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

在今天,尽管骑马跟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已毫无关系,但马文化并未消亡,“爱马士”仍大有人在,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不少朋友看了之前的文章后还算欣赏,建议笔者再多介绍一些马具,所以在这里就再谈一点,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1)

在马具中,除了耀眼的辔头、马鞍以及意义非凡的马镫,还有一种相对不起眼的,甚至绝大多数时候不会被人注意的,因为它总是被马踩在脚下,这就是马掌

马掌,学名叫做马蹄铁,在古代还曾被成为脚涩。别看它个头小,而且没什么华丽装饰,但马掌对于马匹来说,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装备。不少朋友应该听过这个号称有历史原型的谚语(其实是虚构的):

断了一枚钉子,掉了一只蹄铁;掉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摔死了一位将军;摔死了一位将军,吃了一场败仗;吃了一场败仗,亡了一个国家……。

甭管真的假的,马掌都是重要滴。

为何要钉马掌呢?

我们来看看马蹄的解剖结构图就明白了。马的肢骨最末端就是蹄骨(pedal bone,图中的26),这是马的第三节趾骨,我们所看到的马蹄,其实是由蹄骨以及包裹在其外面的角质层所组成的。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2)

马蹄结构

这层角质层,说白了就像人的指甲,总在地上摩擦,就会出现磨损。对于自然界的野马来说,问题并不大,因为一方面角质层跟人的指甲一样还会生长,另一方面野马的运动量是可以自己控制的,不想跑就不跑了呗,马又不傻。

可是对于人们驯化、使役的家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如果工作负荷大,而且又经常走砂石路,那么角质层的自然生产速度就比不上磨损速度,甚至会导致马蹄出现劈裂,马也就“废了”。

所以人们自然要想办法保护马蹄。经过不懈努力,开发出了马蹄铁。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3)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4)


如何钉马掌?

在过去,钉马掌也被叫做“挂马掌”,为什么叫挂,随后便说。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如果挂得好,马掌就经久耐用,如果弄不好,没用多久马掌就掉了,甚至会导致马匹变瘸。

有很多人都有个疑问,钉马掌要用到铁钉,这样马不疼吗?

这个还是取决于技术。我们在前面说了,马蹄外面裹着角质层,如同人的指甲,您剪指甲不疼吧?所以如果手艺好,马是不会疼的。可万一遇到个“二把刀”,一下子钉深了,那可就比剪指甲剪到肉疼多了。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5)

钉马掌,得先想办法把马匹固定住,防止其踢人咬人,过去常用所谓的马掌桩,就是几根大木柱子,把马捆起来。然后对马蹄上的污秽进行清理。最后用钉子通过马蹄铁上的小孔,将其钉到马蹄的底部。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6)

现在解释为何意。如果只是用钉子钉入马蹄,一开始看着是挺牢靠,但用久了以后,钉子难免会逐渐松动,弄不好就使得马掌脱落了。为了让马掌固定得更牢靠,古人就想了个办法,把钉子斜着往外钉一点,让钉子头在马蹄半中间露头,然后再把这个钉子头敲弯,这么一来钉子就成了铁钩,把马掌“挂”在了马蹄上。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在马蹄上看到这样的钉子头。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7)


中国什么时候有了马掌?

根据学界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马掌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这种马掌或铜或铁,形状符合马蹄下部,但在固定时跟现在不一样,除了用短钉子外,还需要借助皮革来捆绑,有点类似古罗马士兵所穿的“罗马鞋”,因此也被称为“马凉鞋”。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8)

古罗马马掌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9)

古罗马士兵复原图

而在与之同时期的中国秦汉时代,并没有发现关于马掌的确切文献记载或者文物遗存。将其解释为金属易腐朽显然是难以服众的,因为考古发现了很多当时的铁质马衔、马镳,却没有发现马掌。有些学者指出,当时对马蹄的保护方法,就是用烙铁去烫马蹄底部,使其变得坚硬。

在过去,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我国在元代之前很可能都是没有马蹄铁的。理由之一是南宋人赵汝适在其著作《诸蕃志》中记载大食国的马“用铁为鞋”,觉得很新奇,说明当时南宋还不怎么流行马掌。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10)

的确,从秦汉到唐宋,中原地区都没有发现过马掌。不过,在相对偏远的东北地区,却有所发现,而且时代还不晚。

考古工作者在东北三省的高句丽时代遗存中,发现了明确为蹄铁的实物资料,其时代为公元3-6世纪。如下图所展示的,是著名的高句丽好太王陵中所发现的,该墓年代确切,为公元414年。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11)

吉林集安高句丽好太王陵中发现的蹄铁

为何在东北这么早就出现了蹄铁,但是在随后的漫长时间里,在广大中原以及南方地区反而没有了呢?

有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可能的原因,即这可能跟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有关。高句丽的政治核心地区就是各种山城,周围多山,在这些地区骑马,更需要保护马蹄,以及加强马蹄的防滑性,所以蹄铁应运而生。但是在中原地区,自然环境相对好一些,即便没有蹄铁,凑合凑合也能用,因而长时间没有出现。

马掌为什么是半个不是一个(传说中的钉马掌)(12)

高句丽丸都山城

至于我国东北的蹄铁跟西方早期的蹄铁有没有关系呢?由于缺乏资料,现在还着实无法解答。

但是总归不能再延续过去的观点,以为我国到了元代才开始用马蹄铁。

参考资料:

陈巍:中国古代蹄铁的分布与技术传播,自然科学技术史研究,2012(0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