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

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代表之一,一直反对宗教封建制度政权追求自由信仰和精神独立,虽历经坎坷,但其追求自由的思想成为欧洲人乃至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小说耐人寻味,发人生省,通过小说情节的叙述,阐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其中小说《老实人》就是其比较著名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既讽刺了现实宗教及社会的黑暗又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本文通过赏析一代文学巨匠伏尔泰《老实人》中“黄金国”这一意象来了解其憧憬的理想世界。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1)

一、“黄金国”是讽刺现实黑暗的“利器”

1、“黄金国”是伏尔泰黑暗现实经历中的一处圣地

伏尔泰大半生颠沛坎坷,曾因为不满宗教教会制度对当时贵族持有看不惯的态度,因此得罪了很多上层人士,并因此曾入狱在狱中待过一年。遭受了社会带给他的苦难,他的人生经历也十分坎坷,他曾辗转于法国、英国、德国、瑞士,到处都遇到麻烦,几乎无栖身之所。直到一七五五年他六十一岁时,才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上的佛尔纳买了一块地产,算是有了个定居之地。

尽管伏尔泰多数时光都是在辗转漂泊中度过的,但正是在这漂泊流浪中,使他更加坚定对自由精神的探索和对理想世界的的向往,而其小说中的“黄金国”就是其对心中理想世界的描绘,是安放漂泊流浪身心的圣地。

2、“黄金国”讽刺现实社会中金钱欲望的泛滥

《黄金之国》在《老实人》这本小说三十章仅占两章。篇幅虽少,却极引人注目。这儿是浑浊天地中的小块清明世界,茫茫荒漠中的一小片绿洲。在“黄金国”里泥土是黄金,石块全是宝石,但人们却视之若泥土,都将其视为平常之物,一点也不认为其稀奇珍贵。表现出“黄金国”里的人民对金钱没有欲望,完全脱离金钱的操使和控制。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2)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民沉浸在金钱的诱惑之中,往往为了利益和金钱做出一些违反人性道德的行为。对金钱的对人的控制有更深切的认识。尽管他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分子,也曽经想方设法地赚钱,但从道德的角度出发,他又深感金饯之危害。他所写的 “黄金国"国民对黄金的态度,正表明了他的愿望。他企图把人们从金钱的控制下解脱出来.然而,除了高度自律的“黄金国”国民,谁又能得到这种解脱呢?

3、“黄金国”讽刺现实封建宗教的荒谬和残暴

在《老实人》中作者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里斯本地震,3万名男女老幼被压死。为了根治这天然灾害,宗教裁判所就要活活烧死几个人,而活活烧死这几个人的原因是为了清除异教徒,来祈求上帝造福人类,使地震不要再次发生。

还有传授给主人公“世界一切皆十全十美”理念的老师邦葛罗斯险些被宗教裁判所吊死,理由是什么?很简单,因为有一天邦葛罗斯和两个有异教嫌疑的人说了话,并“听的神气表示赞成”。类似的事件,令人啼笑皆非。在这里,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宗教的残酷、专横。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3)

伏尔泰憎恨教会,他把对宗教的狂热视为社会的灾难。他提倡自由信仰,因而,他一生却饱尝宗教的迫害。路易十五的王后去世时,曾经下令要惩罚伏尔泰的“不敬神明之罪”。尽管如此,伏尔泰依然向往着和追求着精神上的自由,并用手中的笔墨抨击着黑暗残暴的教会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二、“黄金国”是寄托精神理想的“乌托邦”

1、“黄金国”寄托了对美好社会生活的愿景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虽然怀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但现实中却找不到开明的君主。现存的世界毕竟是不完善的,黄金国又是那样的虚无缥渺,怎么办呢?老实人没有动摇和绝望,他进行了新的探索。小说中的另一个人物马丁,是一个典型的悲观主义者。面对黑暗的社会,马丁认为“人天生只有两条路:“不是在忧急骚动中讨生活,便是在烦闷无聊中挨日子”。老实人不同意这两种理论,他建议应从劳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4)

在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写老实人死里逃生,几经悲欢离合,最后和居内贡结了婚,并和他们的同结成一个小团体,在一起生活。他们买下了一小块土地,分工负责,进行耕作。这时候,老实人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结论:“只有工作,才能使人类免除三大灾害——烦恼、纵欲、饥寒。”这个结论,既袒露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也是作者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医治方案。

伏尔泰还把 “要紧的还是种我们的园地”这句名言作为全书的结束语。诚然,埋头工作,独善其身,这种思想谈不上是革命的,也根本不是什么救世良方。但作为医治不合理的社会方案,它显然比对开明君主的幻想来得踏实一些。在当时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社会风气腐败恶浊的历史条 件下,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这种积极入世进取的精神对当今现实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启蒙教育作用的。

2、“黄金国”描绘了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蓝图

法国是西方较早进入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之一 ,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法国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就有了长足发展。历史上许多国王实行的都是重商主义政策。因此 ,在伏尔泰笔下的“黄金国”里,已经显露出近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可见尽管“黄金国”是理想 的产物,但它的立足点无疑还是当时的现实。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5)

在伏尔泰的笔下,“黄金国”则完全具备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要素。在“黄金国”实行的是积极有为的管理方式。人们自小就要接受教育 , 就要具备纯真的宗教信仰。由于国王贤明,因此 ,国家管理有序,政治清明,国王广纳民意 ,对百姓“优礼有加” ,享有崇高威望。在这里,所有国民地位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黄金国”里人人都注重消费,因此,大街小巷乐声悦耳动听,餐厅酒楼佳肴精美异常。这里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所以商业繁荣,交通发达,物品充足。 这里重视“国”的概念。只是国家不必设立法院、监狱等机关,因为人们都不会犯罪,不会打官司,人人自由,个个安乐 ,是片真正的王道乐土。所有这些无不透露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气息。可以说,“黄金国”表现的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理想蓝图。

3、“黄金国”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伏尔泰所憧憬的理想世界,首先一条是没有金钱的统治。这里只信仰一个上帝,但并不履行诸如祷告之类的宗教仪式,因为不必有特殊的赐物,需要的一切自然已经给予了。这是一个更加简单和天真的社会,甚至不需要宽容,因为人们的想法几乎是同样的。老实人康迪德要求看看法庭,回答竟是没有,因为人们从来不打官司… …就是说 社会已经是公正的了,所以人们从不抱怨,不需要法庭保证它。又问,是否有监狱,回答:无。就是说,没有恶不需要惩治机构。

伏尔泰人生(伏尔泰在老实人描绘中的)(6)

黄金国

在这个世界中,人人安居乐业,人人享有自由,物质丰富,科学发达,没有法院,没有监狱,没有专制手段。小说中关于“觐见王上该用何种礼仪,招待老实人的大臣说在黄金国国王和子民们相互尊重,觐见王上不需要任何礼仪,而且只要坦诚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国王都会认真考虑的"的一段话,既讽刺和抨击了封建等级制度存在的冗杂多余的礼仪和虚伪黑暗的教廷制度,又赞扬了黄金国国王平等真诚的礼节和高度的文明修养

三、总结

伏尔泰一生历经坎坷和磨难,经历了新兴资本主义和封建传统宗教制度的碰撞。其既体会了封建传统宗教制度对人性的打压和抑制,也体会了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益处,因此必然会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其深刻的思想社会经历带来的思考。在小说《老实人》中出现的“黄金国”就毫无疑问的成为作者用来讽刺现实社会的利器,通过将小说里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情节进行对比,批判了封建宗教的黑暗和残暴以及金钱欲望的泛滥导致的灾难,可以说“黄金国”是其远离黑暗生活中的一处圣地和寄托精神理想的“乌托邦”。

参考文献:

1、《伏尔泰和他的<老实人> 》

2、《伏尔泰的中国乌托邦》

3、《“桃花源”与“黄金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