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

上世纪20年代,山东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事件——《子见南子》案,孔府盛怒,蒋介石立命严办。

而蔡元培,鲁迅,马寅初,蒋梦麟等文化大咖却发声支持。一时间,明争暗斗,街谈巷议,沸沸扬扬,立马上了热搜头条。

子见南子,是《论语•雍也》中的一段话。原文为: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意思是:孔子去见南子,学生子路不高兴,孔子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讨厌我。

南子,是卫灵公的宠妃,妖媚不端,美而淫,名声很差。

林语堂据此编写了独幕历史剧《子见南子》,有一定的反封建意图,但不强烈。山东曲阜第二师范学校师生,进行了改编,使之成为一出战斗性很强的反旧礼教讽刺喜剧。

演出前,二师师生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广贴海报,大造声势,满城皆知。还特邀了孔府中人作为嘉宾。

《子见南子》,开演了。

帷幕开启,钟鼓齐鸣,孔子登场,玄衣黄裳,头戴高帽,粉面朱唇,正颜厉色。只听他嘴里哼哼哈哈、叽里咕噜不知所云的发出一些声音后,突然大喊一声:由啊,快赶车。

这时,子路雄赳赳,气昂昂,短衣长剑,两眼圆瞪,上得台来。一师一徒,来到卫国,想谋个一官半职,就走了卫灵公宠妃南子的门路。

接着,南子闪亮登场,柳腰花态,美艳娇媚。孔子连忙上前施礼,一不小心,与南子“胸腹嘴脸两相接触”。引得观众一阵大笑。

其后,孔子和南子进行了一次广泛深入的交流。话题包括:饮食、男女、及人生的意义等等。出人意料的是,孔老夫子在这些问题上,与大美女南子达成了很大共识。

例如,南子提议成立“六艺”研究社,孔子十分赞同,并具体建议,研究社应以“德、言、政、文”为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

南子总体上认同孔子的观点,但认为“德行”一项不妥,因为它与人生是相矛盾的。孔子虽不情愿,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违心屈从。

两人相谈甚欢,南子心中十分满意,遂赐孔子白壁一双。孔子受宠若惊,赶紧曲身,拜倒在南子的华丽彩裙之下,磕头如捣蒜。

台下观众一阵狂笑。

然后,南子亲执月琴,带着一众浓妆艳抹的歌姬,围绕着孔子,妖娆起舞,一边唱反映男女欢爱的《桑中》之诗。

孔老夫子在笙歌燕舞中,神颠魂倒,意乱情迷,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艳光四射的南子,念念有词: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我过去讲的那套仁义道德全是放狗屁啊!

一旁的子路,见此情状,气得五官变形,愤慨难当。

孔子见学生误会自己,十分憋屈难受,捶胸顿足,指着天发誓赌咒。

全剧终。

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1)

子见南子

嘉宾席上的孔圣后裔们实在坐不住了,在一片哄笑声中悻悻离场。

《子见南子》一剧,极大的伤害了孔子后人。他们出离愤怒,立即组团,以“污辱宗祖孔子”的罪名,将二师校长告至国民政府教育部。

蒋介石知道后也很生气,立马责令教育部严办。教育部着即派专人,会同山东教育厅长何思源查办此案。

一个月后,蒋介石由孔祥熙陪同,坐专列经过济南时,特召何思源至车站,对其进行训斥,严令何对二师涉案人员“严究”。

从内心讲,何思源是支持《子见南子》剧的,所以他对蒋介石的指令虚与委蛇。虽然明面上撤了二师校长的职务,实际上却升了他的官,并与之商讨应对之法。

此外,国民党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教育部长蒋梦麟,立法院财政经济委员长马寅初,都支持二师师生。

因为何思源对案件态度消极,久拖不办,引起一些人的不满。数天后,孔祥熙,张继等人就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对其提出弹劾。

在此情况下,何只好派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论是:二师师生并无侮辱孔子之言行。孔氏所控,查无实据。

据此,教育部作出行政决议:二师师生尚无侮辱孔子情事,自应免予置议。

对于这个结果,孔氏族人严重不服,就上告到法院。

开庭当日,二师师生李代桃僵,拉了几个二师附小的小学生冒名参加庭审。于是,法庭上就展现出比较尴尬的场景。被告席上是几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原告席上是孔家的几个白胡子老头。

庭审过程中,面对法官的问话,几个小屁孩云山雾里,一问三不知。不过还好,在法庭辩论环节,老孔们和俩年纪稍大些的小学生说了几句完整的话。

老孔:你们演剧侮辱圣人,该当何罪?

小学生:编剧本的没罪,为什么演剧的就有罪呢?

老孔:你们祭孔时,为什么不穿祭天服?

小学生:国家叫我们穿中山服,你们叫我们穿祭天服,我们是服从国家,还是服从你们?

有理有据,人小鬼大。饱读经史的老孔们,目瞪口呆,无语应对。法官也是啼笑皆非,斥责老孔们:你们这些60岁的老头子,告一些几岁的娃娃,不怕人笑话?

输了官司又输人,老孔们气得胸闷气短,浑身邪火,却又无可奈何。孔氏牵头者气倒当场,被人抬了下去。

鲁迅先生十分关注此案,亲手辑录了事件有关材料,并附评语,在《语丝》上发表,表达了对孔圣“圣裔”们的批判。

在《子见南子》一案中,何思源不畏权势,处置老练,冲破封建卫道士的围攻,维护了五四薪火。他虽貌是一介柔弱书生,心中却有一份不折的坚持和勇气,使得斯时的山东教育界,生发出一丝丝自由的气息。

现在的人们知道何先生的不多,其实即使在英雄枭雄辈出的民国时代,何思源依然是一个很有“嚼头”的人物。

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2)

何思源

何思源出生曹州荷泽,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赵登禹是老乡。曹州民风尚武,男女老少都会些拳脚。何思源幼时也喜欢舞枪弄棒,这也铸就了他的精神底子。

何的先祖是明朝有名的铁面御史何尔键,其子何应瑞,在明末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缢后,以工部尚书的官身,绝食七日殉节而死,是明亡时以死殉节的极少数官员之一。

何家早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但后来败落了,到何思源这一代,家境已是贫困交加。何思源读书时,那就是整个菏泽县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毕业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山东省重点中学六中录取,中学读完,考进了北大。念北大时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年轻焕发的何思源积极投身其中,名震中外的赵家楼那一场大火,何思源是翻墙进去的年轻点火人之一。北大毕业后,公费留学美国法国。

回国后,他先在中山大学当教授,不久参加北伐战争,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是周恩来。北伐军进山东后,蒋介石让他当了山东教育厅长。

这时,山东省府的主席是韩复榘。省府的各级官员基本上都是他的老部下,只有何思源是蒋介石亲自安排的。是故,韩主席对何厅长心存戒心,不甚友好。

有一次,何思源上班迟到,丁点小事,韩却要责打何二十军棍。有人觉得不妥,就劝韩复榘说:何是文职官员,打军棍怕是不恰当。

韩认为有理,便改令,不认打就认罚,让他把省府大礼堂扫一遍,何思源二话不说,抄起扫帚就去了。时人玩笑说:何思源斯文扫地矣!

又有一次,韩主席要削减教育经费,何厅长很不满,闯进主席办公室,激动且强硬的说:教育经费不但不能减少,以后每年还要增加,这不是我个人的事,事关后代青年。主席要我干就得这样,不叫我干我就走人。

没想到,一身江湖气的军阀韩复榘,竟十分欣赏何思源这种耿介的书生气。韩起身客气地说:不欠你的教育经费,你放心吧!

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3)

韩复榘

还有一次,韩部队的军务处长,开车撞伤了济南女一中的几个女学生。何思源得知后很生气,找韩告状,恰巧韩复榘有事已离开济南,何思源便在省府发了一通脾气,要求严惩肇事者。

韩手下的秘书长等人,早就对何思源这个山东官场异类不满,待韩回来,便添油加醋,煽风点火,说何思源如何如何不成体统,闹得省府大楼鸡飞狗跳,并要求将何撤职。

韩复榘听后,却语重心长的说:全省政府只有何思源一个山东人,又是读书人,我们还不能容他?不要越做越小,那样非垮台不可。

韩复榘主政山东八年,从未在教育界安插一个私人,放手让何思源按自己的想法去干,并勉力支持。使山东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1938年,韩复榘因消极抗战,被蒋诱捕。此间,蒋曾问何:韩复榘欠多少教育经费?韩复榘是怎样卖鸦片的?何思源有一说一:韩复榘从未欠过教育经费,也并不出卖鸦片。

后来,何思源被派到鲁北平原,负责指挥鲁北游击队。为壮大抗日力量,何考虑收编当地大小山头的土匪,经常自己一个人骑一辆自行车,单人单骑闯匪窝,而那些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杀人越货的土匪们,见了他,都会客气的说一声,老厅长来了。

何思源的游击队成了曰寇的心腹之患。鲁北日军做梦都想抓住他,但几次,即便日本人动用几千军力围堵,也让胆大心细的何思源金蝉脱壳。

日本人在战场上对何思源没有办法,就想了一个阴招,用何的家人作为人质,逼何就范。

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4)

何思源夫妇

当时,何思源的法国夫人和四个子女,最大的八岁,最小的四岁,住在天津意大利租界。而意大利和日本是轴心国的盟友。

1942年元旦,天津日军宪兵队,伙同意大利租界当局逮捕了何思源的五名家属,并立刻押至鲁北。日本人宣称,如若何思源投降,山东省长或南京伪政府的部长职位,任由其选择,否则撕票。

何思源迅速做出了应对。他立即将此事电告重庆国民政府,通过政府外交部门照会意大利政府,提出严正抗议。

然后他向各大报社,教会,慈善机构,各国驻华使领馆发出通电,痛斥曰军违反国际公约,在战争中将妇女儿童作为人质的恶行,并严肃指出,意大利租界当局对此事件负有重大责任,若事情不能正当解决,他将采取严厉的报复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意方负责。

就在这时,日军的劝降信和人质的照片送了过来,扬言将调兵进攻鲁北行署,并把何的家人置于阵前,若何抵抗,立刻开枪打死他们。何思源当场将信撕了个粉碎。

何思源决定采取反制措施。他派人把在鲁北的意大利传教士和修女共70人全部扣押,并宣称日本人杀他一个家人,他就杀十个意大利人。

事情越搞越大,加上何的夫人是法国人,此事牵连到中日意法四国,成了一件轰动国际的事件,一时舆论大哗。

何思源又派人,带重礼找到他的留美同学,南京汪伪政府立法院长陈公博,让他从中斡旋,陈公博应承下此事,居中做了一些工作。

曰方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限期把何的家人送返天津原地。但鲁北日军不肯就此善罢甘休,又施一计,送信给何思源说,送其家人至津途中,经过清河镇,希望何能来此和老婆孩子聚一聚。

日本人用意是想稳住何思源,再南北夹击,围歼何部。但何思源在伪军中的卧底及时传来情报,何立即连夜率部转移,日本人竹篮打水一场空。黔驴技穷,日本人只得将何的家人送回天津。

何思源在此事中,充分展示出了他的格局,胆识和手段,兵不血刃的解决了问题。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1946年,何思源调任北平市市长。1998年,因为支持李宗仁当选南京国民政府副总统,惹怒老蒋,被撤去北平市长职务。1949年,平津战役爆发,何思源面见傅作义,劝他起义:北平的和平解放已成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不能成为人民的罪人。

在历史的转折点,何思源站在了人民一边,和蒋介石分道扬镳,作为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

蒋介石十分震怒,指示保密局头子毛人凤杀掉何思源。毛人风受命后,派特务段云鹏,用两枚定时炸弹,炸了何家。何思源的小女儿何鲁美不幸遇难,其他家人包括何思源都受了伤。

鬼子当年怎么没把孔府破坏了(一场讽刺喜剧激怒孔府和老蒋)(5)

何思源一家

但他第二天,仍然坚定地与其他代表一起到前线,与中共代表谈判,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主席说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

1988年,何思源先生的大女儿何鲁丽,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父女二人,一个是北平市市长,一个是北京市副市长,时间间隔42年,一时传为佳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