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小有作为的人(话题如何成为一名积极者)

如何成为一个小有作为的人(话题如何成为一名积极者)(1)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在成长中蜕变,唯有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在布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上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我们身边不乏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他们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能够化坎坷为机遇,化被动为主动,他们心里装着阳光,装着为人民服务的大爱,他们善于发现美好,也更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喜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样获得并且保持这种幸福感呢?秘诀是,做一个真正的积极者。

1 抱怨不如改变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积极者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声,“抱怨”这个词,字面的意思是“心中怀有不满,责怪他人”。据研究发现,通常人每天会抱怨15到30次,听上去次数还挺多的。有一个学者,叫作Steven Parton,他说,人啊,在一次次的抱怨后,也在负面地塑造着自己的大脑,大脑神经元会连接更为熟悉、更省力的负面内容。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日积月累的抱怨竟然把大脑都改变了,造成负面的大脑。负面的大脑对外界刺激快速识别的都是消极、不好的部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身边有的人总是习惯性地抱怨。

基于对抱怨危害的认识,有一个心理咨询中心每学期会举办一个活动,叫作“21天不抱怨行动”。“21天不抱怨行动”是由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开创的。他邀请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色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科学家们发现,如果我们能坚持某个行为21天,它就能变成一种习惯。有意思的是,21天也正好是一只小鸡从蛋壳里出来所需要的孵化时间。不抱怨的手环时刻提醒我们是生活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交替出现的状态中,在一次又一次变化手环位置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真正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言语和想法,进而注意到我们的情绪变化,然后更加主动地去重塑自己的生活。

《萧伯纳传》中有一句经典:“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里也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会。”

把萧伯纳的话和周国平的话放在一起,你会想到什么?人生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全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吗?这样想一想,困扰我们的问题何尝不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挫折可以是一种新的挑战,磨难也是一种历练。换一种思维方式,你会发现生活中真正值得抱怨的事情真的是寥寥可数。所以,真正有思想的人,一定是建构主义的,而不是虚无主义的。如果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努力地找寻事情当中好的部分,让自己的情绪平和下来。

2 聚焦积极资源

有一名心理咨询师,曾接待过一个来访者,她是一个长相秀气、身材清瘦的女孩。一进咨询室就窝在沙发上,目光呆滞地盯着有些泛黄的地毯,小心地吸一口气,悠悠然地说,自己周围的同学是如何如何的棒,有学习好的,有社团活动做得特别好的,再不济的也有一技之长,比如会个乐器,一句话,反正都比自己强。

咨询师问她“你有什么优点?”没想到,这个时候她的反应速度出奇地快,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老师,我真的没有任何优点。”言辞恳切,生怕咨询师会不相信她。然后,咨询师和她一起去寻找她觉得自己身上还不错的品质。结果发现,这位来访者身上有那么多的美好品质,可惜,她都看不见。她很勤奋,考上学校分数最高的专业,可是她说,勤奋有什么用,我的智商不行;她网球打得很棒,可是她说,打球好有什么用,比我打得好的人多的是;她英语口语很棒,可是她说,我又不要出国。

她经常会有很多的“可是”。她不断否定自己,眼光牢牢盯在自己的缺点上,甚至形容自己的人生为“补丁人生”。她说:“对自己当然要看缺点了,通过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短板,我才会越来越好啊。”她专注在自己的消极资源上,而她前去咨询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断发现有需要“打补丁”的地方,心理压力很大,大到几乎要承受不住。事实上,只有自己专注的东西才会真正影响到自己。专注在自己的消极资源上,看到的都是令人不满意的部分,不断体验着因追赶他人而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失败的痛苦。

换个视角,如果专注在自己的积极资源上,就会不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加自信,也更有能力看待和处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也是一个自我赋能的过程。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卢梭说过:“上帝把我们每个人创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我们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个资源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闪光点,这个位置就是契合我们个人成长特点的“生态位”。

3 常怀感恩之心

最后,再说说“感恩”,这个似乎已经被嚼烂的话题。事实上它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说起来有点拗口,其实就是我们在得到别人帮助后,内心不仅仅是激动和好感,更有一种想要回报的冲动。这种回报可以是向帮助我们的人说声“谢谢”,也可以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帮助他人,把这份助人之心传递下去。

感恩有很多的好处。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心理学家Womi教授研究发现,不论是对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的感恩,还是对上苍、大自然、社会甚至陌生人的感恩,都明显有助于身心健康,尤其能减轻抑郁症状。这是因为因感恩而产生的感激、满足、愉悦等积极心情,都可以促进大脑加速释放出包括多巴胺和5-羟色胺在内的让人“愉悦”的化学物质,使人感到快乐。大脑同时还会加速分泌出大量的催产素。催产素有放松神经系统的作用,能缓解焦虑、紧张、沮丧等心理压力,进一步使感恩者长时间地保持心境平和。这种积极心态,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还能促进生病的人更快康复。

与表达感恩不相容的一种个人倾向是社会比较,尤其是跟比我们拥有更多的人相比较。或许大多数人曾经内心都有一种痛,叫“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而且每月才花几百元,三流大学的你一边去”“别人家的孩子谈了个特优秀的对象,你连男朋友/女朋友的影子都没瞧见”……类似的唠叨还有很多。事实上,心怀感恩的人很少会只盯着别人拥有的部分,他会感恩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发现美好的东西,感受到更多的满足和幸福。给大家介绍几个养成感恩习惯的好方法,用八个字来概括:相信、抓住、写下、表达。

相信

请相信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我们有义务把每一天变成一项杰作。首先,你要相信并确信。

抓住

及时捕捉到自己抱怨的情绪和行为,想想当下或生活中仍然值得感激的地方。可以使用不抱怨的手环来帮助我们完成。

写下

准备个小笔记本,方便随身携带,随时写下所有令自己感激的事,即使是最简单最轻微的感恩的想法。

表达

向你的家人、朋友、同学表达你的感激,确切地告诉他们:他们为你做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积极者呢?

想必正在阅读的你也有了自己的答案。多想想生活当中美好的部分,聚焦自己的积极资源,最关键的,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本篇文章内容来源:《时代精神与青年力量——一堂思政好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如何成为一个小有作为的人(话题如何成为一名积极者)(2)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