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

白先勇先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生于广西桂林,父亲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他从小喜欢戏剧诗歌,一九五二年就开始投稿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他尝试过各种不同样式的小说,创作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剧本。难得的是,他的作品大都独具匠心、细腻生动,并被翻译成各国文字行销海外,取得了世界性的知名度。白先勇先生在华人圈也备受推崇,很多名人、名导都是他忠实的粉丝。他的作品也被多次搬上大银幕和小荧屏,收获了极大的影响和成功。下面我就来盘点一下白先生作品改编电影的风采。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1)

《玉卿嫂》刊于一九六零年,是白先生的文学开山之作。于一九八四年改编成电影上映。白先生写了剧本,但可惜导演没有照本宣科,又找人进行了修改。电影把玉卿嫂的畸形爱情作为重点表现,孩子的成人礼主题成了陪衬。影片在当时大受欢迎,也得了很多奖项。可惜台湾的老片得不到良好的修复,此片现已惨不忍睹的画质让人望而却步。2006年《玉卿嫂》又被内地拍成了电视剧,蒋雯丽、范植伟主演。

《谪仙记》刊于一九六五年,是《纽约客》的首篇。一九八九年被改编成《最后的贵族》上映,导演谢晋。写的是贵族女青年李彤风华正茂、出国留学,可惜后来因父母死于战祸,生活无着而做了交际花,最后绝望自杀。本片的女主角本来敲定为林青霞,可惜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谢晋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原定为配角的潘虹做主角。而潘虹的气质过于矜持内敛,显然不符合李彤的角色特质,使得影片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据说拍摄酒吧跳舞一段戏时,因为潘虹始终放不开,表现不出李彤的放浪形骸,谢晋急的直跳脚!林青霞当时也去探班,可惜也帮不上什么忙。最后潘虹喝了一些酒,才把这场戏勉强完成。影片上映后遭到冷遇,被普遍认为是谢晋的失败作品。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2)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白先生亲自写的,我看完电影后对比了一下,发现谢晋完全尊重了白先生的原意,甚至白先生在剧本里标注的在酒吧里放的音乐(Billie Holiday的),谢晋都没有改变。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3)

在我看来《最后的贵族》不失为一部佳作,至少潘虹的最后一场自杀戏是影后级别的,虽然她表演不出多情、放荡,但凄凉、绝望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值得赞赏。卢燕在影片里也客串了一下,可惜戏太少。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于一九六八年,于一九八四年改编电影上演。一九八六年又改编成舞剧在香港上演。这部戏是白先生娱乐性较强的作品,导演是著名的白景瑞,讲的是舞厅里的“妈妈桑”金大班的欢场沉浮。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女主角姚炜的表演非常精彩,把金大班既泼辣美艳,又楚楚动人、惹人同情的形象立了起来,白先生对她的表演也是赞不绝口。本片的剧本也是白先生亲写,影片也基本按照剧本拍摄。白先生的剧本在他的作品全集里收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阅读。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4)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表现了一个欢场女子在乱世沉浮,从幼稚到成熟再到世故的心路历程,也表达了远赴离岛、去国离乡后的愁思。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主题曲《最后一夜》由蔡琴亲自在影片里客串演唱,幽怨的曲调,优雅的嗓音,使得这首歌成了脍炙人口的金曲。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5)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也多次搬上话剧舞台。其中刘晓庆版的金大班颇受欢迎,这一版的艺术总监也是谢晋。刘阿姨演的“金大班”风尘味、老辣味表现的很突出,可惜年龄稍偏大,演少女金大班的时候有些力所不逮。

另外《金大班》还拍过连续剧,由范冰冰主演。

《孤恋花》刊于一九七零年,于一九八五年改编成电影上演,继续用姚炜做风月场上的女主角。这版电影还插入了台湾音乐大师林三郎的故事,他也是《孤恋花》这首歌曲的作者。本片是那个是时代特有的夜总会电影,类似的还有比本片名气大一些的《海上花》,里面的女二号依旧是万年妈妈桑姚炜,女主角是张艾嘉。这一夜总会系列,香港的电影更多,直到90年代晚期才结束,因为那时候夜总会已经走进了历史。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6)

台湾的老电影胶片管理似乎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很多老片保存的很差,而且没有修复的资金,任由烂在仓库里!今年CC花钱修复的《牯岭街》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追捧,但光靠外国碟商为我们服务,显然是不现实的!前文说的《玉卿嫂》网上也有资源,但效果差到了无以复加,让人不敢相信这竟然是80年代的电影,比美国60年代的磨坊电影的效果都差!

言归正传,《孤恋花》倒是2005年改编的电视剧很受欢迎。这一版的电视剧由李心洁、袁咏仪、萧淑慎领衔主演,演出了一出乱世百合恋,倒是和今年的《卡罗尔》有的一拼,但内涵比卡罗尔要深刻的多!导演是曹瑞原,电视版的《孽子》也出自他的手笔。我很喜欢《孤恋花》的原声带,我觉得李心洁唱的上海老歌很有味道。百合恋比基情更能被一般观众所接受,白先生的一个短篇,硬是抻面一样拉长了好几十集,但看着两个女人暧昧缠绵,也算是一种享受。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7)

《花桥荣记》刊于一九七零年,一九九八年改编成电影。故事讲一个桂林米粉店的女老板在四九年逃到台湾后的惨淡生活。她在台湾的眷村继续开饭店,在她饭店包伙的几个同病相怜的人相继死去。导演是谢晋的儿子谢衍。

应该说这部电影的优秀让我很意外。主演郑裕玲收放自如地诠释了寡居女老板这个角色,既美美地演出了曾经的贵气矜持,又不计形象、蓬头垢面地演出了后来的泼辣落魄。她的包伙客一个一个地被时代吞噬,她也如行尸走肉般苟延残喘。谢衍对环境与人物的构建非常成功,无论小饭店、棚户区、包租房等几个仅有的场景,都死气沉沉、破败阴暗,和闪回的故乡桂林的秀丽明媚产生了强烈对比。影片最后安了个光明的结尾,不符合小说原意,估计是不得已而为之。

影片里有周迅的惊鸿一瞥、友情客串,还有肉弹郁芳的精彩演出。没想到郁芳还真是个不错的演员,她演的台湾下层洗衣妹泼辣任性、放荡贪婪,好像一只小野猫般鲜活,实在是抢戏!可惜郁芳始终没有卸下三级脱星的魔咒,现已归于沉寂。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8)

《孽子》是白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于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一年在《现代文学》连载,一九八三年正式出版。一九八六年改编成电影上演。《孽子》是华语文坛极其罕见的作品,因为它是写同性恋男妓的苦涩人生,在当年也是挑战了极大的禁忌,掀起了轩然大波,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改编的电影却显然受到了当时非常火的法国喜剧片《虚凤假凰》的影响,甚至也加入了歌舞的桥段,冲淡了《孽子》本来的浓浓哀怨,变成了大而化之的猎奇喜剧,应该说改编是失败的。

影片的亮点无疑是老戏骨孙越的表演,将一个老油条演的入木三分,他矫揉造作、搔首弄姿还不让人讨厌,呈现出了特别的魅力。孙越演的小人物、市井无赖都很传神,他和本片导演虞戡平合作的《搭错车》成为了时代经典。孙越1930年生于浙江余姚,49年随军到台湾,演艺生涯丰富多彩,多次得到金马奖的殊荣。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9)

2003年,随着白先勇的作品又在电视屏幕上红火,《孽子》也在公共台推出了经典的电视剧版,导演是曹瑞原。电视剧的卡司很优秀,有杨佑宁、范植伟、庹宗华、张孝全、柯淑勤等。电视剧非常尊重原著,基本上是按照原书的非线性戏剧结构照搬的,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说非常大胆。

作为白先生唯一的一本长篇小说,作为华文世界首部现代同志小说,《孽子》可以说承载着太多的社会、人文内涵,而这部电视剧将它完完整整的视觉化,可以说意义深远。而这种严肃的名著改编电视剧,近几年在国内几乎灭绝了。

白先勇改编的电影(白先勇的电影苦旅)(10)

近些年来,白先生一直致力于昆曲的继承与推广,他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红遍大江南北,为戏曲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之后白先生又创作了父亲白崇禧的回忆录,现已出版。

祝愿白先生健康幸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