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

红楼纪年甲戌大事记(二)拜褥事件

脂砚斋甲戌年再次抄评《红楼梦》,把名字改回《石头记》。每一次改动,都有历史原因。何舍里氏暗中写宫廷秘史,定名为《石头记》。其中记述的大多是宫斗,最初这些现象在玄烨眼里就是一群女子之间的争风吃醋。虽然有些人在宫斗中丧生,皇帝当时伤心一阵,过后一切照常。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芳官等人被撵,宝玉一时伤心,却说了句无情的话。他说:

“从此休提起,全当她们三个死了。不过如此,况且死了的也曾有过,也没见我怎么样,此一理也。”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1)

康熙三十三年温僖贵妃去世,玄烨追悼她的时候,却把《金陵十二钗》的名字改回《石头记》。

《石头记》谐音“史偷记”,此时的康熙帝才意识到后宫之争关系到皇位的传承,后宫中这些女人的能量和野心远超出他的想象,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为时已晚。祸端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这一年发生了康熙朝著名的拜褥事件。

《清史稿》记载:

三十三年,礼部奏祭奉先殿仪注,太子拜褥置槛内,上谕尚书沙穆哈移设槛外,沙穆哈请旨记档,上命夺沙穆哈官。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2)

按照这个记载,康熙三十三年,礼部在筹备祭祀奉先殿仪式时,出了问题。按照惯例,每年康熙都会带着太子、诸王祭祀奉先殿,正式祭拜时,太子会紧跟康熙身后,在殿内跪拜,而其他皇子则在殿外跪拜。

康熙三十三年,礼部尚书沙穆哈上奏了太子拜褥仍放在殿内。康熙帝命令把太子的拜褥挪到殿外去,沙穆哈请求把这件事记录到起居注中。康熙帝发怒,说他离间父子感情,撸了他的官。

拜褥事件在太子胤礽的人生中投下了一个阴影,一般认为这时候康熙帝开始疏远胤礽了。康熙三十三年,胤礽二十岁,跟随祭祀大概得有十多年了。如果满族有祖制,继承人跟随当家人在殿内祭祀,康熙帝不会突然下令把胤礽的拜褥挪到殿外。

《红楼梦》中第五十三回详细描写了贾府祭宗祠的全过程,正堂上祭拜先祖影像,由贾府最高长辈贾母主祭。贾母灯女眷在槛内,男人在槛外,唯有贾蓉长房长孙随女眷在槛内。贾蓉长房长孙的身份,相当于贾府继承人。无论主祭的是贾母还是康熙帝,家族继承人都应该跟随在槛内。

《红楼梦》中许多事情都有所指,一场祭祖的情形,揭示了清初皇室祭祀家庙的规矩。按照祖制,太子胤礽应该随康熙帝在槛内。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3)

仪注拟定好以后,应该事先给皇帝过目,皇帝通过了才能实行。祭宗祠这项大型活动年年举行,已经形成定制,康熙帝在祭祀过程中不会突然改变仪注中的规定。

这件事情仿佛是这样更合理:之前胤礽一直跟随康熙帝在槛内祭祀,这次某些人根据一些所谓的讲究,突然要改变惯例,要把胤礽的拜褥设置在槛外。康熙帝不同意这种改变,沙穆哈迫于某种势力,坚持太子在槛外。康熙帝为此发怒,罢免了他的尚书。

拜褥事件的确如康熙帝斥责礼部尚书沙穆哈那样,有人蓄意离间他和皇太子的感情。

哪方力量能让沙穆哈违逆皇上的意思呢?人们以为皇帝至高无上,无人敢侵犯。事实上,康熙的朝堂中却不是这样的。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4)

康熙三十三年,玄烨设立南书房翰林学士轮值制度。闰五月初四日,康熙帝在西苑丰泽园出题考试,题目是《理学真伪论》。初七日康熙帝批判熊赐履说:

熊赐履见此题大拂其意,应抬头之字竟不抬写,不应用的话也随便乱用。

康熙又提到之前汤斌的失礼行为:

汤斌见德格勒所作文章,不禁大笑,以至于手持的文章都掉地上了。汤斌向我解释说,德格勒文章不堪一看,臣一时不能忍笑,以致在皇上面前失去了仪态。而汤斌出宫后又向其他说,我自有生以来没有象这次这样说谎的,实在是不得已而笑。

熊赐履、汤斌的例子都是康熙帝亲口说的,这些翰林学士汉大臣有些时候对玄烨确实不够尊重。对于他们这些失礼的行为,康熙帝说:

我只是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存之于心里,用不着去和这些人议论计较。

由此可见,康熙帝对大臣相当宽和,有些人敢于顶撞皇上也是有的。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5)

康熙五十六年十一月太后病重,而此时康熙自己也身患重病,以为自己快死了,于十一月二十一日颁布了一道上谕,其中写道:

此则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傍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不惟此也。

朕勉强匍匐出东暖阁,谕诸臣时,大臣内或有伤心悲痛不能自禁者。大学士马齐,尚书赵申乔安然不出一语。更有甚者,赵申乔不听朕之谕旨,四面察视,如同缉贼捕役,瞻顾无定,朕屡次令伊听朕之言,置若罔闻。尔等如此行景,不知作何底止?真不可信。只见其贪恋富贵。不知餍足而已。”(《康熙起居注》)

老年康熙帝带病上朝,大臣们竟然在一边看笑话。赵申乔作为尚书,不带好头,竟然东张西望不听皇帝说话。这些情形令人有些难以相信,这就是千古一帝的朝堂状况。

红楼梦关于康熙南巡 康熙朝拜褥事件不简单(6)

皇帝有皇帝的苦衷,朝堂上有时候不是大臣听从皇帝,而是皇帝被迫同意大臣的意见。皇帝也有不能自主的时候。康熙三十三年祭祖,玄烨本人未必要把胤礽拜褥放在槛外,而可能是别有用心的人在制造事端。

结语

康熙甲戌年发生的拜褥事件是一场有预谋的事件,确实如玄烨批判的那样,有人在刻意离间他和皇太子胤礽的感情。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图谋的当然是太子之位。

玄烨把《金陵十二钗》改回原名《石头记》,《石头记》谐音“史偷记”,故事内容从后位之争上升到了储位之争。

思考

太子胤礽被废,背后有人兴风作浪。这股势力肯定站在某位皇子之后,他是谁呢?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青溪邀您:

共话红楼,同解其中味。#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