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

1991年,沉淀多年的Beyond乐队彻底大红,成为第一支在香港红磡开演唱会的乐队。也是在那一年,乐队主唱黄家驹说出了那句让人震撼的话语:“香港只有娱乐,没有乐坛。”

接着,Beyond远赴日本,去追寻那心中的音乐殿堂,“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方”。

那时的家驹从来也没有想过,此行竟成为他人生的最后旅程。正如后来经典的《海阔天空》所述:“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而《海阔天空》,也成了他的绝唱。

1993年6月24日是一个让诸多歌迷心痛的日子,参加富士电视台游戏节目的黄家驹不幸跌落舞台,更让人心酸的是头部着地。

挣扎着昏迷数日后,他终究没能逃脱死神的召唤,于6月30日溘然离世。

记者会上,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抱头痛哭,直言宁可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

家驹去世之后,罗大佑用同样的格式作出评断:“香港没有真正的音乐人,除了黄家驹。”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1)

黄家驹,一个把音乐视为生命的人,如此决绝地离开香港远赴日本,为什么又走进了自己最为厌恶的娱乐节目中,最终又陨落于此?!

他曾经对兄弟黄家强说过的一番话,仿佛可以作出一点解释:

“乐队必须要把音乐的水平放低一点,做得更简单,吸引到普通歌迷后,才能有更多资本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一些理想主义者认为这是黄家驹的妥协,但在黄家强眼里,这“不是妥协,是适应”。

这种适应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持,只是坚持的代价未免太残酷了些。

黄家驹的坚持是尊重内心:“我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是发自内心,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我是音乐人,我会尊重音乐。如果没有音乐,我会死,我真的会死,不可能没有。”

拿起吉他的黄家驹才能找回自己的内心,他曾感慨:“我整天觉得自己背着吉他就好像背着一把宝剑。”

相比于诸多音乐人来说,黄家驹的出道其实很晚,因为他的“宝剑”到了17岁那年,才很偶然地出现。更确切的说,那不是“宝剑”那只是个“垃圾”。

那一年,他的邻居搬家,一把破吉他随着其他破旧物品进入垃圾堆。

一旁的黄家驹有些不舍,他捡起了破吉他,但并没有留为己用,而是送给了一位爱弹吉他的好友。

开始的时候好友很是感动,但他还是拒绝了家驹的好意,因为吉他实在是太破了。

没能送出去的“宝剑”,黄家驹只好自己留下,茫然的无心之举就这样开启了华语乐坛的一个神话。

弹起破吉他的黄家驹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不过开始的时候,他的感觉只是属于他的。

加盟地下乐队的黄家驹自觉有成,但主吉他手给了他毫不留情的羞辱:弹得奇差无比。

深受刺激的黄家驹就这样开启了他的“疯魔模式”。

正值青春期的他叛逆而执着,家里畅响的木吉他声让家人有些不太适应,好在音量不大,也就忍了下来。

但家人们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

攒够了钱的黄家驹很快把他的“疯魔之源”升级了,一把二手电吉他出现之后,家人们崩溃了,满屋充斥着震耳欲聋的噪音。这不是浪漫满屋,简直是疯魔乱舞!

叛逆归叛逆,家驹还是希望在感动自己的同时能感动他人的。在一片谴责声中,他开启了静默模式,默默地买来耳机,静静地坐在凳子上,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沉浸在感动自己的征途上。

就在黄家驹吉他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Beyond乐队的其他伙伴,也在赶来的路上。

最早出现的吉他手是邓炜谦,Beyond乐队的乐曲中,他留下的痕迹并不多。但Beyond之名,却是他留下最深的烙印。

大上家驹三岁邓炜谦当时在音乐上也懂得比较多,黄家驹从传统摇滚到前卫艺术摇滚的认知,就是受他启发。

另一边,在通利琴行老板的介绍下,家驹认识了叶世荣。这是一位深受国外摇滚影响的架子鼓手,俩人一见如故。

再后来,贝斯手李荣潮也加入了,这是黄家驹的另一位好友。

四人正式形成组合,主音吉他手邓炜谦,贝斯手李荣潮,鼓手叶世荣,黄家驹担任主唱兼节奏吉他手。

说是组合,其实也就是几个爱好者凑到一起而已,因为他们连个组合的名称都没有。

直到1983年的一天,黄家驹无意时中看到一份杂志,一个声音提醒他:一直等待的机会就要来了。

那是香港的《吉他杂志》,上面印着一个醒目的宣传海报:举办第一届“山叶吉他大赛”。

黄家驹和叶世荣决定参加大赛,但乐队报名总得有个名字吧。邓炜谦给出了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提议:当时的音乐主流还是以Rock&Roll为主,我们要做就做一支“Beyond Rock&Roll”的乐队,也就是一个超出摇滚以外音乐范畴。

于是,一个影响了无数年轻人和吉他爱好者的名字诞生了:Beyond!

当时的参赛乐队原创作品不多,大都以翻唱为主,台下的听众甚至可以听完不同乐队交叉演奏一整张披头士的专辑。

这时的Beyond横空出世,展现出他们独树一帜的风格——坚持原创。

大赛过后,Beyond给人们留下了两首印象深刻的乐曲,一首是极具冲击力《大厦》,另一首就是夺冠之夜的纯音乐——《脑部侵袭》。

他们也如愿夺得了冠军。

著名乐评人冯礼慈在《一队新乐队启航了——Beyond》一文中写道:

“这两年的大赛中,总有几队乐队由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组成,而且玩得头头是道,令人相信,香港乐坛正踏向有希望的道路。”

但那时谁也没有想到,通往希望的道路是如此的坎坷。也正是有着如此的坎坷,Beyond的音乐才华才得以彻底释放,乃至升华,经久不衰。

不管从什么时候来看Beyond,他们都是香港乐坛最特殊的存在。坚持原创的追求,超越摇滚的执着,致力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共鸣。

他们就像是独具风格的魔法师,把音乐当成一种媒介,将自己的感悟封印其中。

每当音符响起,封印便会打开。这些难以言传的感悟就会映射到人们的脑海中,那些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伴随着音乐的流淌一一浮现。

从描述母爱的《真的爱你》,到讽刺社会的《俾面派对》,再到纪念曼德拉的《光辉岁月》,还有励志歌曲《不再犹豫》,以及呼唤和平的《Amani》,一直到了富有哲学思想的《农民》……

在保证歌曲琅琅上口的同时,Beyond一直在追求一种深刻的态度。

这也是他们最为成功的地方,在保证歌曲深度以及传唱度的同时,又极力拓展了歌曲的广度。

身处霓虹灯下的娱乐圈,面对唾手可得的财富和荣誉,Beyond这种坚守难能可贵。

自出道开始,Beyond就有着自己的坚持,尽管风格一直在变,成员也一直在变,但是初心从未变过。

山叶吉他大赛夺冠半年后,邓炜谦和李荣潮因为家庭和工作原因,相继离开了乐队。这时候,深受黄家驹“其扰”的弟弟黄家强及时出现了。

“如果不是因为家驹,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玩音乐。”黄家强曾多次这样说。因为起初他最反感的,正是黄家驹所追求的。

在黄家强的记忆里,自从哥哥捡到了那把破“宝剑”后,他的人就仿佛变了。那个经常外出和朋友聚会的哥哥消失了,成天在家与吉他较劲的哥哥出现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前的听众享受的背后,是台后听众的长期煎熬。

家驹练功的时间,正是家强煎熬的时间。每当家强对抗式地把电视机声音开大,家驹就会更加使劲地拨弦。

青春无悔的兄弟俩异曲同工,都是一声不吭地用手指较劲。

最终,长期“共鸣”的哥俩还是殊途同归,音乐给人以理想的空间终究超出了电视,家强踏上哥哥的征程。

20世纪80年代初是摇滚乐的黄金年代,伟大的乐队和音乐人不断涌现。而对于刚起步的Beyond来说,这是个艰难的时代,尽管他们拿了冠军。出了合集,但依旧默默无闻。

对于新生乐队来说,那时提高知名度只有两个方式:尽情表演,疯狂参赛。

Beyond也不能免俗,一时间,哪里有演出和比赛,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四处奔走的黄家驹也在四处观察,他发现很多乐队都有一个通病,缺乏键盘手。

相较于其他成员来说,键盘手在乐队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你可以要他,也可以不要他。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键盘手的弹性很大,需要负责提供除吉他、贝斯、鼓以外的所有声音。当然,要求不高的时候也可以不提供嘛。

正因如此,貌似或缺的键盘手反而是乐队中乐理水平最高的那位。扒谱、编曲这类幕后苦差,大多是由他包办。

因此,走向极端的另一个说法,就是键盘手可以包办一切。

黄家驹是一位追求极致的理想主义者,他迫切需要一位优秀的键盘手,专门登报进行招募。

不久,陈时安加入乐队,这是一位创作才华与黄家驹几乎不相上下的音乐人。他也成为乐队中一位很特殊的存在,《myth》和《永远等待》这两首歌就是陈时安参与创作的作品,收录在《再见理想》中。

不过,极富才华的陈时安想要出国深造,他与Beyond的交集不到匆匆一年。那段时期乐队演出不错,留下的影像很少,很多乐迷对他没什么印象。

为了怀恋这位好友,黄家驹在《永远等待》唱片的歌词内页用了他的三张远景照片。

陈时安在Beyond期间主要担任主音吉他手,在他告别之际,乐队正在筹备他们的首场独立演唱会。

这让黄家驹有些烦恼,他苦苦寻觅,替代陈时安的吉他手会在哪里呢?

焦虑时分,黄贯中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他在这里原本是帮助设计海报的,但他还自带了另一个很不错的技能,就是弹吉他。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2)

这样,几经波折之后,Beyond乐队的成员总算固定了下来,就是如今我们所熟悉的黄家驹、叶世荣、黄家强、黄贯中。(后期还有一位吉他手兼键盘手刘志远曾短暂加入)

开始的时候,乐队并不能养活自己,Beyond四人各有兼职。黄家驹的工作经历很丰富:办公室助理、纺织厂采购,后来还当上保险公司销售员。

一般看来,优秀的音乐人和优秀的保险人很难有什么交集,优秀如黄家驹也不能例外。

在黄家强的印象中,哥哥的业绩很一般,心思本就不在这儿的他仅能勉强完成公司规定的保险单数。而一旦凑够了单数,他马上就会跑回去练吉他。

不过,这段经历对黄家驹的帮助实在不小,本就无比执着的他,凭借销售员的经历,练就了无比坚定的口才。

在Beyond乐队里,黄家驹是灵魂人物,其他三人是黄家驹坚定的支持者。因为不支持也没有办法,他们根本吵不过销售员出身的黄家驹。

于是,他们跟着一起执着。他们的执着,正如风雨过后的彩虹。

成立乐队的Beyond急需一个大本营来进行苦修,这个大本营,销售员出身的黄家驹搞不定,但是吵不过家驹的叶世荣能搞定。

谎称要结婚的叶世荣从父母手里骗来了一套房子,这个地处深水埗洗衣街的房子后来成就了经典,被称为“二楼后座”。

然而,对当时楼里的居民来说,这个经典一点儿也不值得回忆。因为Beyond终日苦修带来的不能称之为音乐的声音,让邻居们不堪其扰。

守得云开见月明,Beyond的坚守让邻居们只能接受浮云。指责、谩骂,再到报警、搬家,Beyond就这样一路熬走了这栋楼的大部分邻居。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练习是如此的“煎熬”(其实煎熬的是邻居),演出同样也是。

Beyond的首场演唱会在港岛明爱中心举行,从租音响到画海报再到卖门票,所有台前幕后工作都是乐队成员自己完成。

然而,付出并不意味着立马会有回报。表演还没结束,观众就走了一大半。Beyond的首秀给自己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亏损了好几千块。

不过,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那场演唱会引发了另一位重要人物和Beyond的交集。

这个重要的人物就是资深音乐发烧友和著名经纪人陈健添,他当时是浮世绘和小岛乐队的经纪人,也是后来王菲星路上最大的伯乐。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3)

其实陈健添当时并不欣赏Beyond,因为那时他们的风格偏重型音乐,并不注重旋律,皮衣长发的打扮也让人感觉怪怪的。

但是陈健添脑海中鬼使神差地出现了个声音:这四个人以后一定会火。陈健添相信了那个声音,他与Beyond签约。

然后,在赔钱和音乐之路上共同前行的Beyond迎来了意外之喜。

在陈健添的策划下,Beyond受邀参加“亚太流行音乐节”。在这里,他们的音乐灵魂释放出共鸣的力量,四处洋溢着乐迷们的热烈追捧,主办方破格为他们安排加演节目。

欣喜之下的黄家驹继续发扬他的风格,又做出了一个执着的决定——自费出唱片。

又是一段贴海报、发传单、谈售卖、送货上门的日子,Beyond的第一张专辑诞生了,就是《再见理想》。

有人说,《再见理想》最能体现Beyond的才华,它囊括了多种元素,有英语、粤语还有纯音乐,《旧日的足迹》、《再见理想》等经典歌曲也是层出不穷。

不过,再见理想的目的其实是回归现实,精神财富的基础还得有物质。专辑发行后大家算了一下账,居然每人赚了240块。

现在看来,对于艺人来说,两百四十块实在像个笑话。但这是一个标志,Beyond终于摆脱了音乐赔钱之路,他们有了源源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

之后的Beyond尽管跌跌撞撞,但开始步入正轨,他们与唱片公司签约,制作第二张专辑《亚拉伯跳舞女郎》。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4)

这张粤语专辑是一次特殊的尝试,雷人的装扮结合异域风情的曲风,让听惯了缓慢节奏的抒情歌曲的港人不知所云。

第三张专辑《现代舞台》同样个性极强,也同样销量不佳。这时公司坐不住了,直接放话:“再出一张还不行,就再也没有机会。”

窘迫的Beyond不得不把功名的追求深藏于心,开始向市场靠拢,剪去了长发,调整了创作方向,那时的他们连换琴弦的钱都没有。

也正是这种情况下,黄家驹领悟到了雅俗共赏的真谛:

“乐队必须要把音乐的水平放低一点,做得更简单,吸引到普通歌迷后,才能有更多资本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于是,时间来到1988年,Beyond第四张专辑《秘密警察》问世,其中的《大地》获得香港无线电视台“十大劲歌金曲”大奖。

这张专辑中还有另一首很有故事的歌,就是《喜欢你》。

歌曲的女主角其实是家驹的女友,他们在相恋时早已谱好了曲子。但随着家驹越来越忙,忽略了女友的感受,以致曲终人散。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5)

据说当时女友向黄家驹提出要求:只要他能放弃音乐,自己便跟他走。家驹十分为难,为了挚爱的音乐,他选择放弃爱情。

心存愧疚的家驹把伤感都填进了歌词,释放自己因为忽视而失去爱情的痛苦与自责:

“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满带理想的我曾经多冲动/屡怨与她相爱难有自由……”

这首歌也在当年登上无线电视十大劲歌金曲榜,成为了乐队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Beyond真正在香港广为人知。从出道到被熟知,Beyond用了整整五年。

而严格意义上讲,这一年才是黄家驹真正“出道”的年份。如此算来,从1988到1993年,黄家驹在公众认知下存在的时间,一共只有5年。

这5年里,经典作品层出不穷,有《真的爱你》、《午夜怨曲》、《灰色轨迹》、《光辉岁月》、《AMANI》、《不再犹豫》、《长城》、《农民》、《遥望》、《海阔天空》……。

其中最为卓越的《海阔天空》、《光辉岁月》,词曲都是黄家驹亲自操刀。

颇有戏剧性的是,如此优秀的音乐人,好像并没有什么常规理念下的专业素养。

在他的作曲成就的另一面,是他并不懂得乐谱(这里指的是五线谱,不是乐理)。而和他的歌唱水准形成对比的,是他根本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

天赋异禀和天道酬勤,这两个成语用在他身上再适合不过。

他的“御用词人”刘卓辉感慨:“去了趟非洲回来就能写出《光辉岁月》和《AMANI》这么好的歌曲,除了天才,还能说什么。”

……

1991年,Beyond已经凭借《大地》、《真的爱你》、《光辉岁月》连续拿下了第6、7、8届十大劲歌金曲奖,成为乐坛巨星。

但是成名的Beyond发现,他们踏进了另一个魔怔。

90年代的香港已经有了流量时代的影子,各种火爆的综艺节目都有这样的套路:找几个圈内的红人,玩一些娱乐大众的游戏。比如知识问答、各种闯关挑战。赢了是各种欢呼、大奖赞助;输了是疾风拂面、甚至冷水淋头。

这种毫无营养的节目,却是一种很实惠的工具,它创造了“三赢”局面:电视台提高收视率、明星增加曝光率、观众看到了生活中的明星。

已经是香港超一流的乐团的Beyond一样难以免俗,他们同时跨足影视和音乐,行程非常忙碌。

黄家驹很苦恼,一方面无聊的游戏节目过多地占据了他们的创作时间。另一方面,一个纯粹的音乐人登上了舞台,却只能像小丑一样博人一笑,实在伤害尊严。

“虽然红了,但不开心,要做很多无聊的事情。”

即便不开心,也影响不了家驹的创造力。思如泉涌的他为此创作了《俾而派对》,意为“赏脸聚会”,专门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宣传游戏的艺人:

“不管相识不相识,尽管多些Say hello,不需诸多的挑剔,无谓太过有性格,派对你不缺席。”

然而,这首极尽嘲讽之意的《俾面派对》,却为各大电台DJ所推崇,高居当年流行榜榜首。

或许,高雅和鄙俗,本就是共生的。

孤勇者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但执拗至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面对艰难险阻,能够抛开成见奋勇前行,方是大勇。

因此,在红磡的演唱会上,家驹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这些感人的话语很朴实,但不影响它与表演同样的精彩: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通常演唱会都有一些特别嘉宾坐阵,我们Beyond没这么大的面子请到特别嘉宾。

但是我们很开心很开心,找来一大班很特别很特别的嘉宾,我们今晚的特别嘉宾就是红磡体育馆里边全场的观众!”

演唱会后,当Beyond在香港最是大红大紫的时候,他们选择了出走日本。

黄家驹对日本有着这样的憧憬:那里的市场成熟,有着属于音乐人的一片净土,可以静心创作,避开那些令人痛恨的枷锁。

然而,黄家驹怎么也没能想到,日本的生活甚至比香港还要令人烦恼。

首先是语言不通,其次是文化迥异,Beyond一度陷入了苦恼与萎靡之中。

在那里,叶世荣抽烟度日,黄家强玩起了电动游戏,本是滴洒不沾的黄贯中竟然找着了酒瘾的感觉。

即使是内心最为强大的黄家驹,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颈。坚持创作的他产出寥寥,甚至连弹琴也没了兴致。

回忆起这段日子他很是无奈:“吉他放在那里就不想碰,整个人情绪有一点低落,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他们仿佛背负着时代的枷锁,努力反抗但终见不到解放的来临。

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

这种压抑之下,他们把“冲开一切”的澎湃力量注入到歌曲中,成就了他们在音乐方面新的高度。

不久,Beyond推出了两张经典专辑:《继续革命》和《乐与怒》。

黄家驹活着的影响(音乐灵魂黄家驹之死)(6)

《继续革命》中的两首歌曲——《长城》和《农民》,充满了哲理和韵律,传唱一时。

《乐与怒》中有一首歌叫《遥远的梦》,让Beyond在日本一举成名。它还有个中文版,就是《海阔天空》

这首歌写尽了Beyond十年的心路历程,但谁能想到,这也成了黄家驹的绝唱。

其中的那句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的歌词,仿佛是一个魔咒,预示了他将来的命运。

人怕出名猪怕壮,来到日本的家驹同样逃不脱命运的枷锁。

眼看着乐队声名乍起,公司决定趁热打铁,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套路还是那么熟悉:参加各种电视游戏。

对于Beyond来说,日本其实就是个大上几十倍的香港。

这一切,让Beyond所追逐的自由之梦,彻底变成“遥远的梦”。

他们依然要参加不喜欢的游戏节目,依然要装成“邻家的小男孩”去博取日本乐迷的欢心。

黄贯中曾经愤怒地说:“来日本不就是为了大一点的天空吗?大一点的天空不就是意味着不用玩游戏吗?结果来了还是玩游戏。日本这个市场,摇滚是一个假象,比香港那个更烂。”

黄家驹更是十分后悔,执着无比的他,不过是从一个泥潭跳进了一个更大的泥潭。

用美国诗人埃德娜·米莱的一句话来形容此时黄家驹的心情,正是恰如其分:

“生活不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而是同样该死的事情的不断重复。”

对自由的追寻,结果只是让黄家驹进一步意识到自由的重要。

痛苦的家驹在日本无处释放,只能给在香港的好友刘宏博电话诉苦。那时刘宏博正在Beyond的大本营“二楼后座”里练吉他。

伤感的家驹在电话里有种想哭的冲动,他觉得身上承载着一种“无休止的压力”。

在香港的时候,累了身边有朋友,也有熟悉的环境,可以让他放松下来。但在日本,什么都没有。

受到种种限制的家驹感觉这样下去,迟早会违背做音乐的初衷。这时的他,宁愿回到香港,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了,哪怕是纯音乐。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通话是家驹人生中最后一次与刘宏博通话。

畅聊四五个小时的好友临近话别,刘宏博问家驹一会儿要干什么,家驹说该去上节目了。

东京时间1993年6月24日的凌晨1时,富士电视台,Beyond在这里参加一个火爆的游戏节目,节目名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节目的舞台很高,大约3米。在对决游戏环节中,两组节目嘉宾在台上争夺水槽上空悬挂的“宝物”。

湿滑的地面导致有人摔倒,他们撞向了台后的背景板,节目主持人和家驹就这样从3米高的台上坠落。

主持人运气较好,仅受轻伤;不幸的家驹头部坠地,陷入了昏迷。

6天过后,他的灵魂再也不能跳动。一代香港乐坛天才,就此陨落。

那一天,东京的天空下着小雨,仿佛在为他哀悼。

为了获得自由,黄家驹逃离了被誉为亚洲最自由之地的香港,前往异国他乡。命运仿佛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他还是陨落在他最想要挣脱的枷锁里。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

曾经有一种声音说,黄家驹歌声的经久不衰,得益于死亡的助力。

这种声音听起来有些异样的感觉,但对于家驹来说,这已经不重要了,他早已看得通透:人们眼里只有娱乐没有音乐。

而通常来说,人们会有一种善良的习惯,怀念一些早已退出生活的事物,并把它们视为经典。

于是,在各种特殊的日子里,那些曾经的电影、往日的歌谣,往往会冠被以经典的名义进行一一怀旧,尽管它们已与当下的生活无关。

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躺在尘埃中的只是资料,能够触动心灵的,可以称为回忆。

而从过去一路走来,至今依旧生机蓬勃,能和沿途人们进行心灵对话的,才是经典。

在香港,至少有一个人符合这一条件,他叫黄家驹!

谨以此怀念我们心中不曾失去的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