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暗线(从书写工具入手)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转发、评论、点赞、关注均是对我的支持!

从《远宦帖》局部入手

上面讲述实临《远宦帖》的要点是粗略的,真正进入此帖还要再进一步的深入,直到“抠门”的地步。有些人临帖是“稀里糊涂”的,只作“模糊”状,大而化之就算对字帖作“深入”研究了,结果忽视了笔法、起讫等关键处的细微动作,导致在具体应用中在脑子里出现一片空白而无所得。

明代暗线(从书写工具入手)(1)

王羲之名帖《远宦帖》

因此,没有实质性的深入,就没有实质性的“得到”。

为了“抠门”,首先从工具材料上入手。一般用纯狼毫或兼毫书写。为了尽可能达到与古人书写状态的一致性,我们应注重工具的选取,晋人一般使用硬毫,即现在的纯狼毫,它的柔韧性、致密度与现在发现的“晋笔”性能相近,也与古籍记载王羲之使用的书写工具有相近性。

纸张一般使用吸水性较差的,这样作者比较容易把握线条的外形特征,不会过份的晕化而导致臃肿,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生宣是不宜来临习魏晋时期的信札的。

其次,为了能更好的起到临习的效果,我在这里对《远宦帖》中单个字进行分析和临摹,使大家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到书写的前后步骤及运笔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就好比是“侦探”,不放过“蛛丝马迹”。

明代暗线(从书写工具入手)(2)

如文中的“小”字(图),其“竖钩”的起笔为出锋且锐利无比,说明毛笔为硬毫,羲之常用“鼠须”笔,硬朗而细腻,弹性足。因此“起笔”处有“刀切”感。先向“右下”方向迅捷入笔,或“切入”,再顺势“平铺”而下,运行中要略带“圆势”,行笔速度较慢,其“钩”势短而意长。

两点的写法很符合羲之的笔法和结构特征,即左点可分四个步骤来解析,入笔之势为“右下角”,速取“左下意”,又顺势向“右下角”作“顿笔”之势,形成用笔中的“顿挫”之感,而后“轻提”取“横势”,向右“平拖”,运行过程是由“顿挫”所导致的“重按”渐变为“轻提”,或者说,这个“平拖”过程是由“重”而“轻”的。

最后的一点是取“纵势”的“斜撇”,顺着“平拖”的收笔就势而“重按”,但不作“顿挫”状,是“重按”蓄势后,由重而轻,形成向“左下角”的释放之势,由于书写的过程不快,所以该“撇”的运笔中还能看出微妙的“抖动之感”。该撇与下文“大”的起笔形成呼应,因为,“大”字的横画起笔与“小”字“撇”的收笔形成“接”势,天衣无缝。这种“接”势在 “救命”(下图)

明代暗线(从书写工具入手)(3)

二字中体现得更为完美。这两个字的线条凝练、灵动、瘦劲,“曲势”流动,弹性链接,转折处圆转自如,没有拖泥带水之感。但临写这连绵不断的长线条,运笔与自己的“呼吸”很可能不一致,就像在武术中(尤其是太极拳)的动作与“呼吸”(吐纳)不相一致,结果身心疲惫,在书法中也是如此。

明代暗线(从书写工具入手)(4)

柳永词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转发、评论、点赞、关注均是对我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