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上需要注意哪些坑(带你认清创业路上的坑)

创业路上需要注意哪些坑(带你认清创业路上的坑)(1)

这几天走访了一些创业公司,总结了一些创业公司路上的坑,抽点时间分享给大家:1.第一个坑:贪多求全,战线拉的太长。

创业公司很多创始人擅长 PPT,把商业计划书构建的非常宏伟,把梦想画的很大,结果自己的能力被分散,把控不了全局而导致涣散。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都喜欢做平台,把梦想说的非常宏伟,动不动要颠覆行业。但是体会下来,创业初期一定的聚焦,在单点上取得突破,我的策略就是快刀割肉,刀刀见血,把中远期的想法等想个大概就放在一边,聚焦眼前的技术,用战术的突破来带动战略的突围。2、有且只有一个权威人物。

刚才说了第一个坑,创业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做大做全,接下来我讲第二个坑,就是每一个创始团队的时候,一定要一开始在公司治理的时候都要树立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权威人物,无论从股权上来讲,还是决策上来讲,必须要有一个人能够说了算。这个和道家思想一样,世界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因为创业时候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讲究的是效率,短平快,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具体来讨论的话,那是非常容易造成企业内,人人都不负责,但是人人也都不尽力这样一个局面,所以创业里面一定要有且只有一个权威人物,权威不能分散,股权上也不能太过分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很多关键节点需要一个领袖人物进行拍板,很多十字路口没有一个绝对话语权的人是无法做出选择的。不选择,也是等死。因为很多人创业都是哥们兄弟走在一起的,所以这样就是非常容易就是什么事情都大家集体决策,然后所有的人来一起讨论,结果就是说没有一个灵魂人物,所以往往走不远,所以非常多的创业公司,项目很好,机会很好,就是实在的,都是在在治理结构上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掉进这个坑,这个坑就是股权权威太过分散,把情义放在治理前面。3、起步的时候估值过高,给后面的融资带来窘境。

第三个坑呢,很多人刚开始一创业的时候去谈 VC,去谈天使的时候,都想把自己项目估值估的特别的高,这个虽然看起来是非常好的一个蛋糕,但其实它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坑,因为你一开始如果估值很高,但是你的业绩一直没有呈现非常快速的突破的话,你对后面的A轮 B轮的融资就会带来非常大的障碍,然后同时也会给前面天使轮投资人没有很好的回报,让自己在投资人面前的形象也会带来很大的异议,所以这个是创业里面的第三个坑,就一开始希望把自己项目估值估的很高,刚开始天使轮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降低估值,然后天使,A轮,B轮,C轮它是一个逻辑,天使基本上是解决从 0 到 1,A轮解决商业模式的一个验证,B 轮解决快速复制,C轮解决称王称霸。所以呢,在开始的时候要把你的估值尽量降下来,给后面的进入带来足够多的空间。4、先有了产品再来打造渠道。

就是很多人觉得看到某一个东西很好,然后就把它做了出来,包装了出来,然后再来营销推广,这个发现难度会非常的大,因为很多产品你其实看起来好,问了很多用户人家都觉得好,但是大家觉得好跟有非常好的生意之间有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创业里面非常大的一个坑,他就是说有些感觉非常好的产品就把它做出来了,其实一般来说好的做法就是先去找一群用户,以及一个聚焦渠道,然后再围绕这个渠道,去打造你的产品,你的定价和你的包装,你的推广,所以说在传统电商,微商,线下渠道。不同的渠道之间,它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不一样的。5、很多公司喜欢学小米模式,直接面对 C 端,去除中间环节,让利给消费者。这个看起来很动人,又占据商业社会道德制高点。其实这条路凶多吉少!

用高毛利搞定B端容易,用低毛利去中间化,搞定C端需要大量的传播成本,创业公司很难做。最近小米模式非常的火,大家都在学习小米低毛利化,去中间的营销环节,让利给消费者,这个也是非常巨大的坑。为什么,就是说创业公司它是打到C段的能力和渠道是非常有限的,做一个极端的假设,哪怕我在天猫上说我的产品告诉大家是免费,其实每天能送出去多少?为什么,因为我们和消费者之间没有一个稳定的这种沟通的平台,但小米它有雷军,他有五百多万的个人粉丝,对吧,小米它有自己的大量的原来的累积的势能,所以在一个品牌一个人没有足够多的势能的时候,幻想着用零广告成本砍掉中间环节,来直接打C端,难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是很难成功,所以还是要非常理性的方法,就是搞不定C端搞B端,搞定B端那就是肯定非常多的毛利让出来,通过B端来搞定C端。6、价格是由交易决定的,而不是价格。能流通的定价即可,高价值不等于高价格。

很多人在做创业的时候,都会跟价格跟价值会把它搞在一起,那就是这个东西,成本就二十块钱,然后觉得一定价格能卖的高,有的东西成本就两块钱,一定价格就卖不高,这个就是说非常大的一个坑,因为其实非常多的东西,特别是很多保健品,化妆品,它的成本可能就两三块钱,但它就要卖一百多块钱,别的东西成本四五块钱,它也就卖二十几块钱,这个就是说一个东西的价格,是由它在市场上的交易来决定的,它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的,有些东西它成本低,但是品质好,它可以卖的很贵,但是有的东西,虽然价值很高,成本很高,但是不一定卖的很贵,所以定价的基准,不是由它的价值和成本来决定它的价格,而是通过市场上的交易来决定的,所以要做很多大量的用户的测试,市场上种子用户的测试,通过测试来定义我们的价格,而不是通过价值来定义。7 一开始招募那么多的团队,导致负担过重,步履维艰。创业公司应该严格控制成本和人数,把自己做轻,尽可能的去整合社会价值。能外包尽量外包。

很多创业团队一开始就会对其项目非常看好,盲目的乐观,然后就想着一个月两个月后多少办法,要配多少的团队,但是这样呢,一开始就会把自己创业的成本会拉的非常的高,所以创业团队一开始一定是用意志来带动你的团队,就是说没有到刚需上,你就不要去招人,而且能外包的就尽量外包,能用人解决的,尽量用钱解决,就是自己招人弹性是很小的,如果外包我可以弹性大一些,一个月五万,下个月十万,再下个月一万,它非常的灵活。第七个坑是一开始就不要那么乐观,招募那么多的团队,要严格控制你的成本和人数,尽量用外包的方式来处理,抓住自己的核心环节就够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坑。8、战略决策三思而后行,等有七分把握再判断,忌讳频繁调整策略,会影响权威和士气。

创业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要快速的调整,快速的迭代,快速的与时俱进,这个是没有错的,但是作为一个掌舵手,他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等就是跟专家,跟用户,跟代理商,跟内部人员作了大量的沟通以后,对这个方向决策基本有了靠谱的想法,征询大家的意见,然后再去执行,这样就是保证你在公司里的权威度,很多创业领导人三天一个想法,两个一个变法,下面人无所适从,所以他在公司里的执行力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他太善于变了。所以就是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说不断的去尝试,不断的变,一定要做好足够多的准备,足够多的铺垫,来引导大家一起来变,让大家全员参与进来,所以创业说一直在变,这也是个坑,它会影响管理人对团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谋定而后动,不要瞎折腾。士气和和合作伙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9,先天理,后道理再情理。商人一般进入,兄弟般相处。先立规矩再谈感情。

大部分创业走在一起的都是兄弟,而且是感情非常好的兄弟,但是一个企业真的要做大,它是你需要非常严明的纪律,像打仗一样,所以大家在谈合伙成立公司的时候,一定是先商人般的进入,用生意人的角度来考虑制定你的规矩,你的投入,你的股权,你的治理,你的退出。然后真正的这些全部有了规矩以后,再来像兄弟一般的相处,所以创业里面的一个坑就是,把感情放在太重要的位置,结果感情事业都做不好,合理的方式是先立规矩,再谈感情,像商人一般的进入跟退出,像兄弟一般的相处。10、别强攻出风头,功劳归他人错误留自己。

很多创业者都是个人英雄主义,把自己凌驾于团队之上,觉得自己很牛,经常吹嘘自己的功劳,炫耀自己的贡献。结果就是让团队其他成员觉得不对等,觉得在团队里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认可,抢了别人的功劳。所以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作为创始人,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非常低的姿态,把功劳都让给别人,把错误都留给自己。这也是创业路上非常大一个坑,要去强出头,要不断的自我证明。创始人一定要把团队的事情和价值感放在第一位,然后默默的把自己的贡献尽可能的让给别人,让别人来出风头。11、把激情留给别人,理性留给自己.别自己把自己洗脑。

很多创始人充满了梦想,充满虚能力,充满了激情,自己给自己描绘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创业蓝图。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自己把自己沉浸在这个蓝图中,自己把自己洗脑了。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有激情,但是一定要把激情留给别人,自己一定要更多的考虑这里面的风险和难度,然后把理性留给自己。所以创业的另一个坑就是,把激情留给别人,但是自己把自己给洗脑了。12、一开始就高调宣传,被竞品快速模仿,跟进而失去发展机会。

很多人一开始创业就到处参加路演活动,参加很多投资人见面会,接受各种媒体采访,在自己没有取得行业领先地位的时候就大量的曝光自己的项目,结果被很多大公司或很多后起之秀抄袭了他们的模式和灵感,然后被别人赶超。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坑,所以在公司刚创造出具体的模式和产品很好的时候,在自己还没有竖立很高的壁垒之前,请在行业里面尽量保持低调,不然很容易招来强大的竞争对手,让自己无路可退。13、一个新的概念没有抢占互联网的搜索入口、构建好强大的互联网舆情防火墙就匆匆推向市场。

一旦用户抱怨、竞品攻击,品牌的互联网舆情就会恶化,口碑变差。想把差的互联网舆情变为正向的,难度就非常大,成本也非常大。14、小企业去做教育市场的产品,营销成本太大,做顺应潮流的产品而不是教育市场的产品。

创业者经常会做一些非常超前的事情,这些超前的事情市场空间也很大,机会很多,但是小企业去传播的成本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未来很远,但它走不到那一天。所以小公司创业最好是做一些能够顺应市场潮流的产品,除非你能够快速的融到资本,能够快速引进资本方,那么你可以做很多教育市场的产品,但如果说你短期内很难融到巨资,自己资金也有限,那么不要去做大量教育市场的事业,不然成功率非常低,因为难度太大,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没有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教育是没法烧出来的,大量的案例都已经说明。15、团队各自为战,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而打不透。要通过一场场攻坚战来带动企业发展。

很多创业团队都是由一群看起来非常牛逼的人组成的,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各自的资源、各自的能力和专长,所以他们可能互不服谁,所以他们往往各自为战。比如说我擅长电商,我擅长微商,我擅长团购,每个人管一块,结果公司层面不能形成战略聚焦,战线拉的很长,然后每个点可能精力投入不够而打不透。所以创业公司非常忌讳一点就是战线拉的过长,团队各自为战。一定要聚焦,然后通过一场场的攻坚战来带动整个企业的发展,这样企业的士气和成长也会非常的健康。

很多人喜欢做市场调研,比如说我的产品好不好?大部分人会说好。但是“好”和“买”之间存在非常大的鸿沟。“买”要的是排他性,就是我只买你,不买其他,我选你,不选其他,要告诉别人拒绝其他产品的理由。但是你的需求是普遍的,大部分产品都有很多的市场需求,所以很多人都把消费者调研的需求当作自己的商业机会,这就是非常大的一个坑。所以在创业的时候你不妨先去听听行业里面的专家,包括里你的代理商和供应商等各方面的心声,然后再去调研你的用户,这样你的判断会更加的全面精准。如果你只是一味的调研消费者,消费者的很多调研是不精准的,他告诉你的往往不是自己的最终行为,所以不要把消费者的需求当作你生意的机会,要更多的去做行业的调研。16,产品不要一次性下单太多,小批量快速迭代。新品上市做好持久战准备,预留充足现金流。

很多人一开始对一个产品非常看好,然后就孤注一掷下了大量订单,但是其实经过市场一段时间的反馈会发现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但是此时资金跟时间已经不足了。所以创新产品在刚投入市场的时候不要一次性下单太多,要小批量的快速迭代,新品上市一定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预留好足够的现金流。这是创业里的第 16 坑,太过乐观,一次性投入太多,应该是小批量的快速迭代比较安全。17,相信很多所谓的关系资源,创业起步的时候会听到很多市场机会,那个人有多少渠道。

哪个朋友有多少关系,哪个朋友有多少渠道。结果乐观兴奋,大跃进。但是产品推向市场后,发现很多既定的渠道走不通,士气低落、库存超计划都会阻碍公司的健康发展。18、早期融资一步到位。很多公司起步的时候缺钱,稀释过多股权。融资应该小步快跑,不要一次性稀释太多。

很多好的项目在面对A轮的时候会非常高兴,一下子融到了很多钱,稀释了很多股份。比如说开始融了释放的 20%,然后又融了释放了 30%,一下子他的创业团队就失去了整个公司的战略把控权,所以在A轮B轮的时候希望更多的创业者按照自己所需资金最低的额度来融资,小步快跑,比如说每次融5个点、10个点,按照自己的最低额度来,而不是说需要多少去融更多的资金,这样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对股权的释放非常不利。一定要小步快跑,不要一次性融太多稀释太多,要把握公司创始团队对项目的主控权。19、不要研究成功案例,多看失败案例。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不具模仿性。

很多人会研究前几年的成功模式,用他们的经验。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发展的太快,成功的案例在现在已经不适合,但是为了模仿它去花了很多代价,甚至把项目做死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去研究过多的所谓的成功案例,反而要多看一些失败案例去给自己更多的启发,因为成功的案例没有可模仿价值。20,孤注一掷,创业必须是风险管理高手。心理,透支的信誉,资源,不然输了就起不来。

把创业当作一次赌博,孤注一掷,不给自己留退路,把自己的人脉、信誉、资源一次性投入,结果创业一旦失败,自己再也没有机会起来了。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坑。创业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风险管控,然后不要做过多的透支,安排好家人。这是创业的第 20 坑,赌博心态,孤注一掷。21,不要指望都做长期品牌,区分项目和长品牌,做好资源投入规划。

每个人都希望基位长青,做一个持久的品牌。但是很多品牌都有非常鲜明的生命周期,比如运动风、卡通风、快时尚风,这些都会在不同的阶段流行起来。在国外很多品牌都是有品牌生命周期管理的,他就想好我这个品牌就做几年就会把它关掉。所以大家也要认清楚自己创造的这个品牌能持续几年,不要盲目的持续投入,最后自己身陷其中,要多做灵活的调整。

创业路上的坑很多,其他创业者趟过的坑大家尽量不要走。每一个坑的背后都是一次次的失眠、一次次的纠结,非常痛苦,希望创业还是开心一点,用逗逼的心做苦逼的活。对于要创业的人好好看看,每个坑后面都是血和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