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世界读书日浅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世界读书日浅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

世界读书日

在南宋灰霾的天空上曾经短暂闪烁着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上马则持枪驰骋沙场,下马则执笔挥毫文坛,他们一生诗词笔耕不断,他们至死抗金矢志不渝。

相信大家应该猜到他们是谁:对!陆游和辛弃疾。

陆游和辛弃疾皆生于北宋灭亡之际,辛弃疾1140~1207年,享寿68岁,在那个时代算是长寿的了;而陆游1125~1210年,比辛弃疾早来迟归,享寿86岁,在那个时代可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老寿星。

今天不说辛弃疾,只说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世界读书日浅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

陆游

陆游于嘉定二年(公元1210年)在老家山阴(今浙江绍兴)告别那个令他忧心难忘的世界,临走之前给儿子写了那首非常出名的绝笔诗: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告诉我们,陆游走的时候是无法将眼睛闭上的,因为直到他临走的最后一刻,也没能看到“王师北定中原”夙愿,这是他为之呐喊和奋斗一辈子的事业,终归壮志未酬身先死,虽然死时已是八十六岁的老老翁。

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世界读书日浅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

陆游示儿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不说武的,光说说文的话题。

陆游除了在临终时写了上面这首绝命诗给儿子,其实在他晚年的时候,还曾写过另外一首给小儿子的诗,也是非常出名: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一生治学不怠,笔耕不辍,诗词文并茂,作品等身,从该诗题目可以看出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在那寒冷的冬夜里,还孜孜不倦地学习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子聿”是陆游的小儿子,陆游给他写的这首诗是一首劝学诗,但又有别于其它的劝学诗。

纵览中国浩渺如海的古诗词,以“劝学”为题材的,罗列出来可以装一箩筐,但大体都是从“勤学”、“早学”的角度出发。陆游这首劝学诗,虽然也包含这两方面,但更重要的,更侧重于治学的方法:躬行

在这首诗里,陆游以他几十年的读书体会,给他小儿子讲述了治学的三个方面:

第一、刻苦。“古人学问无遗力”,自古以来,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不遗余力不怕吃苦。关于这方面的训教,我们从小听得太多太多,什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什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锥刺股,头悬梁”等等等等。

第二、恒心。“少壮工夫老始成”,学习在于积累,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恒心,也就是要坚持,从年轻开始刻苦学习,也许老了才能水到渠成,有所收获。古人关于这方面的说教也有很多,什么“铁杵成针”,什么“滴水穿石”,等等。

第三、实践。这是本诗的重点,重要的事情总是放在最后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就是实践。相信这应该是陆游几十年读书经历的最大体会。

我们现在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什么“实践出真知”,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其实在陆游之前,也有不少古人和古人的古人论述过这个道理:

比如唐朝诗人孟郊的“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孟郊《劝学》):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可能变成自己的智慧。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纸上谈兵的赵括以自己失败的教训验证了孟子的观点。

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闻世的荀子《劝学》篇也有句:“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大概也有这个意思吧。

我们虽然不是陆游的儿子,但在这个世界读书日,有幸重温这首千年前他写给小儿的小诗,也是一点小小的收获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