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

*文章转载自【上海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公众号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1)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2)

什么是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全球目前最常见的青壮年致残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全球约有250多万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有巨大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由赤道向两极呈梯度升高。亚非洲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中国目前缺乏完整的流行病学调研,估计患病率与亚洲人群相似。

简单地说,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疾病。在我们的中枢神经细胞外面包裹了一件“衣服”叫做髓鞘。如果髓鞘受到了免疫攻击,破坏了,就会产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就是脱髓鞘疾病之一。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3)

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见临床症状

多发性硬化的特点就是会反复发作。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几乎所有重要机能,因此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的症状, 每个人所经历的也不尽相同。

一些常见的症状如下:

● 反复发作的麻木、针刺感

● 急性出现的视力障碍

● 运动协调和平衡受损

● 肌肉力量下降和僵硬

● 震颤

● 言语能力下降、吞咽困难

● 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 这些症状如反复发作,就要警惕多发性硬化可能。

还有,如果你做了头颅核磁,医生告诉你脑白质有病变,尤其是脱髓鞘改变,你就要注意了。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4)

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与缓解

多发性硬化症由多个不同亚型组成,其中最常见的一类被称为复发缓解型,它约占全部多发性硬化症的85%。这一亚型的患者会在疾病过程中经历多次疾病复发与缓解。

第一次出现疾病复发时,我的情况非常严重。那段时间我完全失去了工作能力, 但不久后我似乎又恢复了过来。”

一位复发缓解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最初的复发经历。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了解下复发缓解型的特点,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该亚型的疾病进展。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5)

关于复发与缓解你必须要知道的几件事:

1 什么是复发期?

疾病最初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症状的这一现象,称为复发。复发持续的时间称为复发期,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不等。

2 什么是缓解期?

缓解期指疾病复发时出现的症状再次缓解的这段时间。这个时间段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在缓解期内,疾病症状会有明显好转,甚至可能完全消退。

我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出现了疾病复发?

如果你出现身体不适,怀疑是疾病复发,那么你需要尽快咨询专科医生或专科护士。他们会从以下角度进行判断:

● 症状持续至少24小时;

● 没有发热或感染性疾病;

● 离上一次疾病复发的间隔超过30天;

● 排除其他原因,比如药物不良反应等。

复发缓解型患者需要进行怎样的治疗?

对于复发缓解型的患者,主要有两种治疗方式:

激素治疗 — 激素治疗可以帮助你迅速改善症状。遗憾的是,已有研究证明激素治疗并不能减少疾病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永久性损伤,换句话说,激素治疗不能延缓疾病进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案。

疾病修正治疗(DMT治疗)— 疾病修正治疗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的损伤,从而显著减少疾病导致的肢体功能损伤,大幅减少疾病复发的次数,能够长期维持健康生活状态。目前国内拥有的DMT药物主要包括特立氟胺(奥巴捷)、干扰素等。你需要完整记录下每次疾病复发时的具体信息,比如出现的症状等。这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也便于专科医生或护士准确了解你的疾病进展。

以往国内多发性硬化患者没有疾病修饰治疗的方案,现国内已有标准的DMT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同时,为了更好的鉴别诊断,瑞金医院开设神经免疫专病门诊,对于疾病进行有效、标准的评估。

建立新的评估方法,拥有最先进的核医学评估技术。对于脱髓鞘疾病患者采取了标准、规范的治疗,建立健康档案。

并定于5月的“世界多发性硬化日”开展第一期网络患教直播,具体咨询神经免疫专病门诊。

门诊时间:

每周四下午:神经免疫专病门诊

周五全天:陈晟 副教授 专家门诊

• end •

晔问仁医已入驻知乎专栏、今日头条、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欢迎前往订阅。

如有相关问题需要提问,

或有感而发,

您身边若有工作在三甲医院的仁心医生,欢迎提供线索或者直接引荐。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多发性硬化最常见的两个临床特点(浅谈可治性疾病-多发性硬化)(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