写一个豪富之家的媳妇,被有外遇的丈夫遗弃,便走向社会谋生,在一家书局当职员,却又受到经理的侮辱。这使她觉悟到,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投入女权运动。

后来丈夫又想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丈夫恼羞成怒,诬告她是乱党,她只好远离尘世,隐居到山中,结果又遭到强盗的抢劫,逼得她步入空门,最后病死在尼姑庵里。《弃妇》是一部“问题剧”,提出的是“妇女职业问题”。王汉伦之所以喜欢这部影片,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和剧中人很接近。

王汉伦在“长城”拍了三部影片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高报酬”,虽经法院交涉,也没有着落。此后,她又为任矜苹主持的新人影片公司演了《空门媳妇》,为天一影片公司演了《电影女明星》。《电影女明星》是由王汉伦、胡蝶和吴素馨三位当红的女影星联袂主演的;影片拍成后,王汉伦随片赴南洋一带放映,所到之处,轰动一时。由于她在银幕上扮演的大多为悲剧角色,因此有“银幕第一悲旦”之称。

《苦儿弱女》1924剧照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4)

王汉伦主演的片子虽然叫座,但获利的是电影公司老板,自己却拿不到应得的报酬。1929年,她决定自组公司拍片,公司的名字就叫汉伦影片公司。

开山之作是《盲目的爱情》(又名《女伶复仇记》),该片由包天笑编剧,卜万苍导演。故事描写从一所大学毕业的两位同学俞汝南和尤温,同时爱上了女伶王幽兰,但王幽兰只爱汝南,不爱尤温。

于是尤温怀恨在心,去殴打汝南,汝南因此双目失明。王幽兰要找尤温复仇。尤温指使党羽将幽兰劫至家中,欲行非礼,幽兰不从,即被尤温关进了土牢。若干年后,幽兰从土牢里逃出,找到了汝南。双目失明的汝南用手抚摸着她的面庞和头发,竟不相信这又老又丑的女人就是幽兰,幽兰悲痛欲绝,结果用刀自刎……

《盲目的爱情》拍成后,王汉伦带着这部影片赴各地巡回放映,最远的到过长春和哈尔滨。当影片放映幕间休息时,王汉伦即登台和观众见面,盛况空前。此后,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片商纷纷前来上海购买此片的拷贝,王汉伦也因此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笔收入就成为她息影之后的生活开支。

王汉伦在1931年写的《影场回忆录》中;对自己的从影生涯进行了总结:“那时虽不曾拍过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影片,然而我曾经主演过的片子,大都蕴蓄着一番深意在内。我在这个时期里,所主演的影片还有一些补救社会、激发人心的可能,总算与我的初志无背。”

《春闺梦里人》1925剧照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5)

王汉伦是在1930年告别影坛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知难而退”了。

告别影坛之后,王汉伦即师从法国美容博士理查德先生研究美容术,然后开办了一家汉伦美容院,成为我国最早研究美容术的女性之一。李家震先生告诉我,汉伦美容院的院址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和合坊口。

汉伦美容院开张后,经常遭到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但王汉伦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办下去。直到上海沦陷,敌伪主持的广播电台要王汉伦去作宣传,王汉伦借口有病拒绝了,来人扬言:“等你病养好了,什么也别想干!”结果,汉伦美容院只得“关门大吉”。

在上海沦陷期间,王汉伦穷困潦倒,靠变卖家具和衣物维持生活。抗战胜利后,王汉伦想:“这下子可出头了!”于是跃跃欲试,又想重返影坛。她去了一家影片公司接洽拍戏之事,老板却说:“你自己照照镜子吧!”意思是嫌她老了,其时她只有四十岁出头。

想起这段岁月,王汉伦激动他说:“我的青春时代是给旧社会的电影公司老板剥夺了的,我替他们挣了洋房、汽车,一旦年龄稍大,就被他们看得草芥不如……”

王汉伦离开电影界后,1930年代在北四川路自办女子美容院。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6)

王汉伦在银幕上扮演的多半是“寡妇”和“弃妇”一类的角色,在银幕下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幸的。

如前所述,王汉伦十六岁那年,由兄嫂做主嫁给东北本溪煤矿一个姓张的督办做妻子。这个煤矿是中日合营的。王汉伦嫁过去之后,发现丈夫经常和一个日本女人鬼混,便对丈夫说:“你已经是有妻室的人,怎么还胡搞?”

丈夫回答说:“男人三妻四妾是常有的事,你别来管我!”后来,丈夫又到上海一家日商洋行当买办,王汉伦也同来上海。不久,她又发现丈夫协同日本人购买中国的土地,于是婉言相劝,说这是卖国行为;丈夫发火了,动手殴打王汉伦。

王汉伦不能忍受这种虐待,就提出要离婚,丈夫说:“今后,你的眼泪要流不尽的!”他给了王汉伦三百元钱,算是赡养费。王汉伦不要他的肮脏钱,毅然离开了他。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7)

1933年秋,王汉伦赴杭州和一“风雅文士”王季欢结婚于天然饭店,并邀请著名律师章士钊征婚,但不久又离异。1934年的《电声周刊》上曾刊登过王汉伦的自述:“去年7月,侬正在沪设美容院,得青年会徐润身之母徐太大为介,得识季欢。

季欢即追逐依甚热,日来美容院,述思慕之情。徐老太太述季欢家如何殷实,复允以现银千元、金饰六礼为聘物。依为自身归宿计,故允之,惟要求略作友谊上之交际,然后决定。

不意自认识起,甫五星期,郎要求结婚。依询以何必如是急,季欢谓结婚后即将赴赣任七十九师参议,侬乃允之,惟索聘物,徐太太谓现均在杭,何必寄来寄去,依以为然,故即将美容院停闭,赴杭结婚。

讵至杭,向索礼物,则谓既系夫妻,你的即我的,何必分得如此清楚。侬已知上当,惟请柬已发,面子关系,不得已而结婚。讵一进王家,始知季欢为一酒疯子,喜怒无常,动止莫测,甚至以脚垢鼻涕强令侬食,侬若出外,则令人骑自行车监视,如此生活直类地狱。

侬曾托季欢之友宋容三律师出面调解,季欢于律师来,则和颜悦色,有求必应,律师去则故态复萌,种种苦痛,不堪言状。嗣经宋律师仗义执言,援余出厄境,僦屋居此,金尽囊空,典质以维持生活。”

经历了两次婚姻的失败之后,王汉伦再也没有结婚,四十多年孑然一身,直到去世。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8)

上海解放了,王汉伦绝处逢生。1950年,昆仑影片公司筹拍影片《武训传》,编导孙瑜特邀王汉伦在片中客串慈禧太后一角。戏虽然不多(只有一场戏,十句对白),却是王汉伦在新社会中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她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去演的。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完成放映后,却遭到粗暴的批判;在十年浩劫中,更作为“大毒草”再次示众。作为演员之一,王汉伦是感到伤心的。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后,厂里的领导同志马上派人来探望王汉伦,并让医生为她治病。当王汉伦第一次拿到演员工作证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王汉伦还想演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加排演时,她感到力不从心了。因为她过去演的都是反映封建社会的家庭戏,如今要表现的是新社会的工农兵,而王汉伦对这些角色却是不熟悉的,因此她只是在《鲁班的传说》和《热浪奔腾》等片中担任过配角。即便如此,因为有了工资收入和公费医疗享受,王汉伦的生活还是安定的、有保障的。她的后半生,由绚烂趋于平淡。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9)

1960年,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派了专机到上海来迎接王汉伦去北京参加会议。王汉伦和宣景琳、范雪朋等几位老影星坐上飞机,从机舱里俯瞰祖国的壮丽河山,禁不住相对流泪、

好景不长,“文革”浩劫从天而降。这时王汉伦虽然已经退休,仍难免抄家之厄运。在她居住的小屋里,既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变天帐”,只有保存多年的一些电影资料,竟也被洗劫一空——这是多么令她心痛的事啊!

1978年8月17日,七十五岁的王汉伦在上海广慈医院病逝。8月30日,上影剧团在龙华殡仪馆举行追悼会,新老演员近百人肃立在王汉伦的遗像前,默默地向这位影坛前辈致哀。王汉伦的骨灰由外甥李家震安葬在位于苏州横塘的青春公墓

民国时期上海滩女名人(那些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女明星们)(10)

未完待续,关注看其他上海滩女明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