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

都说爱新觉罗家族多出情种,今天咱们要说的主人公爱新觉罗·福临就是其中之一。他与董鄂妃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也拍成了很多影视作品。福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的一生十分短暂,去世时想来不过是个24岁的青年。福临短暂的一生参杂了太多痛苦与不得意,或许正是因为苦闷,与其他十一位清朝皇帝不同的是,福临身上有太多的“叛逆”。他是高高在上的清世祖顺治皇帝,同时他也是天真烂漫,追求自由与认可的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1)

出生异相,却得不到皇太极重视

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亲是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按常理来说皇太极应该很疼爱这个小儿子才对,可事实却恰恰相反,正所谓“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所以从小福临就不怎么受重视。追究其背后的原因,和母亲庄妃不怎么得宠有很大关系。庄妃是科尔沁的一位敢说敢玩的小公主,有一次外出游玩时发生了意外,恰巧被皇太极所救,庄妃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一见钟情。可悲的是这只是庄妃自己的一厢情愿,后来皇太极因为政治原因娶了她,但并不怎么受待见。好在皇太极还是给了这个来自草原十三岁便跟在自己身边的女孩一丝怜爱,使其怀上了身孕。据史料记载,不得宠的庄妃怀了身孕,遭到了后宫妃嫔的嫉妒,正所谓“女人心,海底针”处处给庄妃找茬,所以庄妃怀孕的日子里过得很艰辛。终于熬到了福临出生的日子,但好巧不巧的是,福临出生当天,皇太极和皇后到努尔哈赤的陵前祭拜,不在宫中。好家伙,这可是除掉庄妃母子的绝佳好时机,但奇妙的是刺客动手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个火球,砸死了刺客,天上红光骤现,在满屋子的香气中,福临降生了。出生时就伴随着许多奇异的现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带主角光环,日后必定不是等闲之辈。但现实是福临降生后,大清遭受了不少磨难,于是就有传言说福临不详,降生给大清带来了灾难。皇太极自然心生芥蒂,本就不怎么上心,这样一来就直接演变成忽略的程度。福临从小就与母亲分离,又体会不到什么父爱,所以福临从小就很缺爱。

身有光环加持,连得三个馅饼

福临在出世的时候险些丧命,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位少年天子在短暂的生命中一共接了三张从天而降的馅饼。

六岁时,父亲皇太极在宫中猝死,由于去世得非常突然,皇太极还没来得及下旨官宣下一任皇帝就一命呜呼了。按照历史的趋势,帝位之争又要开始上演了,也正是这个契机,福临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张馅饼。大哥豪格和十四叔杠上了,两个人都想当皇帝。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很有实力,手掌正蓝旗,两黄旗一开始是由皇太极统领,皇太极去世后,两黄旗中的大多数人是支持豪格的,当时豪格拥有五旗的支持。多尔衮手掌两旗,但智商和军功都在豪格之上,所以两方僵持不下,无论谁登上帝位都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正在双方僵持的关键时期,重要人物孝庄登场了,孝庄和多尔衮达成协议,扶持年幼的福临上位,多尔衮当摄政王辅佐福临。至于多尔衮为何妥协,历史上众说纷纭,有说多尔衮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也有说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存在暧昧关系,为爱放弃了帝位,民间甚至传出了孝庄下嫁多尔衮的流言。虽然谣言是假,但也并不是空穴来风,福临是第九子上面还有几位哥哥,怎么样也数不到他来做皇帝,但多尔衮在豪格做出退让后,推福临为皇帝,这背后与孝庄肯定脱不了关系。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福临这张馅饼吃得那叫一个满足啊,年仅六岁就登上了帝位,成为少年天子。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2)

虽说福临登上了帝位,但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里,所以一开始福临这个皇帝当得还挺憋屈,毫无实权,完全是走走过场而已。但很快第二张馅饼来了,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关内乱成一团,皇太极在位时五次入塞,都没成功,眼下正是入关的绝佳时期。福临作为傀儡皇帝自然做不了主,这时候摄政王多尔衮站了出来,大手一挥,开始入关,正是多尔衮这个冒险的决定,清朝成了大一统王朝,福临有幸成为了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有些人随随便便坐在家中就完成了别人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梦想。福临幸运地由一方小皇帝变成了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这地位瞬间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3)

幸运还在继续,第三张馅饼已经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福临身边。福临上位后一直未获实权,权利都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要说一开始是因为年龄太小,没有掌权的能力,但随着福临渐渐长大,他开始变得渴望实权,开始划分尊卑。但无奈自己没什么话语权,所以一直受制于多尔衮。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独揽大权七年的多尔衮有天想去关外放放松,在狩猎的时候摔下马,最后不治身亡,说好放松来着,没成想小命丢了。多尔衮一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福临了,做了七年多的傀儡皇帝后,在十四岁时终于掌握了实权。多尔衮就像上天派给福临的打工仔一样,帮他铺平了道路,虽然当时还没有统一天下,但也是大势所趋了,在快要见到曙光的时候,多尔衮黯然退场,福临坐享其成。这幸运值真是让人慕了。

手掌实权,展现治国才干

顺治八年正月,十四岁的福临开始亲政,摆脱了傀儡地位,福临清算多尔衮的势力,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皇帝。同年八月福临大婚,妻子是博尔济吉特氏,由于是包办婚姻,福临很不喜欢这位皇后甚至是厌恶。为了加强皇权,福临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同时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福临是个刻苦学习,历经图治的帝王,在研读典籍中,悟得了治国安民的道理,形成了他的治国思想,并且很有一番作为。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4)

重用汉官,福临认识到满汉的和谐对维系统治的重要性,于是在争取汉人地位,提高汉官权利,重用汉官方面,福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努力。

实行招抚政策,福临在政治上积极推行宽松和招抚政策以缓和矛盾。对于各地出现的反抗斗争,他不主张一概坚决镇压。顺治九年十月,福临指示浙闽总督刘清泰招抚郑成功。故意为为郑成功在东南的抗清活动开脱,并答应郑成功归顺后,赦免其罪并授官。但郑成功提出让清廷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虽然招抚郑成功失败,但福临的招抚政策依旧坚定不移。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5)

澄清吏治,福临亲政期间,最为头疼的问题就是澄清吏治。他为稳坐天下积极寻求长治久安之策,一再向臣下求言。顺治十二年正月,命令在京七品以上满汉文武百官陈述革除积弊的办法。他推行甄别之法,擢优汰劣。同时加强对官员的控制,不许结党营私,不许太监干预朝政。

福临还维护满人,重视蒙藏,安抚人心,清朝入关,排除异己,顺服人心是很难的,但福临的所作所为为清朝在关中立稳脚跟起到了重要作用。福临虽然年纪轻轻,但从他治国的效果来看,他真的是极富治国之才。

陷入爱情的泥沼,消极避世

福临一共有四位皇后,但情种福临一生只爱董鄂氏。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猛古青是多尔衮因联姻给福临包办的,福临对其十分厌恶,两年后便废除皇后为静妃。第二位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即位后与孝惠章皇后两宫并尊。顺治十一年,福临立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坦琪琪格为后,严格意义上是福临的第二位皇后。顺治十三年,福临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董鄂氏,传言董鄂氏是福临弟弟的妻子,可福临才不管纲常伦理,硬是要娶董鄂氏。这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董鄂氏被册封为“贤妃”。十二月,不顾众人反对,将其晋封为皇贵妃,这上位速度堪比神速。在婚姻这块,福临将“叛逆”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6)

顺治十四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成为佛教信徒。同年,董鄂妃诞下皇四子,福临兴奋地说:“此乃朕第一子也。”并且大赦天下,福临就当前三个儿子不存在似的,对董鄂氏的儿子宠到极致,完全是照着接班人来疼的。可惜这个孩子命薄,早早便夭折了,董鄂氏痛失爱子,本就体弱的她经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于顺治十七年病逝于承乾宫。福临痛失爱妻,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一丝寄托,心灰意冷的他萌生出出家的念头。在众臣子的反对与劝说下,福临打消了这个念头,继续当起了皇帝,但身在朝廷,心却皈依佛门。此后福临就消失在了历史中,犹如人间蒸发一般。关于福临的结局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顺治十八年,福临安排吴良辅出家,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回来后感染了天花,仅过了几天,年仅二十四岁的福临就与世长辞了。中国第一历史馆的相关史料支持这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比较民间,就是福临出家为僧了,看破红尘,过上了避世的生活,但这种说法已经基本上被否定。最后一种说法就是福临亲征厦门时,被郑成功炮击毙命。至于那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不得而知。

顺治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一位被历史低估了的雄主)(7)

福临的一生虽短暂但也无比的绚丽,他为清朝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不得意的无力感,从傀儡皇帝到亲政,再到消极避世,这位渴望自由与认可的皇帝在绝望中黯淡退场,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