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

2014年,亚努科维奇垮台后,亲俄派在乌东部起事,克里米亚入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

乌新总统波罗申科收编民兵,改组乌军,遏制了顿、卢民兵的扩张。

2015年初,乌政府军、东部民兵和俄军达成《新明斯克协议》,暂时停火。

2019年,演员泽连斯基当选新总统,开始按电视剧剧情进行“改革”。

2022年2月,俄军大举进攻乌克兰。


一、乌克兰分裂

(一)东乌民间武装的兴起

2014年2月,基辅反俄派政客、西乌(及一些东乌)反俄派民兵联合起来,用街头政治推翻了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乌克兰最高拉达议长图尔奇诺夫(下图)代理总统,并建立了临时政府。议会开除了亲俄的共产党和部分地区党议员。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

随后,经过重组的乌克兰当局立即开始推行一系列反俄的激进民粹政策。乌新政府决定在全国停止俄语官方语言地位,大肆纪念班德拉等西乌“英雄”。这些政策严重激怒了东乌俄族和亲俄派。

亚努科维奇垮台后,他的地区党四分五裂,不再具有政治实力。但从地区党分裂出来的亲俄派人士在东乌等一些地区仍然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在俄族较多的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扎波罗热、敖德萨等州,亲俄派民兵迅速动员起来,对抗中央,割据自立。乌克兰陷入领土危机。

(二)克里米亚入俄

克里米亚半岛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天津两市之和。原属奥斯曼帝国,18世纪后期被沙俄吞并。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了“纪念乌俄统一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俄罗斯族是克里米亚的主要民族,乌克兰族反而很少,此外还有克里米亚鞑靼人等民族分布。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2)

1992年,苏联刚一解体,克里米亚就爆发过“入俄”风波,后被库奇马总统恩威并施化解。但是,乌克兰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克里米亚。20多年过去了,克里米亚的亲俄势力依然强大。

2014年2月基辅风波期间,克里米亚亲俄势力组织了多次支持亚努科维奇的集会。亚努科维奇倒台后,克里米亚亲俄势力很快倒向普京。据说,俄罗斯激进派军人斯特列科夫带着几十人潜入克里米亚,对当地亲俄势力头面人物自称普京特使,对他们封官许愿,组织他们武装起来对抗乌政府,同时借此向普京施压,迫使普京派真正的俄军进驻克里米亚。

“皇俄”斯特列科夫最近在中国和俄罗斯的网上都很火。据说他是克、顿、卢事件的幕后推手,当初还打算组织军人直捣基辅,被普京制止。最近,斯特列科夫经常在网上直播,点评俄乌战争,而且越来越有失败主义倾向。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3)

2014年很火的克里米亚共和国检察长波克隆斯卡娅是克里米亚本地亲俄派的代表人物。入俄后她成了“皇俄”势力的骨干之一,作为杜马议员到处对人开炮,后来被普京发配到非洲当大使。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4)

2月27日,一些本地武装人员迎接俄正规军进入克里米亚。俄军不穿制式军服、不戴国家徽章,以“无所属军队”的身份,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市和辛菲罗波尔市(克里米亚共和国首府)的政府大楼,拥戴本地亲俄人士接管当地政权,驱逐了乌克兰任命的官员。阿克肖诺夫(Сергей Валерьевич Аксёнов,下图)被亲俄派组织的“克里米亚最高委员会”推举为“克里米亚共和国总理”。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5)

3月1日,阿克肖诺夫“邀请”俄军进入克里米亚维持秩序,于是俄军戴上了国家徽章,光明正大地在克里米亚活动。16日,克里米亚组织“入俄公投”,96%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18日,俄罗斯正式接纳克里米亚。驻克里米亚的乌军主动撤离,双方未发生武装冲突。从此,克里米亚事实上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尽管乌克兰政府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至今并未承认。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6)

(三)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分裂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是乌克兰东部的两个州,统称“顿巴斯”地区。当地俄罗斯族占多数,多为沙俄时期开荒农民后代,故此地又称“新俄罗斯”。此地盛产煤炭,在苏联时期是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亚努科维奇就出生在顿涅茨克,这里是他的铁票仓。

2014年2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爆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反对基辅“政变”,支持亚努科维奇为合法总统。

之后,随着俄罗斯抛弃亚努科维奇,顿、卢亲俄派转变斗争策略。3月1日,两州抗议分子宣布推举“人民州长”,拒绝乌克兰政府任命的州长。抗议者冲入地方政府和议会大楼,强行赶跑了乌政府官员,控制了两州主要城市。曾经导演克里米亚入俄的斯特列科夫在顿、卢故伎重施,成功组织起了亲俄民兵武装,实现了顿、卢“独立”。

顿巴斯地区“独立公投”海报。左:手持斧子和燃烧瓶的“迈丹”匪徒(标志是乌极右翼势力“右区”);右:认真工作的顿巴斯煤矿工人(标志是俄罗斯旗帜)。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7)

5月11日,顿、卢两州举行“全民公决”,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申请加入俄罗斯。不过,俄罗斯直到2022年2月都没有承认这两“国”,也没有接纳他们的入俄申请。

二、乌克兰内战

(一)乌新政府发动战争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等地爆发反乌亲俄政治运动,给混乱中的乌政府发出了强烈的挑战。乌临时总统图尔奇诺夫于3月下令开展“反恐行动”,镇压分裂运动。结果,哈尔科夫、敖德萨等地的分裂活动被镇压,但乌军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的行动失败了

(二)乌克兰军队重组

由于乌克兰政府军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加上军中亲俄派甚多,例如乌克兰海军司令杰尼斯·别列佐夫斯基在克里米亚事件后直接投俄。这一时期的乌军可谓毫无斗志。

面对武备废驰、兵无战心的局面,乌政府大量招安民兵,将他们改编为政府军,组建了“亚速营”、“顿巴斯营”等由狂热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部队。其中有些人怀有“反对一切”的极端思想(反俄、反波兰、反犹太……),自称是二战期间班德拉武装的继承人,因而被俄罗斯指责为新纳粹。需要指出,乌民族主义军队中有相当一部分骨干是俄罗斯族。

“亚速营”武装分子。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8)

这支新的乌军,在战斗精神方面远远超过了旧乌军。他们迅速赶到东乌前线,开始同顿、卢民兵交战。

(三)乌东长期战争

与此同时,顿、卢两地的亲俄民兵也武装起来,对抗乌政府军。这些部队得到了俄罗斯的少量支持,拥有坦克、重炮、防空导弹等重武器。其人员主要来自当地俄罗斯族和一小部分乌克兰族,也有来自俄罗斯的所谓“志愿者”参与。

2014年5月以后,乌政府军与顿巴斯民兵先后在顿涅茨克国际机场、马里乌波尔、斯拉维扬斯克等地展开战斗,互有胜负。由于双方都拥有现代化武器,同时乌东城市化率颇高,许多战争在城市中进行,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大批民众逃往俄罗斯境内或乌克兰腹地。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9)

最终,顿、卢民兵控制了两州法定领土的约40%,包括首府和主要工业区;乌克兰政府军控制了60%,并保有马里乌波尔等出海口。

虽然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2014年底结束,但双方此后仍持续进行炮击和小规模袭扰。

2014年底俄罗斯及亲俄武装控制区概图

(四)马航MH17事件

乌克兰内战爆发后,多国改变了原来途经乌克兰上空的航线。但国际民航组织并未下达指令,乌政府也仅关闭了9750米以下的空域,因此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经营的阿姆斯特丹-吉隆坡航线没有改变路径。

实际上,乌东地区交战双方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空战和防空作战,当地空域早已不安全,部署了大量防空导弹。敌我识别不清的情况下,民航客机极易成为攻击目标。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由波音777客机执飞,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途经顿涅茨克上空时,遭到一枚“山毛榉”防空导弹袭击,坠毁在顿涅茨克民兵控制区,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0)

事故的原因虽然十分清晰,但追责却非常困难。“山毛榉”作为原苏联制式防空导弹,俄、乌、乌东民兵都拥有这一装备。俄、乌指责是对方击落了客机。乌在2001年有误击落俄罗斯民航客机的“前科”。俄在事件后马上放出假的卫星图“证明”乌是肇事者。客机坠毁地点在乌东民兵控制区,民兵首脑还曾发推特称“击落一架安-26运输机”,后又删除。

由于大多数遇难者是荷兰人,所以事后国际调查由荷兰主导,美国(飞机制造商)、马来西亚(飞机拥有者)、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都参与了国际调查。调查过程中,各方扯皮严重,现场调查困难重重,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面临讨价还价,最终未能作出事故责任方的明确结论。后来,一些遇难者家属及当事国又向俄罗斯提出国际诉讼,也没有得出令各方信服、或者说满意的结论。直到今天,马航MH17事件的责任至今仍是一盘糊涂帐。

(五)诺曼底四国会谈与明斯克协议

2014年6月6日,法国主办纪念诺曼底登陆70周年活动。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出席。四方利用这一机会,启动了围绕乌克兰问题的谈判。因此,乌东问题谈判统称“诺曼底模式”。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1)

第一次诺曼底会谈明确了俄、乌应通过谈判而非战争解决问题。不久,俄乌之间就开始了直接会谈。双方围绕乌东政治地位、乌东武装地位、停火时间地点等问题举行了无数磋商,终于在9月5日达成了《明斯克协议》

但是,落实《明斯克协议》十分困难。乌东武装和乌政府军都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双方持续不断相互炮击,并争夺顿涅茨克国际机场等战略要点。2015年1月,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宣布停止执行《明斯克协议》。

经过诺曼底四国外长2015年1月22日紧急磋商,俄乌同意就停火开展新的谈判。2015年2月12日,四国外长签署了《明斯克协议2》,或称《新明斯克协议》。2月15日起,交战各方根据协议要求停火,从前线撤出重武器,并交由欧安组织监督。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2)

(六)从未结束的冲突

虽然《新明斯克协议》成功签署了,并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赞赏,但已经杀红了眼的武装分子并不会轻易停火,双方政治领导人也仍希望通过战争取得更大的优势。因此,双方此后冲突始终不断。现代武器的射程,也决定了从前线撤下重武器的意义十分微弱,因为撤到后方的武器仍然能够打到前线。

此外,顿、卢内部形势也不稳定。尤其是在顿涅茨克,武装分子之间发生内讧的消息时有所闻。2018年8月31日,顿涅茨克“总统”扎哈尔琴科被炸弹炸死,普希林接任“总统”。当时恰逢该“国”“大选”前后,因此,尽管顿方指责乌克兰特工暗杀“总统”,但许多人相信他是死于内乱。乌克兰政府则干脆说他是被俄罗斯特种部队杀害的。

‍扎哈尔琴科被炸的咖啡馆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3)

三、乌克兰政权

(一)波罗申科当选总统

2014年5月25日,乌克兰举行“革命”后首次总统大选。在2014年街头政治中崭露头角的政客们粉墨登场,角逐总统之位。最终,彼得罗·奥列克西约维奇·波罗申科(Пе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Порошенко)当选总统。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4)

波罗申科1965年生于敖德萨州,是乌克兰族。80年代曾在苏军服役。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1986年起,借着苏联改革的东风,他开始经商,投身于咨询、贸易、证券等许多不同行业。他创建的糖果厂最为成功,收购了许多原国有企业,逐渐发展成“罗胜”食品集团,闻名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乌克兰富豪之一

这个好吃,甜而不腻,碎末很少,在独联体国家的朋友可以尝尝,我挺喜欢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5)

1998年,波罗申科投身政治,当选最高拉达(国会)议员。“橙色革命”期间,他积极支持尤先科,尤先科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当总理。但尤先科上位后,却选择了季莫申科做总理,令波罗申科十分失望。波罗申科在尤先科政府内历任国家银行董事长、外交部长,后来又在亚努科维奇手下当过经济部长。

2013-2014年,波罗申科积极支持“欧洲广场”运动,拿出钱财、物品支援“革命”,还冒险前往克里米亚试图说服当局不要脱离乌克兰(未果),得到了许多乌克兰“革命分子”的支持。

2014年5月,他以超过50%的选票一举当选乌克兰总统。

早在当选前,波罗申科就与其他一些政客作了交换,以换取他们不参加选举。结果,亲美派亚采纽克当了总理,激进派克利奇科则当选基辅市长。

(二)波罗申科时代的内政外交

波罗申科政权一成立,就面临极其严峻的内外形势。克里米亚入俄,顿巴斯反叛,国内亲俄派仍有残余势力,反俄派则争权夺利。乌克兰经济陷入危机,失业率高企,沦为欧洲最贫穷的国家。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6)

面对困局,波罗申科一方面采取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寻求加入北约、欧盟,反对俄罗斯;另一方面又照顾现实,参加诺曼底四方会谈,同俄方及顿、卢签署《明斯克协议》和《新明斯克协议》,结束大规模战争。

对内,波罗申科在西方“指导”下开展反腐,改革内政,扩大“自由民主”,推行“市场化”。结果乌克兰经济在波罗申科执政后期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是,亲俄派厌恶波罗申科坚持乌语政策、坚持追封纳粹分子,反俄派认为他反俄不坚决,两边不讨好。波罗申科作为一名官商,“腐败”是他这类人物与生俱来的标签,担任总统期间,他的财富更是增长了数十倍,而这是所有民众都讨厌的。加上政府内派系林立,总理亚采纽克等高官并不听他号令,许多政令不出基辅,对俄、对西方外交也不顺利,民望持续下跌。2014年才高票当选总统的他,到2015年已经只剩下17%的支持率。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7)

2019年9月,波罗申科第二次参加总统大选,试图取得连任。结果,第一轮选举仅获16%选票,居第二位,进入第二轮选举。第二轮选举只有他和泽连斯基两位候选人,但波罗申科还是只拿到了24%的选票,黯然退场。

(三)泽连斯基

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泽连斯基,1978年生于乌克兰中部的克里沃罗格,有犹太血统。虽然他大学学的是法律专业,但从初中起就痴迷演戏,演技逐渐精湛,远胜于某些小鲜肉流量明星。大学毕业后成为专业演员。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8)

2004年,泽连斯基组织了“95区”表演团队,在乌、俄两国电视和舞台上频繁演出,逐渐成为知名演员。

2015-19年,泽连斯基主演喜剧电视剧《人民公仆》。在电影中,泽连斯基饰演的历史老师瓦夏,因一次痛骂当局、被学生拍下视频,成为网红。随后他被学生们推举着参加了总统大选,竟然当选。瓦夏组织了“人民公仆”党,刷新政治,改革国政,使乌克兰走上正轨。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19)

《人民公仆》反映了乌克兰民众对国家长久积累的不满。2019年总统大选中,泽连斯基以“政治素人”形象参加大选,按照自己在电视剧里展示的形象,把自己打造成乌克兰改革家,并将表演团队的骨干招入竞选团队,组织了“人民公仆”党。经过两轮总统大选,泽连斯基以高达73%的选票击败波罗申科,当选为乌克兰总统。随后他解散最高拉达,提前举行议会选举,“人民公仆”党一举夺魁,成为乌克兰执政党。

“瓦夏总统”扫射议会的名场面,发泄了乌克兰民众长久以来对政客的不满。民众恨不得真有个人,把这帮尸位素餐的虫豸全突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从未涉足政治的人能一步登天,当上总统。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20)

泽连斯基出生于俄语家庭,他的演出也都用的俄语。直到2017年,泽才开始认真学习乌克兰语。但这并未影响他在反俄情绪高涨的乌克兰赢得大选。

泽连斯基本非反俄派,事实上,他的演艺生涯相当一部分是在莫斯科度过的。2014年以后,反俄成为乌克兰的政治正确,泽连斯基积极主张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反对俄罗斯占据克里米亚及顿巴斯。他继续了波罗申科时代的整军备战,并申请加入北约、欧盟,虽然经常热脸贴冷屁股,但这也是他仅有的选择了。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大举进攻乌克兰。美国提出可帮助泽连斯基逃离基辅、去利沃夫避难,但被泽连斯基拒绝。这一举动对后来的战事颇有影响,鼓舞了乌军的士气,令俄军突击基辅行动受挫。目前,战事仍在持续。可以肯定的是,战争过程和结果将直接影响泽连斯基的历史定位。

开战以来,泽连斯基不刮胡子、不换衣服,扮演起了“硬汉”形象。由于他坚守基辅,已然在不少乌克兰民众心中成为“民族英雄”。

俄乌局势文字版24小时滚动(俄乌局势的来龙去脉)(2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