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割据开始于什么时候 四镇与左镇

弘光帝既立,一方面信任马士英,另一方面依赖推举自己的四位武将,终于造成日后尾大不掉的局面,致使武人跋扈,不听节制,最后把弘光朝廷送上不归之路。

痴如刘禅,淫如炀帝,如此弘光帝,加上文有马士英、阮大铖,武有左良玉、刘泽清等人,难怪南京小朝廷那么短命。正是这样一个朝廷,面对北中国沸如汤火、清廷自顾不暇的大好局面,坐失良机,且很快大祸临头。

地方割据开始于什么时候 四镇与左镇(1)

弘光帝之所以得立,军头们出力最多,成为定策元勋。为此,继位之初,南明小朝廷就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为广昌伯,镇守观阳、寿州地区,刘泽清为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黄得功由伯进侯爵,镇守滁州、和州地区,并在扬州设置“督师”,由史可法担任。

从四镇驻地和督师驻地就可明显看出,南明弘光一朝只想留守于江南,根本无任何北进之意。

下面,简要叙述一下四镇军将的个人经历。

高杰,陕西米脂人,与李自成是老乡。“老乡骗老乡,两眼泪汪汪。”崇祯七年(1634年)十月,明将贺人龙围李自成于陇州。困急之下,李自成派高杰假装向贺人龙约降。不久,贺人龙的军使与高杰来往密切,似乎假戏成真,所有这一切让本来善疑的李自成疑窦顿起。同时,高杰一表人才,姿貌魁伟。这位美男子偶然到军资仓库去支粮米,与李自成的老婆邢氏“一见钟情”。邢氏勇武多智,兼掌军资,因李自成日日在外攻城略地,很少有时间相见,见到高杰相貌堂堂,又是一口流利的乡音,很快就勾搭成奸。

妇人本性多疑。邢氏给李自成戴顶大绿帽,自己反而先着慌,就撺掇高杰向明朝官军投降。当时的李自成还不成气候,高杰本来与明将贺人龙关系不错(贺人龙也是米脂老乡),趁机带着李大嫂(邢氏)及一帮兵士归降明朝,一变而成为受招安的“官军”。这些摇身一变的军士当中,就包括日后大名鼎鼎又反反复复的李成栋。

高杰由“贼”变成“官军”后,非常能干,数次大败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人。即使后来他的老上司贺人龙、孙传庭等人或为朝廷诛杀或为贼兵所害,唯独高杰能独善其身,一直保存“有生力量”。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廷授高杰为总兵,命其驰救山西。天下纷乱之际,高杰盗贼本性重犯,面对势若山来的李自成农民军连战连败,但在败退途中仍纵兵大掠,一丁点儿没有“官军”气象。相反,当时的李自成一改昔日作风,爱民如子,加上李岩(此人历史上不一定真有其人)等知识分子出身的书生帮忙,宣传搞得不错,老百姓乐呵呵地唱着:“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

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后,高杰率兵南遁。南明的弘光帝封他为兴平伯,以扬州为驻地。

由于高杰的部队恶名远扬,扬州士民把四城紧闭,防贼一样地紧守,不让高杰的部队入城。

高杰震怒,勒兵攻城。同时,他还派兵在扬州城外到处抢掠妇女,奸淫抢劫,无恶不作。这一切使得他臭名远扬。如果在平日,不用等御史纠劾,朝廷早会有人挟旨而来,光是攻城抢掠人民的罪过就够杀他一百个脑袋了。但当其时也,内忧外困,南明小朝廷正倚重武将,而且弘光帝又深感其“推戴之功”。无奈之余,史可法也从中“和稀泥”,把瓜洲让给高杰部队进驻。

高杰知道扬州城很难攻下,就顺势收下史可法的“人情”。不久,他奉弘光朝廷命令,移镇徐州。

刘良佐,直隶人,经历与高杰类似,原本是李自成手下,当时高杰护李自成内营,刘良佐护外营,骁勇能战,常骑一匹斑驳大马,人称“花马刘”。投降明朝后,因敢战而受淮抚朱大典重用,多年在六安、庐州一带与农民军抗衡,与黄得功一起曾在潜山大败张献忠部。因功被擢为总兵官。

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后,刘良佐贼兴大发,在河南正阳沿路劫掠不已,大肆扰民。后来,刘良佐率部大掠淮上,并猛攻临淮。

相比高杰,刘良佐更是多一份贼性,少一份忠心,日后,他拥十万众向清军投降。

刘泽清,山东唐县人,字鹤洲。这位刘爷有将才,人长得漂亮,“白面朱容”,望之若画中人,但这个人的禀性卑鄙残暴,好货取利,是明末跋扈恶将的典型。他最早发迹于平定登州孔有德之乱,小打小闹,混上个山东总兵。

崇祯十六年,刘泽清奉命去河南攻打李自成,他见“贼”就跑,对当地百姓倒是发狠猛杀,虚报战功,获取赏银。

李自成进围北京,崇祯帝令他勤王,他托言堕马受伤。明廷下令让他扼守真定,他根本不奉诏,反而在当天大掠临清,统兵南逃,所到之处焚劫一空。崇祯帝君臣为求他增援,本要封他为东安伯,但已进入江南地区的刘泽清大掠瓜洲,复又盘踞淮安,专心做一方军阀。

此外,刘泽清对外作战胆怯,对内极其凶残,平时爱取死囚心肝佐酒,杀表兄杀亲叔,恣意而为。

刘泽清的叔叔刘孔和,性豪迈,工诗文。北京失陷时,他在家乡起兵,杀掉大顺政权委任的县令,率众南下依附刚刚即位的弘光帝。刘泽清使幕客游说,刘孔和便领兵归附自己的侄子。

一日,刘泽清张盛宴作诗,宾客交口赞誉,唯独刘孔和不语。刘泽清不悦,数次强问叔叔,让他品评自己的诗作是否精工。刘孔和在侄子军中日久,非常郁闷,便说:“国家举淮东千里付足下,但不闻你北向发一矢以抗敌!诗即精工,何益国事?况且,你作诗还未必精工!”

刘泽清大怒,为之罢酒,座客皆震慑不安。刘孔和拂衣徐出,不顾。怨愤之下,刘泽清暗中派士兵追及舟中,以弓弦缢杀了叔叔。弘光朝廷不知,已经下命任刘孔和为副总兵。等谕旨到达,刘孔和已经被杀三天。

在淮安时,刘泽清为了显示清雅,大治宅邸,花费千金构建水阁,招致诸生吟咏歌颂他的“功业”,颇自矜诩。

如此对外怯懦对内凶残之将,靠拥戴弘光帝得以升官,平日傲慢无礼,逢人夸耀:“我二十一投笔,三十一登坛,四十一列土,竟不知二十年中所作何事!”

清兵南下时,有人问他御敌之策,他笑道:“我拥立福王而来,以供我休息耳。万一有事,吾自择江南一郡去也。”

国难之时,他唯一的“功业”,就是在淮安大兴土木,建造僭拟皇居的豪宅,壮丽非常。后来,清军一到,刘泽清即率众六万降清。

黄得功,字虎山,开原卫人,貌伟多髯,膂力绝伦,天生一个将才。此人出身贫贱,赶驴为生,因非常勇武,被马士英常识,不仅婚娶由老马主持,老马还派人教他兵法。

后来,马士英当凤阳总督时,黄得功才力得施,堵截“流寇”,建功河北,多年与张献忠部、“革左五营”等血拼,立功不少,声达御座,崇祯帝曾亲赐其药,以彰其勋。

弘光帝继位后,由于察觉到黄得功忠心耿耿,非常看重他。黄得功虽然受知于马士英,但本性淳朴,对明朝始终没有二心。他部下人马,也有五六万之多。

除上述四人以外,还有左良玉部。左良玉是山东临清人,早年与后金激战于辽东,因作战勇猛而逐渐升官。此人长身赤面,善左右射,目不知书,智略颇多,善抚士卒。

后来,杨嗣昌督军,左良玉在与农民军作战过程中时而大胜时而大败,逐渐拥兵自重,并在崇祯末年已经挂“平贼将军”印,获封宁南伯,坐镇南昌。如此,他控遏南京上游,拥兵八十余万,气势汹汹,对外号称“百万”。

弘光帝继位,左良玉自恨无策立之功,本来不赞成,后因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苦劝,他勉强上表拥戴,被晋封为“宁南侯”。但是,弘光帝、马士英等人,对他最有戒防之心。

乱世重武将,可南明比南宋远远不如。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杀一岳飞易如反掌。弘光帝继位于南京,却只能听任四镇及左镇跋扈称雄。

日后,南明数帝均在武将掌握之中,所以日益衰弱,次第而亡。

以刘泽清为例,此人原本书生意气,年轻时因为猜忍好斗,被学政禁止参加考试,无奈之下,他才改武科。从骨子里,他对士人有极大的反感。所以,面见弘光帝后,这个武臣竟敢说出这样的话:“祖宗天下,为白面书生坏尽。此辈宜束之高阁,待臣等杀贼后,再逐次择用,故请罢制科。”

由于他先前在崇祯朝曾为东林党人排挤,故而不遗余力与马士英站在同一战线,尽显武将骄横。

有样学样,其余三镇军头,曾与刘泽清一起,在党争最激烈时,联合上疏,指斥姜曰广、刘宗周“谋危社稷”。这种武将弹劾文臣的“本末倒置”,在以前的明朝政治中,从未出现过。此时拥兵自重的军阀们,已是肆无忌惮。

同时,四镇之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势力,相互间多有摩擦、冲突,几乎酿成内乱。黄得功、高杰二部火并,差点儿造成两支军队几十万人之间的混战,如无史可法从中弥缝,当时窝里死斗几不可免。

但话又说回来,倘使无东林党和史可法等人的私心,弘光帝依伦序顺利继统,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四镇参与“策立”而造成的拥功自专。所以,追根溯源,史可法难逃其责。

高杰驻扬州,史可法安排黄得功驻仪征,本来就是让他牵制高杰。与黄得功同宗的明朝登莱总兵黄蜚想入南京觐见弘光帝,怕路中为高杰、刘良佐等人劫掠,就写信给黄得功,让他接应一下自己。黄得功率三百精骑出迎,至距邗关五十里以外的土桥时,饮马吃饭,高杰派出大队人马突然杀出,矢石如雨一般密集,尽杀黄得功三百精骑。幸亏黄得功本人悍勇,只身逃免。高杰乘胜,又趁黄得功离镇,派大兵进袭仪征,反被早已有备的黄军打得大败而逃,千余人被歼。于是,二部将领各自整军备马,意欲仇杀。

史可法无奈,亲自至仪征调停,苦劝苦说,表明天下人皆知土桥之变曲在高杰,并自己出银补偿黄得功的马价,黄得功勉强接受。最终,高杰也受史可法劝说,送千金与黄母作寿,二人之间的仇怨才稍稍得释,但高、黄二部已是势不两立。史可法只得调黄得功移驻庐州,派高杰移镇徐州。

诸镇军阀各自拥兵自重,他们在军事上毫无作为,军饷开支却极大,使得南明政府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羊毛自然出在羊身上。由此,江南百姓顿入水火之中,倍受压榨。

南明赋税倍增,百姓骨髓殆尽,家财粮食,全被政府搜刮,以奉养这些骄兵悍将。即使是丰年,江南一带的财赋仅仅六百万两白银,可四镇及左良玉的军队,竟然需要七百万两白银来养,所以,南明只得对江南百姓加征赋税,来满足军需。

清朝方面马不停蹄,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和亢奋之中,连连占有山东、山西大部分地区。由于弘光朝廷“借虏灭寇”的基本政策,南明军队上下醉生梦死,根本不向北方推进,任由山东、河南日渐成为清朝的稳固统治区。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月十二日的怀庆战役,大顺军获得大胜,攻克沁阳,让多尔衮大惊,从而把所有重兵皆调入陕地,合击李自成余部。倘若弘光君臣审时度势,即使打最简单的人海战术,也能向北方跃进一大步,最差也能把防线推至黄河岸边。彼时,北直隶、山东、河南东部等地,清军兵力空虚。

可笑的是,弘光君臣小人心态,存有坐山观虎斗的幸灾乐祸心理,谁也不懂在大乱之中设法保有第三种力量的绝对重要性,任由清军放心大胆、倾注全部老本在陕西追围大顺军决战。

丧钟不仅仅为大顺军李自成而鸣,也将为南明弘光朝廷而鸣。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被清军追着打的李自成统大顺余部跑到襄阳,向汉川开进,在清河口大败左良玉部。

打不过李自成,左良玉部既不防“贼”也不击“虏”,反而借“北来太子案”,乘船蔽江而下,杀往南京要“清君侧”。

不久,李自成在湖北通山遇袭被杀。大顺政权领袖人物的死亡,也宣告了这个政权的落幕。

清廷的注意力,立刻全部指向了南京。

地方割据开始于什么时候 四镇与左镇(2)

(来源|《南明:流亡的悲歌》 作者|梅毅 天地出版社|出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