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

清代御苑圆明园富含水体,河湖池沼大小不一,其中多处蓄养鱼类并以“观鱼”为景观主题,不但饶有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的传统特点,富有文化内涵,而且各处景致的具体手法和表现重点也各有差别,成为清代皇家园林中此类景观的重要代表。

圆明园中与观鱼有关的景致究竟都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与大家一一分享吧~

坦坦荡荡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1)

《圆明园四十景图》坦坦荡荡

坦坦荡荡位于后湖西侧,旧称“金鱼池”,早在康熙年间雍邸赐园时期就已修筑,这里是全园规模最大的一处观鱼景观,雍正帝有“知鱼亭”和“双佳斋”题额,且有诗曰:“甃地成卍字,注水蓄文鱼。藻映十分翠,栏围四面虚。泳游溪涨后,泼剌月明初。物性悠然适,临观意亦舒。”另有《知鱼亭待月》诗曰:“知鱼亭畔观鱼跃,得月台前望月升。”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2)

《圆明园四十景图》所示坦坦荡荡金鱼池中的游鱼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3)

坦坦荡荡平面图 乾隆时期

雍正御制诗“甃地成卍字,注水蓄文鱼。”中,甃(zhòu)是用砖砌(井、池子等)的意思,可见当时本景区内筑有“卍”字形的池塘,水中蓄养游鱼。

到了乾隆时期,金鱼池曾被改建。从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图》上看可以看出,当时水池为方形并未见到“卍”字形水池,中间辟有平台和平桥,分隔成不同大小的曲尺形小池,彼此有桥洞连通,水中点缀了一些山石。

另外,因为水池中建有数个太湖石围成的鱼窝设计十分巧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鱼池表面虽然结冰,但是由于鱼窝很深,温度较高,鱼可以在鱼窝内过冬,这样就免去了秋季捞鱼的麻烦。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4)

坦坦荡荡复原图

长期在圆明园生活的五朝皇帝中,乾隆帝最喜欢赏鱼,园居期间,经常在清晨的时候去坦坦荡荡的金鱼池亲自喂鱼取乐,按《穿戴档》记载,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四月至七月间,乾隆帝就去金鱼池喂鱼达67 次之多(其中4 月19 次,5 月20 次,6 月17 次,7 月11 次)。他专门有《饲鱼》一诗描述其中乐趣:“坐石俯澄波,游鳞生趣多。识人先已待,得饲乐无过。讵是曝腮鲤,堪方听讲鹅。竿丝权且置,非欲效詹何。”

濯鳞沼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5)

《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濯鳞沼和印月池

濯鳞沼是园中另一处鱼池,位于水木明瑟景区,其西又有印月池,与濯鳞沼名虽为二,实际合为一体。此水池与南侧河道直接相通,池中筑有平台,上建三间殿宇,雍正帝题有“印月池”匾额,而水池东北院中一座五间小殿则悬挂“濯鳞沼”匾,平台南侧另有一小亭伸入水中,名“钓鱼矶”。

清代后期样式雷图所示格局与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四十景图》略有出入,但大体相似。整个水池被平台、游廊分隔成长条形,北部池岸平直,南端则并无明确的边界,岸边也不设栏杆,池上跨桥,平台边另有踏步探至水面。

雍正帝《秋夜印月池作》有句:“松引仙禽舞,萍摆锦鲤沉。”乾隆帝《濯鳞沼》诗序称:“印月池之右,别为一沼,有闸通水,育热河美鲫鱼数百头,取携为便。”可见在此处观鱼的景色也是很不错的。

池上居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6)

郭莉/摄

池上居原为九洲清晏一带的一处小景,极受乾隆帝钟爱,成为其重要的夏日休闲场所,并为此作有30多首御制诗。

水禽和游鱼是此景中重要的点缀。乾隆帝曾有诗曰:“时有进活凫者,放之池中,任其飞去也。”可见其中曾蓄野鸭。而游鱼的地位相对更重要些,乾隆帝曾作《池上居四咏》,含池、鱼、松、石四题,鱼是其中之一,有“跃喜浮波潜喜渊,锦鳞几个镜中悬”之句,其余关于池上居的诗中也经常提到游鱼,如“雨现潜泥蚓,波恬在藻鱼。”“ 饮鹤翩去来,游鱼结友生。”“逐伴飘来新绀蝶,成群分出小秧鱼。”当年清帝来此消夏,虽主要不是为了赏鱼,但观鱼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源阁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7)

文源阁复原图(乾隆中期)

除池上居外,圆明园中的藏书楼文源阁前也筑有一片较大的水池,中心竖立大型湖石“玲峰”,两岸叠石斑驳,遍植青竹,据金勋先生记述,“池水由西北角流入,深五、六尺,清可见底。池水饲金鱼,大可盈尺,何止数千之多。沿池山石以上,陈列各种花盆,花开五色,灿烂如锦,序时更换,常呈繁盛。”说有数千条鱼,恐有夸张之处,但此池应确实蓄有金鱼,与湖石、盆花组合成生动有机的景致。

花港观鱼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8)

《圆明园四十景图》西峰秀色中的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是圆明园仿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峰秀色景区北侧溪流之上,西面与长青洲相对,四围擎檐廊,内檐悬“花港观鱼"匾。匾为乾隆二十二年(1757)用旧字旧胎股做的黑漆金字玉匾。

乾隆九年(1744) 《圆明园四十景图》上花港观鱼显示为一座木板桥,上架棚顶三间,板桥中间可以自如开合,查道咸时期《圆明三园地盘河道全图》,花港观鱼板桥位于一条圆明园北部皇帝经常乘船游览的主要河道之上,是皇帝游览长青洲,观赏小匡庐瀑布的必经之地。后来到乾隆晚期此处改为七间过河敞厅,据史料记载乾隆五十八年(1793)曾遵旨修缮过七间过河敞厅。从实际效果上看,无论是廊桥还是敞厅,都是直接跨于水池北侧的溪流之上,站在敞厅之上既可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又可欣赏水中的各种观赏游鱼,不禁使人身心愉悦。

狮子林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9)

样式雷图上的狮子林鱼箱

长春园狮子林的曲池模仿苏州狮子林的玉鉴池,也和原型一样蓄养观赏鱼种。从样式雷图上看,水池中央曾放置有一座方形的鱼箱,以便更好地养护游鱼。

其它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10)

焦晓泉/摄

除了以上景点之外,圆明三园中其它一些大景区也经常会在某个院落中专辟一个鱼池。例如九洲清晏怡情书史殿后设有一个长条形鱼池,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曾在池内添做养鱼砖井一眼;从样式雷图上看,在方壶胜境景区的锦绮、翡翠二楼一侧各凿有一个小鱼池,均为长方形,左右对称;圆明园西南角的藻园中也辟有鱼池,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曾在鱼池北修葺游廊;长春园鉴园北部有一鱼池,北为半圆形,南为条形,整体轮廓近于勺形。

长春园玉玲珑馆的澹然书屋北侧游廊环绕一个独立的小院,院中也辟有小池,本为规整的方形平面,因中间筑有一座仿船形的芥舟而变成曲尺形,池中养鱼,乾隆帝时常临观,并有诗吟咏:“阶砌临渌水,窗牖糊玻璃。坐可数游鱼,俯堪撷(xié)藻蕤(ruí)。”“方塘半亩犹然欠,澹趣凭来览有余。此意问谁能会得,画波几个小金鱼。”

虽然这些鱼池均为所在大景区的局部点缀,地位远不及坦坦荡荡和濯鳞沼印月池重要,但也是园中景观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室内观赏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11)

李悦/摄

除了室外鱼池之外,圆明园中也在室内用鱼缸和玻璃瓶养鱼。内务府《活计档》曾载:“(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将五福堂、苏堤春晓现安设鱼钢(缸)一对,着配做架座。”乾隆帝另作有《瓶鱼》诗描述养鱼的玻璃瓶:“玻璃瓶子贮鱼儿,庙市寻常衒鬻(xuàn yù)之。”另外一些荷花盆中同样可以养金鱼,如乾隆帝有《盆荷》诗曰:“益清花犹鲜,下可游锦鱼。”

综合而言,在古代园林中“观鱼”是一种极具文化内涵的活动,因此清帝在御园鱼池玩赏之余,也没有忘记拿《庄子》中的“知鱼”典故来议论一番,如乾隆帝《坦坦荡荡》诗中曾称“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对于在圆明园中长期生活的五朝皇帝而言,鱼乐虽未必可知,但御园中的赏鱼之乐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参考资料]

《圆明园中的观鱼型景观》

贾 珺

[编辑]

付 怀 东

圆明园赏花观鱼(盛时圆明中竟有这么多)(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