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谈仁智关系(论语.雍也解读十一)

#头条创作挑战赛#《论语·雍也·十一》,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论语中谈仁智关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中谈仁智关系(论语.雍也解读十一)

论语中谈仁智关系

#创作挑战赛#

《论语·雍也·十一》

原文及解读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今天这一节,出现了两句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说出来的句子,一个是敬鬼神而远之,以这个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孔子认为仁智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智慧的人一定是仁德的,仁德的人一定是智慧的,没有智,一定没有仁,没有仁也一定没有智。

我是非常不同意一些专家的解释,比方这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看到的解释都是聪明人都喜欢水,仁慈的人都喜欢山,那有谁比鱼鳖虾蟹更喜欢水的?它们有智慧吗?有谁比豺狼虎豹更喜欢山的?它们有仁慈吗?

显然是解释不通的,有的人,可能会杠一下,人家解释的是人,不是动物。可以,那打鱼的都喜欢水吧?打猎的都喜欢山吧?真理是有普遍适用性的,凡是有特例的都不是真理。

那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我们这么久对《论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很容易明白,孔子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说有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活剥快乐;仁者的快乐,就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厚重。

孔子他老人家非常仁慈有智慧,怕我们听不明白,所以紧接着就给我们解释一下,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就是告我们智者的状态是活泼好动而快乐的,仁者的状态是安静而长久的。所以,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孔子说: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活泼快乐;仁者的快乐,就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厚重。智者的状态是活泼好动而快乐的,仁者的状态是安静而长久的。

前面我们说过了,仁智一体,所以一个有智慧有仁德的人,我们是可以看出来的,他可以悠然安详,活泼快乐,也可以崇高伟大,宁静厚重。因为智慧高,脾气好,这样的人大多也是长寿的,除非,像颜回和伯牛一样,天命难违。

下面我们反过来看前面一句。

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就是前面给孔子驾车那个,孔子的学生,孔子告诉他关于孝的含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前面的视频和文章。

今天,樊迟主动问了智和仁这两个大问题,孔子很也很直接的告诉他。我们先翻译过来。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

孔子说:做一个领导人,为百姓服务。要做到恭敬鬼神,但是敬而远之。这样就是有智慧了。

樊迟又问什么是仁德。

孔子说:仁德的人先考虑到最难的情况,然后去解决问题,就能把问题处理的很好。

这里有一句大家要注意一下,就是仁者先难而后获。很多人解释的是,仁德的人先去做困难的事情,然后就会有收获。我是想说这样的人一定没有管理经验,至少没有把很多事情一起解决的经验,一定是一个书呆子的解释。

为什么我这么说呢?有过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事有轻重缓急,做事要因时因地因事来考虑,那能按照难易程度来排先后顺序呢?最难的不一定是最紧急的,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做望文生义的书呆子,要结合现实经验来研究。

再说前面的敬鬼神而远之,这个我们不能太详细的展开讲,因为涉及敏感话题。我就有多篇文章和视频没有办法发过审,要遵守平台规定,但说不明白我又不想说,所以很多视频文章干脆不发了。

这里我就说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了,拿破仑,可以脚踢自己的王冠,但是他到教堂时,却能像其他人一样跪下来朝拜,这就做到了敬鬼神而远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