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1)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英文名被翻译成了《I Am Not Madame Bovary》,再直译成中文就是“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潘金莲是小说《水浒传》中一百单八条梁山好汉之外的一个社会角色,《金瓶梅》一书又对她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提到潘金莲,人们总是毫不掩饰自己鄙视的态度,常把妖艳风流、淫荡无度、心狠手辣之类的贬义词与她关联在一起。几百年来,潘金莲一直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女主李雪莲,本是一个观念传统的女人。她在婚姻中既可怜又可悲,当被扣上“潘金莲”的污名时,顿觉名誉扫地,因此特别愤怒。然而小人物没有实力的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2)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福楼拜创作的长篇小说,书中的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一位富于幻想、内心充满了浪漫与激情的女子。

爱玛在成为包法利夫人以前,读过很多书,受过贵族化教育。她一直向往文学世界里的浪漫爱情,然而现实却不尽人意。她嫁给了一位天资不高,读书不多,举止庸俗、为人懦弱,但很勤勉老实的乡村医生。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3)

婚后的爱玛整日过着单调沉闷的生活,令她倍感烦躁、抑郁和痛苦,但她心中仍然渴望着对幸福的追求。当她遇到充满活力,而浪漫的激情时“灵魂深处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心荡神怡”。于是她便义无反顾,开始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然而遇人不淑,激情过后的背叛令她对爱情失望至极,同时自己又陷入高利贷的困境无力偿还,最终选择自杀悲惨死去。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4)

潘金莲出身卑微,只是大户人家的一个婢女。她“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如此娇艳动人的美女,性格也倔强刚烈。只因为不愿受主人侮辱,而遭报复,被迫嫁给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她跟着武大郎受尽了嘲讽和欺负,在那个年代她纵有万般不满,也只能忍气吞声,默认自己命运的不济。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都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形象。她们有类似的经历和堕落,都被冠以“妖妇”之名,一直为世人所诟病、唾弃。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5)

在男权社会时期,她们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都有着对被压迫的自我悲剧命运的反抗意识。不论在什么年代,但凡对婚姻不满意的人,只有三个结局抑郁、离婚和背叛。

我们不难发现,在男性作家的笔下经常会呈现出两种极端女子形象:要么是天使,要么是妖妇。包法利夫人和潘金莲就被塑造成了“妖妇”的形象,历来为世人所攻击和贬低。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6)

夫妻若在习惯、观念、财富、心态这些方面差异太大,婚姻是很难长久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女人,她与平庸不解风情的丈夫在文化、精神层面上方枘圆凿。但在追求罗曼蒂克式爱情的时候,因缺乏自律的把控,才会被贪欲拖入深渊,她就是典型的超出现实浪漫主义的牺牲品。她短暂的一生反映了很多人纯粹的天性,虽然不美好,但却很真实。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7)

作者福楼拜曾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幸福和平静,但又不满现在自己的婚姻状态。当面对所谓的“幸福”和“平静”,总想打破点什么,特别是想打破自身。其实我们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因为我们人人都对爱情和激情有着自己的梦想。

婚姻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彼此温暖的依靠。可对另一部分人来说,错误的婚姻就如同牢笼没有幸福和快乐可言。又因种种原因,让你想逃却逃不掉。结婚是喜事,未必是好事。

在婚姻里,千万不能因为伴侣的成长,而懈怠自己,更不要去依附任何人活着。要用一生去坚守并笃行自己应该恪守的品格,做一个自带光芒的人。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8)

潘金莲与西门庆的表哥(潘金莲包法利夫人)(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