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工作履职一问一答(知识产权保护的)

知识产权保护的“浦东经验”如何发光发亮?在政协浦东新区六届六次会议大会上,陈莹委员代表致公党浦东区委发言,她指出,在国际经贸争端屡屡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外部倒逼压力下,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我驱动下,在国内各省市深度借鉴 “浦东经验”,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势下,如何持续彰显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特色,深入提升引领、示范作用具有相当突出的重要性、紧迫性。

知识产权工作履职一问一答(知识产权保护的)(1)

长期以来,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上海乃至全国始终走在前列,改革创新举措成效明显,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 “浦东经验”。

目前,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是上海唯一、全国两家之一 (另外一家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独立设置的具备专利、商标、版权、原产地地理标志 “四合一”,兼具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职能的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综合行政保护的制度优势明显。同时,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坐落在浦东新区,为浦东新区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协作机制与效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资源集聚优势突出,但仍有完善空间;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与调解机制基本形成,但实效有待提升;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积极构建,但仍有待深入优化。”陈莹说。

当前,浦东新区正在全面深入推进 《浦东新区营商环境优势 倍增行动方案 (2020-2025年)》,其中,知识产权保护是浦东新区营商环境优势倍增的重点工作计划之一。

针对完善提升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建议,陈莹提出,应强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资源集聚优势,着眼于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效率效能提升、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联动机制建设、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获得感改善等重点领域,继续深入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部门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撑、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与此同时,持续打通知识产权保护的横向与纵向通道,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覆盖面、深入度、实际成效、国际接轨等方面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始终走在全市乃至全国前列,进一步释放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和资源集聚优势。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与调解机制,进一步对标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本区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区内企业发展需求,拓展工作思路方法,推进解决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力量分散、职业化程度不高、经费保障不足等瓶颈问题, 突出效果导向,强化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为知识产权商事调解、行业调解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切实形成以人民调解为主,商事调解、行业调解等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同时,要增强仲裁调解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效联动,针对电商平台、展会、专业市场等关键领域,构建完善仲裁、调解等快速处理渠道。并且,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资源集聚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开展工作,激发国际成熟经验的 “鲶鱼效应”, 促进浦东新区乃至全市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水平的整体提升。

栏目主编 潘永军

责任编辑 刘婉鑫

摄影 郑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