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

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

文/任茂礼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广大华人圈和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1)

端午节

一、图腾祭祀节日说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形成相传在战国时期。所谓“端”,是“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午(五)月”“端(初)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据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节是起源于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2)

龙图腾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近代大量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部族——史称吴越族。古代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还有水上赛龙舟。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端午节。

二、纪念屈原说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3)

屈原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并力主联齐抗秦,但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楚怀王听信谗言,将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眼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屈原心如刀割,五月五日,终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汩罗江身死,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异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到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人们看见后纷纷仿效。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广泛深入人心。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4)

伍子胥象天法地建苏州城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即今湖北省监利市黄歇镇伍家场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终报父兄被杀之仇,一洗沉冤。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于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5)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端午节现场连线苏州市纪念伍子胥活动

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其实,伍子胥比屈原早200年,要说与端午节由来的关联,当伍子胥在先。而且,屈原对伍子胥赞赏有加,其在作品《九章》中,反复以伍子胥比况自己,诉说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政治黑暗,表示要踏着伍子胥足迹,去寻求自己的政治理想。

《涉江》云:“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其大意是: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世代忠良伍子胥终遭祸殃啊,贤臣比干被剖心不得善终。

《惜往日》云:“吴信谗而弗昧兮,子胥死而后忧。”大意是:吴王听信谗言不知悔改啊,失去伍子胥后终遭祸䘧。

《悲回风》云:“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大意是:我愿随着江淮漂流入海啊,跟从伍子胥的足迹以实现自己的志向。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6)

座落在监利市城市中心的“伍子胥故里”雕塑

座落在监利市城市中心的“伍子胥故里”雕塑

屈原赞赏伍子胥、比况伍子胥、追随伍子胥的思想意识鲜明而强烈。伍子胥于公元前476年的五月初五日,被皮革裹尸沉入钱塘江;屈原也于200年后的公元前278年,选定五月初五日,抱石自沉汩罗江。

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源头,事实上是古代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祭祀;后来各地利用与五月初五日相关联的事件来纪念屈原、伍子胥,都是人们依据自己的思想情感,对端午节付予了不同的寓意。还有纪念孝女曹娥说,纪念介子推等说法也皆同此理。

四、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因此传为神话,其殉父之江遂名曹娥江。此外,还有纪念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7)

端午节,是集祈福消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祈福、消灾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五、端午习俗

【吃棕子】相传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餵鱼、虾。其实,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这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如今,粽子已发展成为终年可见的民间风味美食。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8)

【挂艾叶、菖蒲】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於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疾病易生。楚人尚巫,认为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江南地区,有的习俗是在端午节饮菖蒲酒,则其药用效能就更为直接。通常是在节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黄,浸入酒中,节日便可饮用。

【栓五色线】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青、红、白、黑、黄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9)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赛龙舟】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其实,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10)

旧时,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人们祭祀龙神,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等,也祈求划船平安。赛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至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赛事。

六、端午节祝福语

每逢端午佳节,吃着粽子的同时,总是要向身边的人说一句:端午节快乐!大家也会回赠一句:端午快乐。多少年年来,这种祝福方式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不过,前几年,有人认为,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说“快乐”,像端午节这类带有祭祀性质的节日,只能说“安康”。此说一出,端午节之日,微信朋友圈几乎被“端午安康”刷屏。

这不禁令有些网友疑惑,端午节究竟应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

端午节伍子胥历史典故(端午节由来与监利人物伍子胥)(11)

而作为将端午节仔细研究过的大家闻一多先生,更是坚决赞同先有节日的说法。他直接在他的著作《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了上百条历史古籍记载以及权威专家们的考证,以此来证明端午节是起源于古时候的吴越民族,用于举行图腾祭祀,比屈原、伍子胥那个时候要更早。

这样仔细一分析,既然纪念屈原、伍子胥只是后来附着在端午节上意义,那么端午节祝福只能说“安康”,而不能说“快乐”的说法就过于偏颇了。因此,《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有民俗学者发文认为:“端午安康”是对的,“端午快乐”也没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