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

1949年10月24日-26日,叶飞指挥的第十兵团以一个师的兵力攻取金门,激战两昼夜,因无后续援兵,最终全军覆没。此一役,计共牺牲将士(含船工、民夫)9000多人。

一次战役导致全军覆没,这是解放战争史上仅有的一例。这次战役的失败给节节胜利的人民解放军当头棒喝,同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

当时指挥战斗的主要领导叶飞、萧锋等都向上级请求处分,毛泽东表示:“金门失利,不是处分的问题,而是要接受教训的问题。”

那么,金门之战应该接受哪些教训?

10月29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攻击金门岛失利的教训的通报》。通报指出:…你们以三个团登陆金门岛,与敌三个军激战两昼夜,后援不继,致全部牺牲,甚为痛惜。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为轻敌与急躁所致。……。

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轻敌与急躁所致”。毛泽东的批评一语中的。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1)

金门与厦门隔海相望


01、轻敌麻痹的骄傲思想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之前,厦门之役快速的胜利,滋长了全军官兵轻敌的思想。实际上攻占厦门时很快就取得胜利,但在鼓浪屿阵地也曾受挫过,牺牲了2000多名战士和一个团长。然而并没有引以为戒,尤其是在兵团首脑机关。

在进攻之前,兵团政委韦国清对以二十八军为主力攻打金门的部署有过担心,曾提出不同看法还进行了争论。然而,被胜利喜悦激励的叶飞司令员,说服了他:“你太多虑了,我的大政委。厦门是敌人有永久性设防工事的要塞,守军是号称’小白崇禧’的汤恩伯集团,兵力充足,有海空军支援,已被我军攻克。而金门岛弹丸之地,又没有什么坚固工事,守军名义上是一个兵团,实际上不过二万残兵败将。我用一个主力军加二十九军的两个主力团攻金,已是绰绰有余了。我还是那句话:‘此役必胜!’

一番话,听得大家群情昂扬斗志倍增。是啊,自解放战争以来,叶飞率领的第十兵团参与横渡长江、荡涤上海、一路南下攻占福州、轻取厦门,势如破竹,只有胜,哪有败?

然而,正应了“骄兵必败”这句古话,兵团上下轻敌麻痹的思想为首战金门的惨败埋下了种子。

战后,叶飞在总结教训时自我检讨说:“……指挥员尤其是我的轻敌,是金门失利最根本的原因。”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2)

左:上将叶飞,时任第十兵团司令员;右:上将韦国清,时任第十兵团政委


02、求胜心切的急躁情绪催生了失败的种芽

10月24日这天,厦门刚刚解放了一个星期,解放军第十兵团指挥部也由同安县城迁到厦门来了,打扫干净的庭院,门口挂上了军管会的牌子。

新生的城市百废待兴,叶飞他们忙得不可开交,外加胜利的喜悦,更加坚信解放军“无坚不摧”。当第二十八军打来电报,请求当晚向金门发起攻击时,时间便显得十分紧迫。

叶飞随便扒了几口饭,便坐回指挥室。他和兵团作战处长、情报处长以及有关人员一道商量,如何回电。正说着,机要人员送来一份情报,是解放军截获的胡琏兵团前一天已乘船撤出潮汕,向蒋介石请求撤回台湾的电报。实际上另有一封蒋介石严令胡琏火速增援金门的电报却没有被截到。

叶飞分析:胡琏兵团的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增援金门,一是撤回台湾。可能是蒋介石命令胡琏增援金门,而胡琏不愿意,所以打电报给蒋介石要求撤回台湾,因而在海上徘徊。

叶飞在敌情未明确,仅是分析猜测的情况下,认为这是最好的战机,也是最后的战机,不容延误,于是批准了二十八军当晚开始攻击金门的战斗。

正所谓战情瞬息万变,此时金门守敌兵力已有大大变化。

原来蒋介石于10月17日得悉厦门失守,感到厦门已失,金门危在旦夕。只要金门不失,就能控制厦门,屏护台湾。所以蒋介石调兵遣将,将胡琏的两个主力师派去增援,使原先不足两万守军的金门,一下子增加到三万多兵力。而且还配有装甲部队一个营,拥有美制坦克21辆,其重15吨、配置一门37毫米炮火,这是反登陆作战的有力武器。

蒋介石的这个布置为战金门失利埋下了伏笔。而叶飞认为的最好战机,恰是求胜心切的急躁情绪对敌情误判的结果,从而催生了战败的种芽。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3)

第二十八军备战情形


03、粟裕“三不打”指示没有落实,铸成全军覆没悲歌

敌情变化,解放军第十兵团事先也有所了解。10月13日,第二十八军攻占金门外围北面的大、小峰岛时,就抓获了俘虏。经审问,知道胡琏兵团第十八军的两个师已经抵达金门。

第二十八军负责指挥作战的萧锋副军长听到俘虏供词后,对原作战意图有了新的考虑,其他一些领导也提出疑问。

问题反映到华东野战军主管作战的粟裕副司令员那里,粟裕立即感到金门作战不可轻敌大意,曾特别指示:

一、以原敌二十五军一O八师1.2万人计算,只要增敌一个团不打;

二、没有一次载运六个团的船只也不打;

三、要求苏北或山东沿海挑选6000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

粟裕的这个三“不打”,对攻打金门取慎重态度,可惜他的这一重要指示未曾落实。

还是轻敌思想在干部脑子里作祟:大半个中国都被风卷残云,还拿不下一个区区小岛?

由此萧锋慎重起见,再次请示兵团领导是否按原计划行动。

萧锋得到的回答是:决心不变。叶飞还坚持说:只要上去两个营,萧锋掌握好第二梯队,战斗胜利是有希望的。

结果阴沟里翻了船,铸成解放战争史唯一全军覆没的悲歌。

实际上,从整个战斗失败的过程分析,恰恰证明粟裕“三不打”原则的远见睿智。

首先,从兵力对比来看,敌方已增兵两个团和一个装甲营,我方没有相应增加,悬殊太大,寡不敌众,违背了“只要增敌一个团不打”第一原则。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4)

敌方已增兵两个团和一个装甲营,我方没有相应增加,悬殊太大,寡不敌众,违背了“只要增敌一个团不打”第一

其次,当第一梯队已胜利登陆,该船队回航遇到退潮暂时搁浅,船被敌人悉数炸毁无法回运,后援部队没有跟上,造成孤军奋战,直至弹尽粮绝,束手就毙的恶果,违背了第二个“没有一次载运六个团的船只也不打”的原则。

第三,由于渡海前各部队没有进行协同演练,登陆船队一离开码头,就与上级指挥失去联系,一些船只在航渡中即被打散。违背了“挑选6000名久经考验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的第三个原则。

当时在岸边指挥的第八十五师师长兼政委朱云谦回忆当时情景,痛心疾首:我们眼看着船只被烧,第二梯队无法过海,内心的着急和痛苦实非语言所能形容。第一梯队三个团的突击部队,在已经没有退路也无后援的情况下,靠着手中的轻武器,同据有防御阵地及重型武器,还有坦克、飞机和军舰助战而兵力多过五倍的敌军战斗,顽强不屈,一直奋战到夭亮,遭国民党坦克群攻击而严重受挫。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5)

第一梯队三个团的突击部队,在已经没有退路也无后援的情况一直奋战到夭亮,遭国民党坦克群攻击而严重受挫。

当天中午,蒋经国奉蒋介石之命,乘专机飞到金门督战。台湾加派飞机对登陆部队占领的房舍猛烈轰炸。至夜间,登陆部队所携带的弹药早已耗尽,干粮已吃光。指挥所得到报告,登陆部队10个营已伤亡5000余人,剩下的1200人,准备分成几股突围上山打游击,拼到最后一个人。

经两昼夜激战,至27日上午10时,金门战斗基本结束。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6)

包括船工、民夫在内的9086人,无一人投降,除部分被俘外,大都壮烈牺牲。国民党守军也伤亡9000余人。


金门之役并未影响第十兵团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士气,他们仍然跃跃欲试。

按照毛泽东的计划,在1950年解放台湾岛。1950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三野副司令员粟裕,要求其加强对起义的国民党伞兵第三团的训练,并同意粟裕调四个师演习海战,作为台湾登陆作战之用。

然而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毛泽东决定再次攻金进而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留下了历史遗憾,也使叶飞将军和第十兵团的将士们失去了将功补过的机会。

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的原因(1949年攻取金门失利)(7)

1950年美国入侵朝鲜,毛泽东决定再次攻金进而解放台湾的计划搁浅,留下了历史遗憾

#山人聊历史:虽然失败乃兵家常事,但金门之战失利再一次诠释“骄兵必败”的哲理。

参考资料:《红墙知情录》、《叶飞回忆录》

图片来自网络,涉侵删。

原创扶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