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所有人物详细简介 老舍的四世同堂竟然是个残本

作者 | 黑马北京(孔网店铺:黑马北京的书摊)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以书会友# #以书会友# 《译追老舍笔意 璧成<四世同堂>》谢谢作家郑新芳先生评论。

得到学者、作家、翻译家黑马先生的足本《四世同堂》赠书,非常高兴。有人也许会问,老舍的《四世同堂》,不是过去书店都有吗?那是你有所不知。《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重要著作,拍成电视剧更是家喻户晓,但国内出版的中文版《四世同堂》,却不是足本。缘何有这种情况,还得从过去一段历史说起。

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在刊物上连载,“文革”之前没有刊登完,后十六章一直没有发表。“文革”爆发,老舍被批斗关“牛棚”,被逼无奈,一代名家沉湖自杀身亡。这样,连载的《四世同堂》未刊登的稿子,也不知去向了。出书,也只能出刊载过的,所以不是足本。但在国外英文版曾经有过完整的。那是因为老舍先生曾与美国翻译家浦爱德合作翻译此书,老舍念文稿、解释,浦爱德翻译并打出英文。事有多舛,英文版书出版时又删删减减,无法翻译成足本的中文版《四世同堂》。所以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是个残本。

保定是黑马先生的故乡,他在保定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学业。几十年我们不曾晤面。最亲还是故乡人。我们用博客留言、互赠图书等形式神交已久。这不,今年他出版《书房内外》来保定做新书首发式才得以见面。他是作家,他的小说《混在北京》曾被改编成电影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大奖;他是翻译家,世界著名作家劳伦斯的《劳伦斯文集》10卷本是他翻译的;他是学者,曾在中央台百家讲坛讲座。老天关爱老舍。近年,喜从天降,在美国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终于发现了当年老舍和浦爱德翻译的《四世同堂》全译稿本,中国有望出版足本《四世同堂了》了!由英文版翻成中文版,绝非易事,特别是老舍的小说,更难。机会总是落在有准备的人身上。谁翻?译坛目标盯住了黑马先生。

黑马会写小说,又是著名翻译家,特别是他从小崇拜老舍,喜欢老舍的幽默和京味小说。有关人盯上他,不无道理。黑马不负众望,开始“扮演”老舍,回到《四世同堂》的年代,体验北京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学习京味儿,重温《四世同堂》,遍读老舍小说,熟悉北京的方言土语、风土人情。然后,以“老舍状态”进入翻译。

黑马说,原本以为《四世同堂》的结尾会有几个故事的高潮,以震撼人心,没想到最后是以遭日寇二次关押、受尽折磨、妻离子散的老诗人钱先生一封长信做结尾,出乎意料,似平淡无奇,但意味深长。其他章节也没有战争的大场面,有的是小胡同里地下工作者的宣传,人民的情绪表达,汉奸的丑陋表演。这十六章,与前面的叙事风格是一致的。他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大局。作为译者,英文本是唯一依据,不能随意增删而违背原作。当年的英文译本很多成语、俗语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看上去一目了然,目的是让原文原汁原味进入译本。现在翻译成中文,能不能找到对应的成语、俗语很重要,如英文译本,按字面可译成“世界的女人”,其实是“阅人无数或饱经世故的女人”;“既勇敢又聪明”,实际是“智勇双全”;“像身体和影子”,实际是“如影随形”。如此等等,翻译得好,就凭译者的文学修养了。还有北京的方言,如“绿不叽儿的脸”、“窑姐儿”、“这要是搁从前”、“硬硬朗朗儿”、“你的小命儿在我手心里攥着呢”等等,不懂北京方言,肯定会翻成文绉绉的学生腔儿,那就不是老舍了。黑马俨然是个民国时代京腔京韵的老北京,读了他的翻译,他是用老舍的口吻讲故事,使用北京话传达各色人物言语行动,我认定他就是老舍。

黑马先生能准确地将老舍《四世同堂》完璧翻译补足,使人民文学出版社能够重出足本《四世同堂》,让国人和世界能够读到语言大师老舍创作的足本的不朽之作,实乃功德无量。人们在读足本《四世同堂》时,会发现在第八十八章之下加了个小注:“《饥荒》最后十六节原稿已经丢失,以下文字系我社聘请翻译家毕冰宾(笔名黑马)据浦爱德与老舍合译的《四世同堂》英文底稿回译。”读足本《四世同堂》,勿忘黑马功劳。

—— 原载2018、12、8《保定晚报》

老舍四世同堂所有人物详细简介 老舍的四世同堂竟然是个残本(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