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怎样看应期(郭彧何谓易)

郭彧著《易学百问》(之一)

1.问:何谓“易”、“周易”、“易经”?

答:“易”字,一说“日月为易”(上“日”下“月”),表达“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意思。

周易怎样看应期(郭彧何谓易)(1)

图1.宋代杨甲《六经图·日月为易》图

一说“蜥蜴”(守宫,变色龙),善于变化的意思。

一说三“易”:“变易”、“简易”和“不易”。

“易”,有时也指伏羲创作八卦符号体系而言。如《周易·系辞》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孔子告诉我们,伏羲圣人顶天立地,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观察阴阳变化而作“易”八卦,一则用于占筮shi“通神明之德”,二则用于模仿万物的形象“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孔子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就是指伏羲圣人作出八卦符号系统而言,而且告诉我们八卦符号系统具有时空属性;具有变化的功能;具有“三才之道”;具有测算的功能;具有“推天地之道以明人事”的功能。通常说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比希腊的神庙、埃及的金字塔还要古老。伏羲的易卦符号系统就是这种古老的文化,夏商周三代都在应用,她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原点。突出宣传这一文化原点,应该是我们易学研究者的首要任务。

上古伏羲

周易怎样看应期(郭彧何谓易)(2)

中古文王

周易怎样看应期(郭彧何谓易)(3)

下古孔子

今天我们提起《周易》或《易经》,大都说“周文王羑you里演易”、孔子作“十翼”,而谈及伏羲对易文化的贡献,却总是不能明确地予以认定。

《周易·系辞》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司马迁《史记》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既然说八卦符号系统是出于伏羲的创造,那么上古的圣人伏羲创作的八卦符号系统就是我国易文化的原点,应该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

伏羲是上古人,他的八卦符号系统要早于《周易》,只不过是周文王在作《周易》的时候使用了伏羲的符号系统,应该是“易”(符号系统)的一种传承关系;《周易》是周代的著作,只应该与周文王(或及周公)有关系;孔子不是周代人,所以他的“十翼”(《易传》)也不应该属于《周易》的内容。

只有把八卦符号系统、《周易》、《易传》三者分属于伏羲、文王、孔子,那才会符合“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如此才能符合历史事实。“三圣”和“三古”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个传承发展的关系。没有伏羲的八卦符号系统就不会有文王的《周易》;没有文王的《周易》就不会有孔子的《易传》,这是十分明确的历史事实。如果追寻我国易文化的原点,就只能说是伏羲的八卦符号系统!

如果说从哲学角度分类研究《周易》,就应该有“伏羲符号系统的哲学研究”、“周文王(包括周公)卦爻辞的哲学研究”和“孔子十翼的哲学研究”的区分。

东汉熹平石经《周易》,其《易经》部分是六十四卦符号及其卦辞、爻辞,而《易传》部分则是“十翼”。今天的通行本《周易》则把“十翼”之中的《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和《文言传》参入汉代的《易经》之中,而《易传》里面只有“十翼”之中的《系辞》上、《系辞》下、《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所以,现在看《周易》里面的《易经》和《易传》内容,则与东汉代时期的划分有所不同。

周易易经易传
东汉熹平石经周易上经、周易下经六十四卦符号、卦辞、爻辞彖传上、彖传下、 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传上、系辞传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十翼)
魏王弼注 唐开成石经周易上经、周易下经六十四卦符号、卦辞、爻辞、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文言传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周易怎样看应期(郭彧何谓易)(4)

郭彧(宝彧),1941年12月24日生

现为北京大学《儒藏》编审专家

正式出版的易学著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

《易文献辨诂》

大陆中华书局:

《經典藏書·周易注释》

大字本《周易注释》

《理学丛书·邵雍集》

《邵雍伊川击壤集》

香港中华书局:

《易经注释》

齐鲁书社:

《京氏易传导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周易图说总汇》(与李申合作)

上海古籍出版社:

《邵雍全集》

《南宋初刻本周易注疏校勘记》

华夏出版社:

《风水史话》

《易图讲座》

《河洛精蕴注引》

《京氏易源流》

《风水皕问》

《易学百问》

文联出版社:

《周易图像集解》

香港方明易经学院出版社:

《中国罗经与风水》

《易学启蒙正读》

再造宋刻巾箱本《周易》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音义》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注疏》

再造南宋刻本《周易注》

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国际易学研究》、孔子2000网站、国学网站等刊物和网站上发表易学论文百余篇。北京数字电视上主讲“国学大讲堂周易50讲”,有DVD音像17張。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国学讲堂周易讲座录制4讲,有DVD音像2张。曾经在北京大学等地为企业家授课,讲解易学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