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地址(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教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地址(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教育)(1)

一、概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地址(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教育)(2)

湖南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前身为193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1984年正式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性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重点建设大学,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之一,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截至2015年,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的化学、物理学、临床医学三个学科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校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4人、国突专家7人、千人计划2人、万人计划3人、国家杰青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先后培养出了刘筠、陈星旦、孙家钟、夏家辉、印遇龙、谭蔚泓、陈大可7位院士,院士校友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

二、历史沿革

国立师范学院时期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的岳麓书院。1938年10月27日,为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南省安化县的蓝田镇成立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建院之初设立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教育和公民训育7个学系,学制五年。1944年因日寇进犯湖南,长沙失守,学院西迁溆浦,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衡山县南岳镇,1949年底,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从南岳迁址长沙岳麓山。

湖南师范学院时期

1953年8月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其中湖南师范学院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其中包含原湖南大学文教学院的中国语文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以及师范部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修科。同时南昌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系和师范部、河南平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和清华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也并入湖南师范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原湖南大学的历史档案全部交湖南师范学院保管,岳麓书院由湖南师范学院代管,原湖南大学校区以牌楼口、自卑亭至一院马路为界,划为南北两院,路南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路北为湖南师范学院。学院设立中国语文、历史、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系6科。1954年1月,原湖南大学员工子弟小学、幼儿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单位,1955年1月,长沙市第四中学(现附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7年长沙师专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学院增设外语、地理两系,共设9系7科。1960年为了支援湖南大学复办,师院从老湖大迁出,迁至长沙河西二里半,同时赠与湖南大学部分图书及动植物标本,两校以岳麓山坡下新老至善村、屈子祠、麓山门、凤凰山山脊为界,其以北及以东划归师院。1961年9月,湖南艺术学院、湖南体育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学院增设艺术、体育两系,1962年1月,湖南大学的中文系、政治经济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1963年湖南大学生物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因受文革的冲击,学院于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1970年9月恢复招生。1981年11月,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时期

1984年9月,学校更名为湖南师范大学。彼时,学校共设立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教育、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共12系14个专业。1989年,学校改艺术系设立艺术学院,同时建立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学院),此后陆续将原有系全部调整、改设为学院。1990年12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成为湖南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2000年3月,湖南教育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1月,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9月,学校创办四年制本科独立学院树达学院。2002年3月,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师范大学,学校成立医学院。2004年学校与湖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63医院成立学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湘东医院改成第三附属医院。

三、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在85个本科专业招生。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教学部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体育教学部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

孔子学院(俄罗斯喀山大学)

孔子学院(韩国圆光大学)

具体专业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音乐学、舞蹈学、戏剧影视文学、绘画、工艺美术。

文学

艺术类

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

体育学类

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化工与制药

药学

医学

药学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

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医学

临床医学和医学技术类

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

预防医学

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工学

电气信息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机械类

文化产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

公共管理类

历史学

历史

历史学

统计学

理学

统计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理学

生物科学

化学、应用化学

理学

化学

物理学

理学

物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数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心理学

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

管理

工商管理类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编辑出版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类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

教育

体育学类

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

教育

教育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政治学类

社会学

法学

社会学类

法学、知识产权

法学

法学类

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

经济学

哲学

哲学

哲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03月07日,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 22个湖南省重点学科;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国家级重点学科

伦理学

英语语言文学

基础数学(培育)

发育生物学

理论物理

中国近现代史

学科名称学科负责人依托单位

哲学

唐凯麟

公共管理学院

理论经济学

刘子兰

商学院

法学

蒋新苗

法学院

政治学

杨小云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吴家庆

公共管理学院

教育学

张楚廷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

彭运石

教育科学学院

体育学

李艳翎

体育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蒋冀骋

文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

蒋洪新

外国语学院

新闻传播学

田中阳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国史

李育民

历史文化学院

数学

王仙桃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物理学

匡乐满

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化学

姚守拙

化学化工学院

地理学

章新平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物学

刘筠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

陈良碧

生命科学学院

基础医学

彭小宁

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

朱咏北

音乐学院

美术学

朱训德

美术学院

设计学

贺景卫

工学院、美术学院、旅游学院

博士后流动站

哲学

中国语言文学

数学

物理学

生物学

政治学

教育学

英语语言文学

历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心理学

地理学

化学

统计学生态学
音乐与舞蹈学法学中国体育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

哲学

生态学

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政治学

教育学

生物学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理学

艺术学

体育学

中国史
音乐与舞蹈学统计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新闻传播学
世界史生物学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软件工程法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
公共管理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设计学

生态学统计学
地理学化学教育学
中国史物理学数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体育教育英语生物科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
化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姚守拙伦理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团队唐凯麟
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白解红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匡乐满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3C”整合理念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四位一体”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实验区

“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三结合”理念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国现代文学史

基因工程

基础钢琴

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女性文化

英语视听说

中国近代史

国际私法

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含学科特区3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40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