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

“代购”对于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的人来说,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代购,释义为代理购买。通俗意思就是找人帮忙购买你需要的商品,它可以高效率的节省我们的时间成本。其实,代购一词,听起来好像是近些年才诞生的新鲜词汇,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代购这一行业就已经做的风生水起了。

那么代购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以下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1)

一、“代购”文化的起源

说起“代购”文化,最早的代购发生在汉朝,当时的“代购”也是需要缴税的,而且它也像我们当代的“代购”一样,需要缴纳各种税,不过,它的缴税过程却比我们要复杂的多,它要面临各国之间通关文牒等重重关卡,这使它的代购历程更加的艰辛,也需要更长的时间。但对比当代的代购,古代的代购要比我们现代要更加的有意义,古代“代购”并不是以钱为主,它大多是抱着文化交流的态度来进行的。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2)

二、中国“代购”第一人——张骞

中国有句古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指的就是经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的三朝元老“飞将军”李广。他作为汉朝战功卓著的将领,到死都没有被封侯。而张骞却凭借出使西域的功劳,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一行人进入河西走廊时被匈奴单于扣押,张骞在匈奴待了几年,趁匈奴内部发生叛乱趁机逃了出来。

他逃到了大宛,喝到了美味的葡萄酒,吃到了甘甜的葡萄,还见到了胡桃(即核桃)和胡麻(即芝麻),并且把这些东西带回了汉朝。此外,张骞还带回来了芫荽、胡椒、大葱、蒜等今天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西瓜、甜瓜、无花果、开心果也都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果。

张骞还从今天的土库曼斯坦给汉武帝带回了著名的汗血马,《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汗血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非常适合汉朝骑兵与匈奴作战,汉武帝对此十分满意,封张骞为博望侯。

骆驼、狮子、鸵鸟等物种都是沿着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包括西方的音乐、舞蹈、雕塑、杂技也是这个时候陆续引进的。这就是我们“代购”的辉煌的开端。

张骞作为中国“代购”第一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张骞凿空西域”。这一次史无前例的代购,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的餐桌“舌尖上的美食、脚尖上的舞蹈”,从汉代就开始变得丰富多彩了。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3)

三、找代购?来大唐

等到了唐朝,我们的“代购”文化发展的更加迅速,大家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王朝之一,它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空前的繁荣。

并且唐朝的历代帝王也像前朝的帝王一样,极其热爱香料,但由于唐代资产雄厚,贸易发达,所以,唐代的帝王对香料的品级和数量的要求和需求,比前朝的帝王要多的多。在唐朝,无论是达官显贵上层人士,还是贫民百姓,他们对香料都有极大的追求。

《外台秘要》记载,唐人用多种香料制成香丸佩戴胸前“沈香、青木香、安息香、白檀香、苏合香、龙脑香、丁子香等”制成“吃力迦丸。”

总而言之,当时香料非常好卖,这也促进了第二个“代购”能人横空出世,他就是,他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万州大首领兼大奴隶主和海盗。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4)

据《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载,“若芳每年常劫波斯舶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 就这样冯若芳屡屡得手,成为了代购香料第一人!

而唐人不仅找香料代购,还进口“胡姬”来供男人享乐。这些“胡姬”们在进入唐朝之前,都要学习歌舞、要会弹筝鼓瑟、还要会酒桌上的各种游戏、酒量也要好。因此当她们来到大唐,不仅带来了奔放热情的异域风情,还带来了独领风骚的西域歌舞。胡人通过出售“胡姬”与唐朝政府交换丝绸和香料,这样互利互惠的“代购”在唐朝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5)

四、太监也能玩转“代购”

要是说张骞是中国“代购”第一人,那么把“代购”做到顶峰的第一人,则非明朝的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莫属了。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开启了东至亚洲琉球、菲律宾、南至莫桑比克海峡、好望角的一次环球旅行。在这次“海外代购”中,郑和带回了木材、香料、颜料、布帛、翡翠、以及各种热带植物等等。同时也交换了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郑和还为明成祖带回了长颈鹿,长颈鹿首次出现在宫廷上,明成祖非常高兴,称之为祥瑞之物——麒麟。

郑和下西洋“代购”的最珍贵的莫过于香料了。在郑和下西洋之前,胡椒一直是珍贵的调料和药材,只能供给王公贵族使用,普通人千金难求。

郑和下西洋经过东南亚国家,发现这里的胡椒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根本就不稀奇,于是郑和将这些胡椒大量“代购”回中国,使得每个百姓的餐桌上都有了胡椒,胡椒不再是珍奇之物。郑和还到达了盛产香料的尼马鲁古群岛,波斯湾和红海,带回了著名的龙涎香、伽蓝香、檀香等各种香料。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6)

四、清朝与民国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地方只有广州,这些地方慢慢发展起来,人称“广州十三行”。

在广东潮汕地区,自康熙年间,人们就在港口等待着三天来一次的船只,给他们“代购”来所需的生活用品。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汕头人把代购来的货物在集市上出售,建起了各种商业行当,形成了大规模的集市。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民国政府政策的宽松,潮汕地区“代购”业非常发达,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而民国时期的文人雅士们,一个个西装革履,尽显绅士风度。这也与长期的“海外代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有关。

古人购物图鉴(原来古人也爱代购)(7)

总结

与宋代的“外卖”文化一样,古代人也早就有了“代购”,为了把我们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他们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古人们对“代购”事业的热衷,造就了今天的各种美食、文化、服饰、医疗方面的交流,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功表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