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水平(来之不易的社区球场 为何难获群众点赞)

新华社石家庄3月5日电 来之不易的社区球场 为何难获群众点赞?——来自一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观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户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水平?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户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水平(来之不易的社区球场 为何难获群众点赞)

户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水平

新华社石家庄3月5日电 来之不易的社区球场 为何难获群众点赞?——来自一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的观察

新华社记者杨帆 何晨阳

近来,一个以篮球场为主体的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建成开放,让石家庄市民苏力扬和附近10多个小区的居民,工作之余有了真正的运动场所。

苏力扬每天必去的球场,位于石家庄市谈固南大街和绿洲路交口西侧,四个月前还是一片空地,如今被命名为“丁香园多功能运动场”,成了全市唯一一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塑胶地板、钢丝围网,面积超过500平米的球场内,还放置了两个笼式足球的小球门和崭新的羽毛球网架。

“之前想活动活动只能去广场溜达溜达,附近没有一个免费向居民开放的篮球场。学校的球场场地好、标准高,不是每次都能进去,机关单位不对外开放,想打球真是没地方,”市民邢楠和他的几名同事,都住在附近的卓达社区。

2013年开始,结合本级体育公益金和国家体育总局的资金支持,河北省根据地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际需求,先后在唐山、石家庄等地建设了一批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记者了解到,球场附近有新天地社区、卓达社区、尚东 绿洲社区等五个社区,超过5万人口。新运动场的建成,改变了除广场外、周边群众性户外健身场地几乎为零的旧面貌。

虽然附近居民拥有一座球场的渴望已经变为现实,但记者多日观察后发现,面对如此“幸福”一些群众却难给好评:

——场地信息公开不足,居民围观的多、进场的少。

随着天气转暖,每天中午就有群众进场,周六日下午人更多。“运动场是谁建的啊?”“啥时候可以进来活动?可以每天来吗?”“运动场收费吗?”……这是记者走访时,附近居民提问最多的几个问题。由于运动场没有值守的工作人员,缺乏宣传和解释说明,很多路过的群众大多看看公示牌,不明所以就离开了。

——场内活动秩序混乱,设备缺乏维护管理。

运动场虽不大但陈设却不少。篮球架下每天从中午开始围满了人,而场地的中线两头堆放着的足球门也吸引了不少青少年。一到周末,中间皮球到处窜、两头的人相互撞,谁都玩不好。此外记者发现,由于无人看管,一些市民常拿足球球门做引体向上,或是随意移动羽毛球网架,场内运动器材难免受损。

——禁烟底线无人守,场内卫生成问题。

“地板都是新铺的,换做其他球场,进来吸烟肯定是不行的,但这没有禁止标识也没人管,抽完的烟头就扔在场地边上。”一些市民反映。此外记者发现,场外紧邻街道有市政工作人员清理,卫生条件较好。但场内每天都有喝剩的水瓶和包装袋常被留下,偶尔也有其他废弃物,对于球场环境也造成不小影响。

在多日的采访中,受访群众对于运动场的建设工作给与了认可,但同时希望能更快、更多、更好地进行项目推进。对此,河北省体育局有工作人员解释说,目前建设资金并不存在太多问题,球场建设力度想要进一步加大主要受困于用地指标。“场地虽然面积不大,但所占的大多是市政用地。开工建设不仅要考虑社区意愿和市民需求,关键在于城市建设规划中是否有空余土地能拿出来。”

用地之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过往规划中缺乏对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考量,也造成了石家庄这样的城市,公共体育场所少,人均使用面积更少。

除了用地成为球场建设的阻碍外,场地交付使用后运营管理实际也成为难点。“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旺盛、参与热情也很高,但运动场权属在于社区,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全靠社区完成。这类运动场最早从南方一些城市兴起,相比之下我们的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弱,体育部门的手又不可能伸那么远,建得好但管得不好。”

“丁香园多功能运动场”只是一个开始。据记者了解,目前石家庄市有近10个类似运动场在建,建成验收后将统一移交所在地的社区(村)管理。今后如何尽可能多的争取用地指标来建设场地、解决群众健身需求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好、运营好球场来真正让群众受益,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真心实意的点赞。(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