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哲学思想摘录(多源万流归一纲)

停停看看很迷茫,

帝国终止人彷徨,

天定救赎要自证,

多源万流归一纲。

文化也会“暂停”,《苏菲的世界》谈中世纪

  历史在公元元年前后,就停止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哲学时代的停止。

  罗马对希腊地区的征服,代表着亚平宁文明对希腊文明的胜利。也把希腊文化带入到了罗马,形成了一个新的文明谱系。可惜的是,这个谱系由于文化的来源太多,缺乏核心的文明因子。这个文明完全的陷入了迷茫。

  耶稣的诞生,基督教的创立,罗马帝国和基督教的融合。这其实是一个偶然,但是也是罗马多元文化融合的一个必然。

★停滞★

  《苏菲的世界》在第15章,告诉了我们,历史在这个时候停止了。甚至是倒退了,没有人关注这个和宗教密切相关,又与宗教格格不入的范畴。

  第15章说的是中世纪整个哲学体系由于宗教的原因停滞了。由于之前所说的,哲学会给宗教以力量和体系支撑,但是也会给宗教以重创。毕竟哲学体系这种东西,在很多地方是不能自洽的,会有很多的漏洞的存在。哲学并不如数学一般完美,特别是在逻辑的完善之前。

  正例如,我们说神无所不能,但不能创造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由于这种悖论的存在,就是变成打脸的事情经常发生。而在1000多年的时间中,宗教的人在哲学中吸取了能量,却反过来约束了哲学的继续发展。少数能够支持哲学发展的宗教学派,都遭受到了重大的压制,基本归于寂静。一直到下一个春天,文艺复兴的来临。

  文艺复兴的出现,我认为是社会进步的结果。由于社会进步了,原有的整个社会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了。而宗教的原有伦理和逻辑也不足以解释很多的事情和现象。在上层出现了怀疑的声音,而这个时候,实际上西方已经没有了这些哲学典籍。大量的典籍还是从阿拉伯世界重新拿回来的。

句子溯源:到了公元后三一三年时,基督教已经被罗马帝国接受。这是在君士坦丁大帝统治的时候。许多年后,这位伟大的君主在临死前受洗成为基督徒。从公元三八O年起,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来源于:《苏菲的世界》第15章。

  自从宗教化之后,整个帝国就开始了进入了混乱的时代,走入了黑暗。

  但是这种走入黑暗是由于,吸收不良导致的。在罗马帝国的征服中,把印欧-希腊文明、闪族文明、尼罗河文明、非洲文明都吸纳到了高卢-亚平宁文明当中。

  需要吸收的东西太多,而作为亚平宁文明自身的底蕴不足,不能形成主体的文明,最终就出现了自我文化分裂。

句子溯源:古罗马帝国却逐渐分裂成三种不同的文化。其中在西欧的是拉丁式的基督文化,以罗马为首都。在东欧则是希腊式的基督文化,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又改为希腊名‘拜占庭’。因此我们现在一般都将欧洲的中世纪文化分成‘拜占庭的中世纪’与‘罗天主教的中世纪’。除此之外,北非与中东地区过去也曾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在中世纪期间发展成为讲阿拉伯语的伊斯兰教文化。来源于:《苏菲的世界》第15章。

名词解释:“拜占庭”的解释: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暂停★

  不能吸收的文化成为了文明分裂的诱因。在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整个罗马帝国的疆域中就分裂出了多个基督教的流派。这些流派利用各种土著文化中的思想,加以改造。最终成就了以闪族文明犹太教《旧约》为源头的众多宗教。

  由于这些宗教都是一神教体系,因此排他性非常的强。宗教战争,成为了罗马帝国分裂之后1500年的主角。而哲学,特别希腊哲学在哲学体系崩溃之后,变成了一种可以否定宗教的思想。过于超前的思想,也只能被历史所放弃。

句子溯源:公元五二九年,也就是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图学园那一年。同年,圣本笃修会成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修会。这一年、因此成为基督教会箝制希腊哲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以后,修道院垄断了所有的教育与思想。来源于:《苏菲的世界》第15章。

  哲学思考,在公元300到400年间,就结束了。

苏菲的世界哲学思想摘录(多源万流归一纲)(1)

★迷雾★

  我们常常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中世纪。

句子溯源:公元四OO年以后的第一个一百年间确实是一段文化式微的时期。你要知道,在此之前的罗马时期是一个‘高等文化’,有许多大城市,城市里有大型的排水沟、公共澡堂与图书馆等,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然而,到了中世纪最初的几百年间,这整个文化都;瓦解了,贸易与经济也崩溃了。来源于:《苏菲的世界》第15章。

  如果有机会去看看天主教堂、东正教堂、伊斯兰教堂,你可以发现这三种教堂在风格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而这就是同一种思想——犹太文明和当地文明结合的产物。

  实际上,我们能够发现,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其实更为相似,理论上也更能相融洽。但是在现实的地缘关系上,这两个宗教却成为了不可调和的死敌。这大概就是距离产生美的反面教材了。

  拨开了这些迷雾,我们也可以看到另外一个不同的天空。

★神定★

  我很难理解对宗教的狂热。

  但是,并不妨碍我们许多的思想家,在狂热的宗教和哲学的思辨中产生迷茫。迷茫的产生,总归是要解决的。心性不行的人可能解决不了。但是,在长达千年的中世纪,还是出现了许多智者,而这些智者巧妙的解决了哲学和宗教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句子溯源:圣奥古斯丁的观点是:没有人值得上帝的救赎。然而上帝到底还是决定拯救某些人,使他们免下地狱。因此,对他而言,谁会获救,谁会受罚,并不是秘密。这都是事先注定的。我们完全任凭他处置。来源于:《苏菲的世界》第15章。

  道路是铺平了,这是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就是我要证明神的是对的,来证明我自己的价值。这虽然拗口,但解决了神在哲学中的悖论。

  天地间,就在智者的手中,在枪炮中获得了一丝机会。

名词解释:“圣奥古斯丁”的解释:出生于古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北非努米底亚,是一名摩尼教徒,同时也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家,教会博士,以及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其思想影响了西方基督教教会和西方哲学的发展,并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基督教会。他是北非希波里吉诃(Hippo Regius,即希波Hippo)的主教,因其所著作品而被视为教父时代重要的天主教会教父。重要的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 》和《忏悔录》。

★张口乱语★:哲学、文化都必须要适应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当文明出现倒退的时候,超出了文明承载力的文化、哲学将成为一种异端。匹配,是一个永远摆脱不了的名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文字也引用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只有订阅,不再错过。只有点赞,给予动力。只有回复,方有目标。

你的需求是,就是作者研究的方向。

作者“寂寞寒窗空守”诗云:

   寂寞,

  寒窗空守,

 蹊径另辟斩棘。

雨打芭蕉万般思愁。

 砥砺前行艰辛,

  挥动拳头,

   朋友!

№436日期:20051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