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4分=40分)

1.下列事例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冬天腌菜,菜变咸了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木棒不易被拉断 D.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

B.温度降低的物体,内能减小

C.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3.关于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铁块化成铁水,它的内能增加了

D.0摄氏度的水变成0摄氏度的冰,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4.水常用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 )

A.水是热的良导体 B.水的密度较大

C.水具有流动性 D.水的比热容较大

5.下列事例中,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烫 B.冬天晒太阳,人感到暖和

C.酒精涂在手上觉得凉 D.烧红的铁块温度逐渐降低

6.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

A.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B.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C.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

D.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

7.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下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8.小明从表中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小

B.液体的比热容都比固体大

C.水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相同

D.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铅吸收的热量少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表 c /[J(kg·℃)-1]

4.2×103

干泥土

0.84×103

酒精

2.4×103

0.39×103

2.1×103

0.88×103

煤油

2.1×103

0.13×103

水银

0.14×103

砂石

0.92×103

9.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吸收热量之比是2∶1,那么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和比热容之比分别可能是( )

A.2∶3,10∶1 B.3∶2,1∶10

C.3∶5,5∶2 D.5∶3,2∶5

10.吸烟和被动吸烟都有害健康,因为烟雾中含有十几种致癌和有害物质。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这表明( )

A.分子的体积发生了变化 B.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5×4分=20分)

1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一滴红墨水,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 有关。

12.水的比热容值是4.2×103 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13.摩擦生热的实质是用____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人坐在火炉旁被烤热,这是用_____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_____ 。

15.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

三、探究实验与计算题(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

16.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棉花,当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时,会看到棉花 _____,此实验说明,对物体_____,物体的_____增大。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1)

17.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很平且干净的铅块压紧,两块铅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 力。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2)

18.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分别放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并分别用相同的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实验步骤如下:

(1)经过一段时间加热后,观察甲、乙两杯中的温度计,发现甲杯中水的温度比乙杯煤油的温度_____;(填“高”或“低”)

(2)若要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相同,要停止对_____杯加热,对另一杯继续加热;(填“甲”或“乙”)

(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 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为了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_____这个物理量。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3)

19.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她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别比较1、2和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1)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 _____有关。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300

20

30

12

2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20.在比较水和煤油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小明取了两只相同的烧杯,且在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给它们加热,并记录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水的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煤油的温度/℃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1)小明给水和煤油加热,选用两个同样的“热得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种液体相比较,温度升高比较快的是_____;

(3)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升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

(4)下图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线,其中 _____表示的是水吸热升温情况。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4)

21.质量是100g的铝块,温度从90℃降到30℃时,铝块放出了多少热量?

22.质量为500g的某种液体,当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80℃时,吸收的热量是1.26×105J,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

九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答案(九年级内能自我检测卷)(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0×4分=40分)

1.C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它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上述事例中“冬天腌菜,菜变咸了”是菜中的水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是空气与花液间的扩散现象;“木棒不易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红墨水滴入水中,整杯水变红”是水与红墨水之间的扩散现象。

2.B

解析:A选项:内能是指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因此0摄氏度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选项:一个物体的温度降低,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内能减小;

C选项:两个不同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具有的内能的大小,因此运动的物体不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

D选项:两个不同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具有的内能的大小,因此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

3.C

解析:A选项:内能是指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因此无论是温度高的物体,还是温度低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B选项:两个不同的物体无法比较它们具有的内能的大小,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

C选项:铁块化成铁水是熔化现象,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它的内能增加了;

D选项:0摄氏度的水变成0摄氏度的冰是熔化现象,虽然它的温度不变,但它需要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应该增加了。

4.D

解析: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变化相同的温度,水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因此水常用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5.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上述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锯木头时,锯条克服木头的摩擦做功,因此锯条温度升高,会发烫。

6.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法。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会减小;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也会减小。

A选项: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对活塞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小;

B选项: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手的内能传递给户外的东西,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因此手感到非常凉;

C选项: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人的身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D选项: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7.A

解析:A选项:物体的温度升高,构成物体的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的动能增加,因此它的内能增加;

B选项: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而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选项:物体的温度下降,不一定是放出了热量。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当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D选项: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热传递和做功。当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8.D

解析:A选项: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变化相同的温度,水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因此水常用做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B选项:由表格中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可知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都比固体大;

C选项:由表格中水和冰的比热容可知,水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相同;

D选项:根据QcmΔt可知,质量相等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铅的比热容值小于铜的比热容值,因此铅吸收的热量少。

9.D

解析:铝的比热容为0.88×103J/(kg·℃)

根据QcmΔt可知,由甲、乙两种物质质量之比是3∶1,吸收热量之比是2∶1,可知:A选项: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3,则,即比热容之比应该是1∶1;

B选项: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则,即比热容之比应该是4∶9;

C选项: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5,则,即比热容之比应该是10∶9;

D选项: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5∶3,则,即比热容之比应该是2∶5。

10.B

解析: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事例中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人吸烟,一会儿房间里就会烟雾缭绕,充满烟味,它是空气与烟雾之间的扩散现象,它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5×4分=20分)

11.参考答案:间隙;温度。

12.参考答案:J/(kg·℃);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3.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热传递和做功,摩擦生热的实质是用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冬天,人坐在火炉旁被烤热,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参考答案:做功;热传递。

14.解析:根据QcmΔt可知,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

参考答案:3∶2

15.解析:根据QcmΔt可知,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1,比热容之比是3∶2,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参考答案:1∶3

三、探究实验与计算题(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计算题每题4分,共8分)

16.参考答案:燃烧;做功;内能。

17.参考答案:引。

18.参考答案:(1)低;(2)乙;(3)不相等;(4)比热容。

19.参考答案:(1)1、3,(2)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

20.参考答案:(1)使被加热物质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煤油;

(3)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不同;

(4)B

21.解析:Q放=cmΔt=0.88×103J/(kg·℃)×0.1kg×(90℃-30℃)=5 280 J

参考答案:5280J

22.解析:c==4.2×103J/(kg·℃)

参考答案:4.2×103J/(kg·℃)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