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

2018年暑假《陪读妈妈》上映,它向观众解读了“陪读妈妈”这一弱势群体团体的生活与迷茫。她们放弃自己的事业,忍受与丈夫分离之苦,背井离在异国他乡陪伴孩子学习,但是 生活的考验层出不穷让她们备受煎熬:语言沟通难题、孩子叛逆问题、文化差异冲突、拮据的经济条件……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1)

这部影视剧非常深刻剖析海外陪读妈妈的困境,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剧中,当罗盼因为网络舆论对于自己的嘲笑精神处于崩溃边缘。在胡媛媛、陈莉莉、夏天的支持下,丁一一、戴安娜与杨洋决心用“交换”治愈罗盼心理疾病。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2)

“交换妈妈”折射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巨大影响。罗盼的心理疾病导火线是网络非议,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妈妈陈莉莉的教育理念,她以爱之名的亲情绑架从精神上给予罗盼巨大的压力让他无法喘息负重前行。“交换妈妈”企图用“交换”来治愈这种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伤痛。

1、夏天妈妈用“轻推”挖掘罗盼潜能

罗盼的新妈妈夏天19岁就来到温哥华独立打拼,她的教育理念更偏西方化,认为父母与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倾向与孩子做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在夏天妈妈的身边罗盼从小心翼翼愁眉苦脸到落落大方自信满满,他的“病”好了!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3)

当罗盼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却默默看的时候,夏天妈妈会用“我们试试”、“没什么不可以”轻轻推着他往前走。她用体验教育带领罗盼挖掘潜能建立信心,手把手教罗盼开车让他明白很多事没有那么难;带罗盼练习拳击用运动缓解学习压力;鼓励罗盼学习国际象棋,与职业选手对弈。夏天妈妈肯定罗盼努力与天赋,对于他每一点进步给予积极回应,她的这种教育方式让笑容重新回到罗盼脸上。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4)

《麦兜我和妈妈》麦兜与罗盼一样是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宽敞的大房子住,没有数以亿计的家产需要继承,父母靠着辛勤工作养育孩子。

与陈莉莉不同,麦兜的妈妈不会用生活的艰苦逼迫孩子学习,哪怕没有条件出国旅游,麦兜妈妈也会带着行李箱精心准备一场异国旅行,在廉价的酒店内营造异国他乡的特色,穿着和服品尝着日本特色美食寿司,带着太阳镜穿着沙滩鞋体验一回海边度假……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5)

麦兜妈妈用这种方式对麦兜进行体验教育。在潜移默化下,麦兜勇于表达,勇敢自信,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侦探。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正是这样才造就了教育理念百家争鸣的盛况,然而所有的教育理念殊途同归是为了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苏格拉底曾说,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父母的责任是守护孩子,尽可能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体验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唤醒沉睡在孩子身体里的潜力。

2、莉莉妈妈用“关爱”给杨洋安全感

家庭条件优渥的杨洋叛逆乖张,表面上是个三好学生,但是与妈妈刘媛媛就像之间似乎隔了个太平洋,风平浪静的海面下暗藏波涛汹涌。媛媛妈妈的心藏得太深,独自承受破裂婚姻带来的痛苦让不明真相的孩子对自己误会重重。他以为的是爱,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6)

莉莉妈妈的一碗西红柿鸡蛋面让他高兴坏了,直夸“妈,这太好吃了”。在杨洋的心里,高级的料理不及妈妈用心做的一碗雪菜肉丝面,中国的咸鸭蛋代表的是家乡的味道。父母总以为能够瞒过孩子的眼睛假装恩爱隐瞒破碎的婚姻,可是敏感的孩子早已经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察觉异样,各种各样的揣测让孩子丧失安全感。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7)

《变形计》许多“问题少年”在城里作威作福,乖张暴力,可是“交换”后他们的问题不药而愈了。在单纯的乡村,“交换爸爸妈妈”用质朴的爱填满了他们那颗空洞的心,虽然粗茶淡饭,没有丰富娱乐活动,可是简朴的生活却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让他们安全感满满。

昂贵的玩具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龙应台曾说,父母如同食物是有保质期的。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在不知不觉中,他已到了需要离开的你年纪。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陪伴是世间最好的礼物。哈佛心理学家吉尔博特就曾说过,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3、媛媛妈妈用“规则”给予丁一一自由

李娜对于丁一一的教育可谓是严防死守,“这也不许,那也不行”。为了反抗李娜的专制,正值青春期的丁一一做出了许多“出格”的事情,如假意殴打同学企图被退学。他想获得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在国内读书还是国外读书。

在李娜眼里丁一一就是个不省心的熊孩子。可是,其实丁一一很优秀,他乐观开朗,头脑灵活,玩个游戏就能获得一等奖,拥有自己的音乐天赋。这些“优点”在妈妈李娜眼里都是“缺点”,爱玩游戏变成不务正业的贪玩不学习。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8)

媛媛妈妈用“规则”给予孩子适当自由。她清晰表达了游戏规则“每天是有游戏时间的,但是要给自己留两个小时复习功课”。这种方式对于游戏高手丁一一来说更容易接受。因为任何游戏想要通关,必须遵守规则。在规则之内你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9)

纪录片《零零后》池亦洋,这个班里的“差等生”,老师眼里的“熊孩子”最后成为为国争光的优秀橄榄球运动员。这其中少不了幼儿园老师与父母的支持与鼓励。在游戏规则内,让孩子尽情发挥自己所长,他会给你想不到的惊喜。

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归,无规矩不成方圆。“熊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缺乏规则意识。建立好游戏规则,熊孩子的爆发力让人震惊。与此相反,过分溺爱无界限只会养出白眼狼。如果不能熟读规则,哪怕你实力惊人最后只能红牌出场根本无法向世人证明自己有多优秀。

如何对待交换教育?
  • 交换孩子:用交换心态对待“问题”孩子

中国的父母习惯了用放大镜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用显微镜看自己家孩子的缺点。对于孩子优秀成绩与表现熟视无睹,不断泼冷水,甚至吹毛求疵,久而久之,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普遍会自卑,因为害怕失败嘲讽逃避挑战。

曾经疯传朋友圈的父母陪写作业的心态,有人气得脑溢血送急诊;有人伤心过度只能心脏搭桥;有人河东狮吼咆哮连连……无奈之下只能用“是亲生的”来自我催眠重回心平气和。其实,父母可以用交换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孩子。

假设你是一名老师,孩子只是你的学生,你用专业的师生关系替代亲子关系,就事论事,不要夹杂太多的负面情绪。简化问题抓住本质,你会发现孩子需要的只是成长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升。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10)

  • 交换理念:学习不同的教育理念,取长补短

西方推崇快乐教育,东方推崇应试教育,各有各得优势,不能说谁对谁错。从古至今流传的棍棒教育真得不靠谱吗?可事实就是许多孩子的确是不打不成才,需要吃上一些苦头。《家有儿女》刘星长大后曾质问母亲刘梅:“哎,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吗?您就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就如同花朵,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莲花、秋天的菊花、冬日的腊梅。每一种花的养育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各自习性与花期也各不相同。如果生搬硬套所谓最好的教育方法,那么这朵花有可能在绽放前就遭受人为迫害香消玉殒了。

俗话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实是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因地制宜,集百家之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像父母爱情一样的家庭电视剧(18年的这部剧用交换)(11)

  • 交换家长:成长型家长才是治愈原生家庭伤痛的良药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原生家庭都有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是无可避免的。原生家庭的伤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成长,父母以各种借口推脱,孩子以受伤为名拒绝重新站起来。

阿德勒,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大家只看到了原生家庭之罪,却忽略了原生家庭之功,父母竭尽全力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在孩子与妈妈剪短脐带的那一刻,他们便成为独立两个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曾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说了算。原生家庭的伤痛可以治愈,也许时间会久一点,但是并非不可能。当你成为父母的时候,你的原生家庭由你说了算,是给予孩子幸福的童年还是不幸的童年,选择权在你的手中,你觉得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