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真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活着是一种本能)

作家余华《活着》,书中福贵的苦难一生,让无数读者的眼泪不止。他的家人,先后离他而去,到最后,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伴,暮阳余微,温暖恰好,这正是福贵的生命闪亮——那是苦难孕育出的平静之花;“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心境坦然,无外物干扰,一切美好不请自来。

但现今快节奏时代下,有多少人为浮华所捆绑,因世事沧桑而躺平,生活中的美好,消失在一路奔波的疲累中,散尽在逃避与抱怨的愤懑中。殊不知,“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心无挂碍,方能活好。

一颗拳头大小的凡心,放了那么多怨气、欲望、失望、不满……,心担重荷,怎么能轻松前行?

英国家喻户晓的“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的图书作者理查德·泰普勒,为内心波澜涌动、无法安宁享受美好生活的人,提供了100条法则,写进《从活着到活好》一书中,它涉及到专注自我及提升生活满足感的方方面面,通用性强,接地气。

活着真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活着是一种本能)(1)

这些法则,是在对许多幸福及成功人士的观察和总结后的全面归纳,旨在帮助更多的人,找回自信,寻回快乐,让自己变得更好、充满阳光、洋溢幸福。活着且要活好,这才是人生终极目标。

但如何活好呢?被誉为“个人成长导师”的作者,为读者娓娓道来这100条法则,它们是人生的助力剂,更是心灵扫帚,帮你除去尘埃,散掉烦恼,迎来岁月静好。

01. 平衡

我们平时总谈论生态平衡,那么生活中又有没有平衡可言呢?应用什么样的天平去称量呢?内心失衡,内心超载,其实就是一种平衡的破坏,何谈活好?所以在此时,寻回内心平衡为之重要。

你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吗?处处与人攀比吗?沉重的过去放不下吗?对未来抱有极高的期望吗?否否否,才是答案。

学会“看轻”自己,是本书的第一条法则。作者说,事实上,那些总想着自己的人,很少获得快乐。

世界是敞开的,多把眼光调向外面,美丽的大自然,拥挤的街道,身边的忙碌的同事领导,给予你无限爱的家人,擦肩而过的路人甲乙,你就会清楚,自己在大环境中身处何位、身处何处,从而找到位置平衡。

别人的故事里,可能一地鸡毛,你没看见,你只看见了表层的锦绣时,你这时却要把眼光调向自己,关注自己,也许你看见的别人的美好,正是督促你不断前进的动力,自己的生活在自己掌握在自己手中,别人的好是别人的事,与你无关,放在心里只是负累,你的好才最重要,你要攀比的是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好,现在比过去好。

过去,当下,未来,这三者,其实平衡了才能带给我们快乐,但总有人,处理不好这三者关系,以至于快乐溜走。

过去,承载的是一份记忆,有快乐也有悲伤,感谢那些经历,从经历的经验、错误和成功中吸取教训才好,以史鉴今,这就是过去留存的意义,其它,说声再见。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当下的说法,它们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的道理:安住当下,才为最佳通路。每一个当下,也酝酿着未来的趋势。关注当下,才是王道。

未来,做好规划,其实一概交由当下。当下得好,连带着过去看淡,未来有憧憬。这种平衡,明示着一生安好。

活着真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活着是一种本能)(2)

02. 学习

终身学习,成为现在很多人的一项坚持。学习不只在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素养,更是一种生活的提升,为你打开了更宽广的世界,让自己眼界更宽,心海更广,心态更平和,这是知识的魅力,也是长期坚持学习的馈赠。

活着到活好的路程中,不能缺少学习这个重要的环节。

如何学呢?

生活本身,就是学习的源泉。学做饭,学带娃,但为了享更美味、更营养的饭菜,开阔饮食视野,去学习营养学、高级厨艺等,为了培养优秀的孩子,就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要想生活的大花园,始终鲜花盛开,看你如何做个园丁。

当学习变得沉重,那你就要考虑,这样的学习是否是应学习的内容?我们提倡的学习,是轻松地学,而不是学生时代,带有必须性的、带有压力。即使工作也是,因为工作需要去学习,但是让你精神颓废,身体乏累,那不如考虑考虑,是不是这项工作不适合自己?是否换一份新的工作?

学习,是由心底发出的呼声,是明确可见的目的,才能产生顺应自然的学习动力,是心甘情愿,是乐在其中,是为自己而学,为自己内心的期待而学,这与苦行僧似的学习大相径庭。如有人为了出国旅游,预先开始学习外语;有人为了圆儿时的梦,退休后拿起了画笔。

书中说,有些人想要一张证书证明他们跑过马拉松;而有些人只是喜欢跑步,对路过的距离毫不在意。

对于你,会做如何选择呢?学习,听从自己的心声,所做皆所愿,所得皆所乐,才为活好的原则。

活着真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活着是一种本能)(3)

03. 退休

退休是一个终点站到了,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如何看待,是一个心态问题。

如果整天无所事事,抱怨皱纹满脸,皮糙肉懈,岁月无情催人老,那真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果在退休前制定规划,尽情享受自由带来的愉悦放松,一切有秩有序向前发展,那将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美好。

有许多退休人士,退休之后,为儿孙奔忙,如果感觉是快乐的,最好的是,多接触他们,还能从中保持年轻的心态,这是好事,反之,内心怨怼,又不能言语,还不如在事前,设好界限,划定独处时间,让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有一份独享的欢乐时光,“独钓寒江雪”

适当接受别人的帮助,不要不服老,那些年轻人,有时不也需要外人的帮助吗,坦然接受这一点,会让自己轻松一些,花开花落属自然规律,乐观地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坦然授受别人的帮助,就会如此自然妥帖,“赠人玫瑰,手在余香”,别人帮助你的同时,他内心是幸福的,作者说,让别人帮助你会让别人觉得他很高尚。在某种意义上,你也在帮助他们。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退休时,暮年刚到,几乎仍无所不能,像书中提到的银行经理,去景点做志愿者,还有一些人退休后写完了一直想写的书,作者的两个朋友创办了一家小公司,有的人用多年的工作所长为别人提供咨询服务,有的人因爱好而学会了书法、画画、弹琴等,要做的事情多着呢,夕阳西下,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岁月唱响。

三毛曾说过:“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认真在暮年时光徜徉,优雅地老去,实不失为人生长河中最好的岁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活着真的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活着是一种本能)(4)

《从活着到活好》一书,还在自信、育儿、工作、运动、饮食等方面,提出建议,喜欢你自己、运动取决于个人、与食物建立联系、碎片化时间消遣、没有那么多有害的食物等法则,值得我们去实践,“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本书就是我们乘凉的一棵树,为我们带来舒适。

100条法则,不是去死记,而是循序渐进地应用,最后形成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读全书后,挑选出三四个对你影响重大的法则,坚持使用,直至成为习惯,执行时不再费力,再去选择几个法则,重复这样的练习。

相信,你在一条条法则变成习惯时,你会深悟到:“活着是一种本能,活好是一种本事”,这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旅途,一路上繁花似锦,还是荒草丛生,你说得算。

人间美好,你的笑,很重要,活好,很重要。掌握活好的本事,你就是人生赢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