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春秋笔法(在春秋笔法中读懂职场上的弦外之音)

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广播”的朋友,我是赵疏敏,一个喜欢用历史视角解读当下财经世界的胖子。今天咱们来讲一讲春秋笔法。

经典的春秋笔法(在春秋笔法中读懂职场上的弦外之音)(1)

在职场中,很多弦外之音都来自于春秋笔法。正如狄金森所说:“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成功之道在于迂回,我们脆弱的感官承受不了真理过分华美的宏伟。”

疏敏钩沉】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春秋》这本书。众所周知,《春秋》这本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它是中国精神图腾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它的很多逻辑和思想大量的隐含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可能大家都感觉不到受春秋文化的影响。而春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表述是什么呢?就是春秋笔法。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记载或讲述一个事情,不好好直接说,而是绕弯说,总是用那种隐晦的语言让你猜。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常有个词叫“你懂得”,放在古代的话就叫春秋笔法。

经典的春秋笔法(在春秋笔法中读懂职场上的弦外之音)(2)

为什么春秋的时候要这么写东西?是因为古人为尊者讳避尊者讳,所以他在用词上就很讲究。一方面要把事情真相说出来,但是又不能直说,只能绕弯说。比如说中国古代的一些史学家或者政治家,他在记录这些君王的事情时,往往可能有不满意的地方,那怎么办?于是他就得用一些特殊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又不能表现出不尊敬的样子,因为古代讲究君为天臣为地。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跟你爸爸的关系特别不好,老吵架。你妈总是关心你说怎么三十多岁还不结婚?老是逼婚,你每天烦得不行,就跟朋友去抱怨。但是问题是你抱怨的时候一方面得表达出你的情绪,但是你又不能直接说你爹妈过分干预你的私人生活,你又不能骂他们,显得自己不孝。于是你的表达往往是这样子:我也知道我爸妈是为我好,我也知道父母不容易,但是我就觉得很不舒服。

你看,这个话是不是一方面表现出体谅父母的难处,父母是不容易的,都是为我好。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不开心,但是这句话中你的核心还是想讲我不开心,爸妈过分干预我的私事了。

所以《春秋》这本书是大量引用了这种春秋笔法的写作方法。举简单例子,古代帝王死了之后叫“崩”,电视剧中也经常有“皇上驾崩了”。再比如说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也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天子死叫“崩”,而古代的王爷、诸侯死叫“薨”,普通的士大夫死叫“卒”,就是下象棋的小兵“卒”,所以在古代连一个死亡的“死”都会分好多等级。

在《春秋》中它非常有意思,他为了表达出一些观点,比如说周天子死那就应该用“崩”这个字,但是也许孔子当时在编订春秋的时候觉得周天子这个人不靠谱,干的事不像个天子,他就要表达出委婉地批评怎么办呢?他不能直接说天子是不靠谱的,天子是个坏蛋,那他怎么办?于是天子死他就不用“崩”,用“薨”。诸侯王爷死才会用“薨”,你现在用“薨”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你这个天子不像个天子,给你降一个等级,你只配用诸侯死的称呼,表达出我委婉的批评,这就叫春秋笔法。

如果你不懂中国古代文化和礼仪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春秋》这本书在讲什么,所以我们说春秋笔法是一字含褒贬。就一个字,就体现出这个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直接批评你了。我们现在人读的话根本就不知道在讲什么,所以我在之前就讲过,关羽根本不可能看懂《春秋》。这之中隐含的春秋笔法实在是太多了,以关羽的文化背景是读不懂的。

所以有这样一个特色,《春秋》中大量引用这种笔法,用一字含褒贬,是需要文化背景才能看懂的。所以我们讲,古人读书往往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普通老百姓没法读的。

我今天讲这个故事,不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这种春秋笔法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中去了,已经深入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为中了。虽然你不用,不说,不知道这叫春秋笔法,但你平时就这么干的。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在职场中,你去批评人的时候,你会不会不留情面噼里啪啦一通批评?很少,有文化的人都不这么批评你。所以在日常的职场中大家要注意什么?职场的弦外音。

我给大家举个亲身经历,我当年在学校教书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个事儿。学校让我制定一个方案,我写完之后就直接交给领导,领导就跟我说这个方案再考虑看看。我想领导这么说了,我就拿回去再修改修改,再给领导看。然后我连续交了三回,领导都跟我说要再考虑看看,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老说再考虑看看?当时我是个职场菜鸟,什么也不懂。后来,碰巧我就问了一个老同事,同事说,大家都是在学校教书,学校是个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领导是觉得你这个方案不行,他们又不好意思直接批评你,干活还挺认真的。所谓的再考虑看看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个方案不行,你得重新换思路,换方案。

大家看,这就是领导的艺术,领导的画外音就是用的春秋笔法。他不跟你直说,你得自己去理解。大家想,如果领导突然跟我说:小赵,你干这活不靠谱,这个方案不行,一文不值,赶快去重新做,那我听了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

经典的春秋笔法(在春秋笔法中读懂职场上的弦外之音)(3)

再举个例子,当你的领导突然过问你的私生活的时候,往往说明什么?你工作懈怠了。大家想想看,一般领导会不会管你的私事?最多就是偶尔提一下。但是如果一个领导频繁地关心你的私生活:最近家里是不是有事情?是不是谈恋爱了?就说明你最近工作心不在焉,老是出纰漏出毛病,但领导又不能直接说你怎么回事,态度不认真啊,树要皮人要脸嘛。

领导说话可能就比较委婉,聊聊私生活,意思就是你谈恋爱是不是精神分散了啊?没好好上班工作啊?所以在职场中这种画外音被大量的使用,而这种文化的来源就是当年的《春秋》在编写的时候为尊者讳避尊者讳,大量引用了春秋笔法。所以这让我想到了狄金森写的:“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成功之道在于迂回,我们脆弱的感官承受不了真理过分华美的宏伟。”

《疏敏钩沉》

第一财经广播推出的创新栏目,本栏目根据历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学经典人物片段等来剖析现今经济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史鉴今。(更多第一财经广播的音频产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听。)

播出时间:12:50~13:00(首播)

17:50~18:00(重播)

主讲人:赵疏敏,沪上著名讲师,精通历史、金融、经济法学,同时受聘于全国各地企业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财等课程。

经典的春秋笔法(在春秋笔法中读懂职场上的弦外之音)(4)

往期《疏敏钩沉》精选作品:

是时候扔条鲶鱼刺激一下了!丨疏敏钩沉

企业家如何震慑员工?诸葛亮为你出谋划策丨疏敏钩沉

纵观蜀国风云,学习企业长存的经验 | 疏敏钩沉

作者:赵疏敏 财经讲师

编辑:秦川

监制:王俊稷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一财经广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