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

2018年,两位奥地利科学家——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员菲利普·施瓦布(Philipp Schwabl)和奥地利环境署的贝蒂娜·利勃曼(Bettina Liebmann)——发现大多数人体内都有塑料。

他们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说法: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都在不断从食物里摄取塑料,然后顺着肠道将其排出。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1)

散布在屎尿,残存于肝脾肺肾

施瓦布和利勃曼的查找方法很简单——从欧洲(主要)、日本和俄罗斯招募8位志愿者,让他们汇报一周的饮食情况,然后得到他们的粪便样本提取微塑料。结果,他们发现每一坨便便都存有塑料的残躯:

平均每10克粪便夹带着20个塑料小颗粒;鉴于人类平均每天排出400至500克粪便,施瓦布和利勃曼估计这帮受试者每天要挤出800~1000颗微塑料。

施瓦布等人的工作开辟了微塑料研究的新方向:搜索并统计人体内的塑料。不过一切才刚开始。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2)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最多就是个初步研究。关于这些微塑料来自哪里,准确含量是多少,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我们都还一头雾水。”

怀揣与施瓦布同样目标的其他科学家在人体的尿液和肺部也发现了塑料成分。肺部存在微塑料意味着它们或许不是一“便”就过的“肠”客,徘徊游弋至其他部位也并非不可能。

不久前,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团队又公布新发现:他们取自人体肝脏、肾脏、肺部和脾脏的样本组织均携带了微塑料。他们表示,之所以从这些器官里取样,是因为它们最有可能在过滤途中留下微塑料。

样本合计47份,均来自遗体捐献项目(现在有很多科研团体都通过此项目获得捐献者的身体组织用以研究)。除了样本本身,研究人员还拿到了捐献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职业背景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这有助于对微塑料的来源和进入人体的方式进行分析,例如,某位捐献者在纺织厂与聚酯或尼龙打交道的工作经历势必成为分析他肺部组织微塑料含量偏高的重要切入口。

另一方面,要精确统计微塑料含量,量化工具必不可少。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转换工具,成功将人体组织里的微塑料颗粒以质量和体积进行了量度。

塑料的进击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3)

塑料会滞留于鱼的器官中,引发炎症,造成巨大伤害

塑料已然是全人类的焦虑。它们于太平洋垃圾岛上展现着百万吨的触目惊心,也在鲸鱼、海龟、鱼类的尸体间散发着死亡气息;现在,我们亲眼看到它们带着未知风险往来于人体。

我们想解决问题,但应该怎么做呢?一切问题的核心都在于它耐降解、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但也正是耐用又廉价的它支撑起了现代消费主义文明。

你吃的外卖、喝的饮料、穿的鞋子、用的感冒药,甚至是戴的避孕套,都得拿塑料来包装或制造。

塑料花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征服人类。

1907年,“塑料工业之父”、比利时裔美国科学家里奥·贝克兰(Leo Baekeland)第一次大批量(以模压方式成型)生产出塑料。

这是一种热固性的酚醛塑料,又叫电木,坚硬耐热,具备良好的绝缘性以及耐腐蚀性,常用于制造电器材料。

里奥·贝克兰就此打开了塑料工业的潘多拉魔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塑料业呈井喷之态:全球产量从1950年的每年150万吨猛增到1989年的1亿吨;到2017年,全世界的塑料年产量接近3.5亿吨。

科学作家苏珊·弗赖因克尔(Susan Freinkel)曾在书中写道:

“一个又一个的全新产品,一轮又一轮的销售狂潮,塑料在市场的角逐中将传统材料挑落马下。它拥有着几乎无限的可能——能替换汽车身上的钢材,取代家具制造所需的木材,代替纸和玻璃这类包装材料,甚至挤掉衣服里的棉纱。”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4)

但塑料也在快速地向自然环境全面渗透。

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虽说属于有机物,但它那极其稳定的碳氢分子长链令微生物无计可施,因此它的降解时间动辄就是几十甚至上百年。

再加上大量一次性塑料物件在带给我们一次性满足后便被理所应当地丢弃,我们完全不必惊讶于它们以肉眼可见的增速填满某片垃圾场。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5)

可生物降解的闪光材料,塑料的替代材料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生的60亿吨废弃塑料中,仅9%被回收利用,有12%被燃烧处理。

剩下的47亿吨里:

一部分被拉到了垃圾填埋场。

另一些进入海洋,在旋转洋流的助力下形成了岛屿大小的漂浮垃圾群。

剩下的则以小于5毫米直径的微塑料的形式包围了所有地球生物的生活。

微塑料的两大来源:微珠添加剂和塑料制品分解

术语“微塑料”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海洋生物学教授理查德·汤普森(Richard Thompson)于2004年提出。他在清理海滩上的轮胎和渔网等塑料废弃物时注意到了这些沙粒般的小碎片,然后决定好好研究研究它们。

需要指出微塑料在尺寸和来源方面的差异:

有一部分微塑料是尺寸在几十甚至几微米范围内的微珠(microbead)——很多化妆品的配方都少不了此类塑料微珠作为添加剂,不过美国于2015年出台规定,禁止化妆品生产商添加微珠;另外,工业涂料领域也产生着大量的塑料微珠。

更多的微塑料都是由较大的塑料制品分解而来的小碎片,不过我们难以,也一直没想过,去注意它们的分解过程。

合成橡胶轮胎磨损时产生的,以及聚酯或尼龙衣物洗涤过程中产生的微塑料,是两个最主要的无意识释放微塑料的来源。

汤普森的研究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滩上的微塑料数量急剧增加。在他看来,这给海洋生物带来了巨大风险:“我们已经证明,很多生物都会摄取这些微塑料。”

之后,汤普森的发现和观点一再得到其他研究者的支持。几乎所有实验都发现了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体内的微塑料。

微塑料会伤害人体健康吗?

现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塑料对健康的影响。很多科学家都在动物身上找到的证明微塑料杀伤力的证据。多项研究显示:

海鸟和鲸类等滤食性海洋动物会摄入大量微塑料,并在消化系统内积聚,导致消化能力受损。

滞留在鱼类的器官中的塑料可能会戳刺和摩擦器官内壁,造成创伤,引发炎症。

除此之外,微塑料还可以充当塑料中某些有害化学添加剂的媒介,将其直接带入动物体内 。

弗雷德里克·蒙戈丁(Frédérique Mongodin)是欧洲非政府环保组织Seas at Risk的海洋废弃物政策主任。他表示:“微塑料能够吸收其他毒素、着色剂和添加剂之精华,然后带着它们进入生命体。”

这种威胁已被大大小小的各类海洋动物证明。例如,罗非鱼因此而脑部活动受到抑制,部分鲸类因此英年早逝。

那微塑料会伤害人类的身体吗?这个问题目前找不到答案。只能说,暂时还没发现它伤害了我们。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6)

一头斯里兰卡的野鹿在垃圾堆里探寻生命的本质

施瓦布等科学家接下来的工作将聚焦于2个关键问题

其一,人体内微塑料的直接源头在哪儿?

根据施瓦布的说法:“我们只能证明它们是被研究对象吞到肚子里的,但具体是吞了什么呢?微塑料可能来自食物,也可能是从包装或叉子的材料中迁移出来的。”

其二,这些进入我们内脏的微塑料是否有害?

胃肠道是隔离食物与其他脏器的屏障。包括施瓦布在内的一些研究者认为,只要塑料简单地通过消化系统,随排泄物离开,就不会有问题。

与其他环境问题相比,塑料带来的污染并不致命。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死亡,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每年夺去25万人的生命;但塑料从未成为导致某人丧生的因素。

丹麦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辛娅·里斯特(Sinja Rist)以非常谨慎而保留的态度审视微塑料的健康风险。她总结道:

“科学发现和进展其实与人们的争论和焦虑相去甚远。已有的研究只能告诉我们某些东西里确实存在微塑料,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身体里也确实存在微塑料,但这远远不足以得出‘微塑料威胁人体健康’这样的结论。而大家的讨论却把我们生活里的塑料给妖魔化了。”

2019年早些时候,欧盟下属的咨询机构SAPEA发表了一项荟萃研究。该研究分析了现有的全部微塑料相关文献,最后得出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微塑料不会对人类或环境造成广泛的威胁。但在某些塑料废弃物的聚集地,某些微塑料浓度快速增加中的区域,危险也在增长。”

撰写研究报告的SAPEA工作组主席巴特·科曼斯(Bart Koelmans)表示:“如果我们以目前的速度加剧污染,将来会碰上大麻烦的。”换句话说,是时候足够重视塑料污染问题了。

限塑行动该不该?

舆论压力逼迫政府行动

全球各国政府都先后对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了税收或禁令的政策。截至2018年7月,已有共1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民众使用塑料购物袋。

但在解决微塑料问题方面,各类举措还没到位。目前只有8个国家禁用微珠(前文提到的化妆品中的塑料微珠添加物)。

欧盟的相关机构于2019年1月份提议生产商禁止向产品里添加几乎所有形式的微塑料。

这些策略力度够大,不过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要知道每年有差不多1170万吨微塑料进入环境,而像微珠这类来自工业生产的小颗粒只占其中的300万吨,更多的都是如前文所说的由轮胎或衣服等物品降解而来的微塑料。

有人呼吁寻求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2019年3月初,包括挪威和日本在内的一些沿海国家向联合国提议,各国应考虑就减少塑料污染,建立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

挪威政府这样说道:“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解决塑料问题。”

该提议在环境部长会议上被做了一番讨论。最后,大会建议创立一个专门针对海洋垃圾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科学咨询机构,并呼吁制定一项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就像联合国在危险化学品等全球性问题上所做的那样。

企业态度

不过很多企业都表示,颁布禁止或限制的举措,要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但目前我们对于塑料的健康威胁所知甚少。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已经出台的,以及可能很快就要出台的限塑政策(如化妆品行业的微珠禁令),势必给各企业带来冲击。

不过,化妆品行业巨头Cosmetics Europe的总裁约翰·查夫(John Chave)的态度是:“解决塑料问题挑战重重,对于政府的各项举措,我们完全理解。”

其他声音

对于企业的呼声,另一些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塑料废弃物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确定了这一点就足够了。

挪威环境部长的政策顾问莫娜·奥胡斯(Mona Aarhus)表示:“我们已掌握的信息足够指示我们展开行动了。”

创造“微塑料”概念的汤普森说道:“如果我有一笔经费用于微塑料研究,我会拿它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分析微塑料会造成何种类型的伤害。”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7)

泰晤士河口垃圾群波澜壮阔

总而言之,在全球应对塑料污染危机过程中,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塑料不仅是污染环境的问题,它已经随着被污染的食物链,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接触和使用,进入人体。

那么,进入人体的微塑料都去了哪儿?有多少微塑料滞留人体?这种滞留的微塑料会对人体产生健康隐患吗?这些问题或许是未来塑料污染研究的新方向。

资料来源:

Scientists still unclear about miracle material’s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The plastic in our bodies.

微塑料在人体中的危害(人体内微塑料来自哪里)(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