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任君主,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在政治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但李煜却堪称是所有亡国之君中文采最高的皇帝。

好像这并不算是什么夸奖的话,李煜自身对书法研究颇深,丹青之术也有自己的心得,但这些都比不上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高。

李煜的诗词有着独特的风格,他的诗词简单干练,能够在寥寥数十字中将想要表达的场景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和其他的动不动长篇大论的宋词不同。也正是因为李煜在诗词上的成就,所以他也被后人称为“千古词帝”。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1)

图片:李煜剧照

说起李煜的作品,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那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不仅是一篇传颂上千年的名作,还是李煜的绝唱。

作为李煜创作的最后一首诗词,这首词中包含了李煜对于故国的思念之情,也有自己对于曾经的懊悔。诗词中浓郁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直接引起共鸣。而这首词中的部分诗句,也被后来的诗人广泛运用,上千年来经久不衰。

这首词的开篇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和秋月原本都是非常美丽的事物,世上的文人墨客都爱追求这些,前人的诗句中大部分也都和“花朵”“月亮”有关系,对于文人来说是两种非常大的题材。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2)

图片来源于网络:花朵、月亮

但是在这里,李煜却对这两种事物感到非常厌烦,身为亡国之君,现在不过是宋朝的一名阶下囚,这些春花秋月不但不能勾起他的“兴趣”,反而还让他因为看到这些事物而伤心。

他无心春花秋月的美丽,只想着能够早点结束。短短的两句话就直接描绘出了他的伤感之情,简单干练也正是他的风格。

上阙的后一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句词也是李煜的死亡原因,当时的李煜被赵光义囚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李煜,在一次醉酒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词,而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让赵光义觉得李煜不满意自己的统治,用诗词的方式讲了出来。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3)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赵光义出身于行伍,跟着他哥赵匡胤打了一辈子的仗,自身文化水平虽说够用,但是总觉得这些文人说话有很多含义。赵光义认为,所谓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不是李煜单纯的思念家乡,反而是因为不满意宋朝的统治者,才会思念故国。于是赵光义就在七夕那天,将李煜给毒死了。

在古代的诗词之中,“东风”一般都代表的是“春风”,而“东风”又起,让已经对于“春花秋月”无比伤感的李煜,更是心里十分的低落。

李煜看到新的一年又到来了,曾经那些让自己伤感的事物又要再重演一遍,自己依旧还是一个阶下囚,于是便开始思念故国。思念故国无比伤痛,使得李煜夜晚难以入睡。深夜、思念和伤感,交汇到一处,令人无比惆怅。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4)

图片:赵光义剧照

曾经李煜的国家还未灭亡的时候,李煜整日只知声色犬马,对于朝政几乎是置之不理,亲小人远贤臣。现在的李煜成为了宋朝的阶下囚,对于以前所做的事情开始进行忏悔,此时的他心中无数的悲愤,恨自己当初不争气,对过去充满了悔恨。

自己作为一个囚犯,只能在这小楼中苟且偷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何时才能有个尽头。而这句词中的“又”字,便是将这种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李煜“”苟延残喘的生存了一年,“又”要开始面临那“春花秋月”的折磨了。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5)

图片:李煜饱受折磨剧照

下阙第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一句对照着上句的“不堪回首”,虽然一想起曾经的事情,李煜就会进入懊悔的情绪,但是不代表李煜依旧会去回忆那段时光。

这句词也加大了整首词的伤感之情,即使回忆不堪回首,依旧沉迷其中。这一句也是整首词中最后一句对伤感、惆怅的扩写。

作者在此之前,将文人经常接触的美景和自己的事情进行比对,将自己心中的悲秋悔恨进行了非常清楚地侧面描写。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6)

图片来源于网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这一句中,李煜依旧没有将整个环境给拉到比较大的视角中,在描写故国的时候,没有描写那些体积非常大的宫殿,没有描写城池,也没有描写曾经高贵奢侈的生活,反而单单的只是讲了故国的“栏杆”、“台阶”。

但这种写作方式也和李煜的“小”楼视角相差不大,不会形成太大的反差,导致整首词的情感描写出现断层。虽然李煜这一句中没有对故国进行实际的描写,但是这种“以小见大”的描写方式,也能够突出南唐故宫的恢弘。

栏杆上有着精美的花雕,台阶也全部都是玉石砌成的,故国宫殿的华丽和现在能够被风吹透的小楼相对比,更能够凸显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7)

图片:李煜剧照

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里李煜的手法非常高明,本身愁绪是一种“虚”的情感,想要表达出来十分的困难,即使自己写出来,别人也很难体会。

而李煜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将本是虚无缥缈的感情,形容成实物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有多少“愁”,就如同奔流如海的“江水”一样,无穷无尽。

这里的“春水”和“东风”进行了呼应,满江的春水比作了心中的愁恨,也说出了李煜为什么非常讨厌“春花秋月”和“东风”。

李煜很巧妙的只是将愁比作了春水,却没有去描写春水有多宽广,自己的愁到底有多少,反而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千古词帝李煜10首经典(亡国之君李煜最牛的一首词)(8)

图片来源于网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条江河有多少水呢?读者猜想中的江河定然是无比的广阔,蜿蜒绵长,而李煜的愁恨也被读者了解到了。相比较之下,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就表达的没有那么清楚了,愁的体量就写的太过于直白。

而秦观《江城子》中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也是如此,愁如果说的太过于清楚,反而少了那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