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古今辉映城乡共荣)

进入2020年,社旗迎来新时代发展的高光时刻——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古今辉映城乡共荣)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进入2020年,社旗迎来新时代发展的高光时刻——经省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全县76.9万人民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他们在1203平方公里土地上演绎出彩的新时代华章。摆脱贫困、谋求幸福,百姓富裕、全域富强,曾是社旗广大干部群众心怀热望并孜孜追求的最大梦想和共同行动。

脱贫攻坚是政治责任,全面小康是民心所向。社旗切实按照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大要求,在新起点上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统筹古今挖掘资源,鼓励返乡创新创业,跨越鸿沟共同富裕,在艰苦奋斗中探索出一条符合社旗县情、富有社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县委书记余广东表示,迈入新时代,我们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全局,把握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创业强动力,描绘古韵新城、美丽乡村的时代长卷,倡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又知荣辱的时代新风。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走进社旗,我们尝试着从时间、空间和精神三个维度来解析其高质量发展路径,尝试着从“投入结构”“产出效率”“发展水平”“协调平衡”四大类别20个指标,考量衡量全县高质量发展体系。回望从贫困走向富强的社旗来路,我们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高质量脱贫中看到了“千锤百炼始成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不只是数字的变化,更是发展“含金量”的提高,更看重质量与效益的提升,更看重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更关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古与今:古镇新城相辉映

古镇、水乡、酒城从古今两个相对的维度出发,在赵河两岸形成巨大张力,成为当下和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

社旗巨变始自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产业与县城的发展从初期互动到中期交融,县域发展迅速实现了弯道超车,“社旗之美好似就是一夜之间的事儿”。

发展无止境,跨越需接力。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直面资源短缺的现实,把挖掘独特的文化底蕴作为最大富矿,把全县发展视野拉回到明清古镇作为再出发原点。县长张荣印说,特别是县城建设中,实施以时间换取空间的发展战略,决心恢复赊店古镇的辉煌胜景,着力在“古”上大做文章。

古镇,“古”得经典,文化铸魂生态打底,让赊店古城宜居宜游。

赊店镇,因刘秀“赊旗访将,起师反莽”得名,拥有19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2010年8月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被评为河南首批六大示范区之一,社旗将其定位“中原明清第一古镇”,全面恢复“72条古街道分行划市,36条胡同商铺林立”的胜景。

这些年来,社旗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升级改造山陕会馆、福建会馆、火神庙;恢复厘金局、广盛镖局、蔚盛长票号、刘记酒馆和7个特色古民居;建设古镇主体博物馆瓷器博物馆、赊店文化广场、山陕会馆广场;仿古改造了永庆街、瓷器街、西阁内街等23条街道,在“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具有九座城门的古寨墙”遗址上,恢复1200米城墙和迎旭门,基本恢复了古城核心区域古色古香的明清历史风貌。同时,精心包装“全国保存完好的水陆码头古遗址”,打造“中原水城”,使炳文门、文明门雄风再现,“乘船过水门进古镇”!

创建5A级景区,古镇大放异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泊介绍说,古镇看点越来越靓:核心开发区域,南有厘金局、北有山陕会馆、中间有特色景点;古码头开发区域,重建观音阁、修复石门街、建设码头博物馆和滨河展演馆;赵河古航道开发区域,拟建水上竞技场、酒文化沙滩公园等;景区入口开发区域,布局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古镇一游,尽可看明清市井百态,品商业诚信文化;晴日水上冲浪竞技,夜游灯光桨影古赵河,让游客吃住方便、游购舒心!

新城,“新”得现代,赊店老酒三产融合,让老酒新城宜创宜业。

“花香酒香满园香,中原名胜数酒乡。小桥流水映亭榭,修竹茂林藏鸳鸯。洞中珍品馏霞露,湖上碧波连月光。客游此处叹观止,诗画风景似苏杭。”在今年1月1日发布的“赊店·酒乡诗”中,《酒乡》如此吟唱新落成的赊店酒乡小镇——从山陕会馆出发,沿着红旗路向西,穿挹爽门,绕北高杆灯,约3公里后跨赵河,抬头便见酒香小镇雕梁画柱的东大牌坊。

潺潺赵河进入社旗,陡然东拐再南下,像一条锦带将县城拥揽在怀。赵河以西便是赊店酒乡小镇,规划5000余亩,一期建成九街六巷十二胡同等旅游服务街区,二期建设以健康服务休养宜居等休养街区为重点。目前,建成区接近300亩,老酒酿造体验区基本建成,环山地下酒窖中原独有,商业街区江南园林风格,亭台楼榭倒映水中……游走其间,令人忘情,辨不清花香浓,还是酒乡醇。

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森林表示,酒乡小镇以文为魂、以产为骨、以旅为形,以酿造与工艺为特色体验,发展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形成既恢宏大气古朴典雅,又精美绝伦赏心悦目的文产旅一体化互动发展,打造文化传承、工艺体验、游娱观光三位一体的“中原第一酒镇”。未来,赊店“酒乡小镇”力争建成行业和全国一流的酒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古镇与新城从古今两个相对的维度出发,在赵河两岸形成了巨大张力,成为当下和未来社旗发展的巨大空间。明清古镇、中原水乡、现代酒城,琴瑟和鸣,奏响出文、商、旅、产、城一体发展的现代新韵。

城与乡:游子回归兴村镇

人才回归,他们不仅带回有形的产业、资金,还带回“看不见”的城市管理理念、工业企业文化和生产组织新方式

与县城秀美并重,乡村建设是县域治理的另一个主阵地。

“靠谁建设,靠谁发展?”由于农业效益长期低下,社旗乡村建设的瓶颈在于缺乏人才,导致农业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推进迟缓。乡村实践一再证明,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人”是第一资源,人才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人都去哪儿了?75万社旗人,在外务工人口超10万!

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全国背景下,社旗共识由此达成:把人才和回创工作作为全县重点、一号工程来抓,用硬手腕打造软环境,把软环境打造成硬实力,吸引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创业兴业。从前,社旗人为了尊严和体面不得不背井离乡,而今他们为了情结和情怀从北京、深圳、上海、郑州等城市归来……乡村振兴,必先兴人,人才、人力、人气,一个也不能少!

1977年出生的李晓军,如今是社旗县返乡创业榜样,也是李店镇产业扶贫榜样。

2008年,经历15年兵营历练之后,在京城创业直至2016年。在家乡创业呼唤声中,他带着创富项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历经10年筛选、试种成功的中科101杂交构树,回到李店镇,在梁岗村荒坡上建起全县首家构树扶贫产业基地,探索构建杂交构树“林、料、畜”一体化全生态畜牧产业链,推行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两年后,李晓军在梁岗村、超志王村、栗盘村一口气流转土地1200亩,打造构树示范田,建成饲草站、育苗大棚和湖羊养殖场。

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公司 示范基地 合作社 农户”模式发挥效益,构树扶贫基地让300余户贫困户得到持续分红和帮扶。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将其作为扶贫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其带贫模式和有益启示——产业扶贫的途径在龙头带动。

人才回归,带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乡、智力回哺,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电商达人”归来,社旗“土货”飞海外。2018年4月,从郑州航院毕业的曹芳,在省城打拼8年后回到饶良镇,成立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程洼服务站,组织乡亲们加工包装艾草、夏枯草、菊花、细杂粮等上网销售。对于贫困群众,她“有求必应”,按市场价敞开收购。

“带富达人”归来,社旗“花儿”香四海。李富文回到郝寨镇投资创办文鑫花业,通过“扶持办厂”“工厂就业”“散户加工”三种方式,建成10家仿真花扶贫车间,建成回归创业培训基地,快速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25个村400多个贫困家庭从事仿真花加工脱贫致富,留守妇女成为熟练工,每月赚得三四千元。

“创业达人”归来,社旗“蔬菜”供南方。2010年,姜永辉从深圳回到社旗创办永辉薯业食品有限公司。之后,在苗店镇创办了安菜达蔬菜基地,常年劳动用工超过400人,季节性用工3.5万个工日,带动数百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收获季节,新鲜蔬菜装入冷链车,每天上午8点发车,次日10点运抵深圳,午饭时即可上餐桌。

社旗“蔬菜”成品牌,引来“寿光菜王”金凤凰。2018年,山东寿光张兴圣率领满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在李店镇狮子庄村建设约1800亩蔬菜产业园区,集育苗基地、展示基地、产业基地为一体,“让社旗蔬菜与山东寿光齐名,带领更多蔬菜种植大户、贫困户共同富裕”,力推全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

再造创业生态,重构产业形态,返乡创业人才耕耘在社旗大地上。2019年底统计显示,全县返乡创业人员已达2800人,带动3万余人就业,新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土地流转和规范化托管辐射带动全县80%以上农户。

当然,随着人才回归,他们不仅带回有形的产业、资金,还带回“看不见”的城市管理理念、工业企业文化和生产组织新方式。县人才办数据显示,2018年换届时,有158名回创人才申请参加村两委换届竞选,最终95名回创人才在全县13个乡镇(街道)顺利进入村两委班子,7人顺利当选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

游子反哺家乡,城市带动乡村。随着返乡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快速回归和有力支撑,社旗乡村日渐富美。

富与贫:志智双扶奔小康

唯有从贫困群众内心深处破除不思进取的思想顽疾,才能从根本上脱贫摘帽,实现真正脱贫、长久脱贫

消灭贫困,是共产党人的时代使命。

跨越贫富鸿沟,扶贫先扶志,是社旗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率先探索和制胜法宝。

“种地嫌收入低,打工怕出远门,创业怕有风险,干活儿怕苦和累……”早期进村入户,队员们先是发现有些贫困户“屋里屋外脏得无处插脚”,更有甚者有人“争着当贫困户”。带队县领导感叹,决不能让“等、靠、要”成为扶贫的“软肋”,决不能把贫困户变成“扶不起来的阿斗”,变成“懒汉”和“懦夫”!

庄子说过,哀莫大于心死,极言心死冷如灰的沉沦。如何帮助那些希望泯灭的乡亲们走出“人穷志短”困境,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唤醒复苏心的生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社旗唯有从贫困群众内心深处破除不思进取的思想顽疾,才能从根本上脱贫摘帽,实现真正脱贫、长久脱贫。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用心。2017年4月,县领导从兰考“爱心超市”里找到了“灵感”:扶贫先扶志!当年8月,在李店镇、桥头镇和赵河街道选择4个贫困村试点,推出扶贫扶志“初心屋”,开启全县扶贫扶志大幕。试点验证了制度设计的成效,4个、18个、85个、102个……“初心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迅速铺开。

接着,在“一设”(“初心屋”)基础上,全县贫困村开展“两评”,即评选“文明贫困户”、评比农户环境卫生,再发布“四榜”,即贫困户进步榜(红榜)、贫困户退步榜(黑榜)、农户环境卫生先进榜(红榜)、农户环境卫生落后榜(黑榜)。连续4年,乡村两级“初心屋”实现全覆盖,开展“两评”活动万余场次,发布“红黑榜”776块,投放奖品价值1000余万元。

从扶志到扶智,从“富裕”到“富足”,社旗做法得到省委书记王国生的高度称赞,并号召“借鉴学习”。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和文明户‘星级评比’等做法……”

当志智双扶进入“普及模式”,社旗脱贫攻坚“提挡加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脱贫之星”,“等靠要”消极思想慢慢退出,脱贫渴望成为增收致富的原动力。于是,便有了令人敬佩的“脱贫之星”——

周同发,今年44岁,晋庄镇陈建龙村周转堂人。2003,他在山西煤窑一场矿难中失去右腿,腰椎受损导致左腿肌无力,且没拿到任何赔偿。就在他人生至暗时刻,妻子离家出走,年迈父母双双离世,只剩下不到7岁的女儿、一座空荡荡的房子。“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人生只剩下煎熬。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周同发在众人帮助下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一切从“不躺着”开始——在家,用齐胸高的梯形钢管落地架,撑着来回挪动;下田,用四轮板车驮着,在地头用手撑起上身一点点挪,除草、追肥、打芽子;出门,开着手动力三轮轮椅车。2017年,他张罗好自家6亩半责任田,还租赁邻居两亩多地。2018年,他尝试着在5亩多麦地中套种上西瓜。

如今,女儿大学毕业,光伏发电能分红,到户增收有补贴……迎着满屋子的阳光,他笑得无比灿烂。

在桥头镇姚营村,吴根成一家有着特殊“标签”,三口人年岁加起来将近200岁:父亲吴六昌85岁,走路靠拐杖;哥哥吴合山58岁,行动靠“挪”,动一步挪四指远;吴根成54岁,走起路来一高一低,出门依赖电动三轮车。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脱贫路上“不靠卖惨吃皇粮”,没有“躺倒挨锤等小康”。靠着吴根成这个唯一“硬劳力”,养了4头牛,种十几亩花生,照料父兄生活起居。农闲时分,义务为乡亲们理发刮须,被称作“最美剃头匠”。2017年至今,吴根成一家靠着“勤劳致富、脱贫光荣”,被评为“脱贫致富先锋模范户”,成为全县志智双扶的模范家庭。

“先富帮后富”,社旗创业成功人士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去冬,35岁的黄建军回到家乡太和镇刘岗村,加宽水泥路、安装路灯,拟修池塘、建健身娱乐广场,匡算下来超过300万元,“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脱贫”。

对于时代奋斗者,时间将会予以馈赠。到2019年底,全县85个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以古厚今,以城兴乡,以“富脑袋”促“富口袋”,社旗发挥了文化资源优势,打出了地方特色品牌,厚植人才沃土,促进城乡振兴,增添发展动力,无愧于奋进的新时代,无悔于人民的新期待。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进入后脱贫时代,社旗将继续以改革作笔、创新铺纸、实干落墨的作风,探索县域治理“三起来”,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热情梦想在这片朝气蓬勃的土地上精彩绽放。

社旗,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全媒体记者 贾林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