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过后还有几天高温(破纪录高温或许已在路上)

今天(8月7日)我们迎来了立秋

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意味着夏去秋来

但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中

俗语也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

秋天没有到来

高温并未远去

中央气象台今晨也继续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

大家依然要做好防暑降温

未来10天,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陕西南部、河南、新疆南疆盆地和吐鲁番等地仍将持续高温天气,上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40℃或以上。

中央气象台今天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今天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大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西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新疆吐鲁番和南疆盆地东部等地有35~39℃的高温天气,其中,安徽南部、江苏南部、重庆南部、湖北西部、新疆吐鲁番等地局地可达40℃或以上。

今年立秋过后还有几天高温(破纪录高温或许已在路上)(1)

在四川盆地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地区还可能出现破纪录的高温。城市当中,重庆今起至12日,最高气温将持续超过40℃。

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将导致四川、湖北、江西、浙江等地气象干旱进一步发展,公众在防暑的同时,还需注意防干旱和森林火灾。

四川省气象台8月6日16时发布高温蓝色预警:预计7—11日,盆地大部和阿坝甘孜2州东部的局部地方日最高气温可达35℃~39℃,其中盆地东部局部可达40℃或以上。

今年立秋过后还有几天高温(破纪录高温或许已在路上)(2)

具体到省内天气,未来三天,盆地大部多云到晴,日最高气温可达35℃~39℃,东部局部可达40℃或以上,盆地西部多分散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大部多云间晴;攀西地区多阵雨或雷雨,局部地方累计雨量较大。

今天白天到晚上:盆地各市多云间晴,其中西部、北部有分散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大部晴间多云,甘孜州南部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攀西地区多云间阴有阵雨或雷雨,南部有中雨。24小时内,盆地最高气温:西部:34~37℃,其余地方:36~38℃;最低气温:24~27℃。

今年立秋过后还有几天高温(破纪录高温或许已在路上)(3)

今年立秋过后还有几天高温(破纪录高温或许已在路上)(4)

关于立秋节气

你了解多少呢?

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十

我们迎来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9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为聚集、收敛。

从文字上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字由“禾”与“火”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民间认为,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时节,初有凉风,甚至会提前感知到丝丝凉意。

虽然秋凉会到,但暑热却并不会短时间就退去。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里,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并以“秋老虎”来形容这种燥热。按照“三伏天”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处于中伏,也就是说,立秋时酷热并没有结束。

物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立秋有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立秋时节,天气逐渐由闷热慢慢转凉,人们初步感受到凉意;二候白露降,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变大,早晨开始出现皑皑雾气;三候寒蝉鸣,立秋时候的蝉,因为感觉到阴气上升,所以叫得更大声了。

习俗

1

咬秋

●立秋吃瓜是很多地方的食俗。《清嘉录》中有“立秋西瓜”记载:“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立秋日,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与立春吃萝卜的“咬春”习俗对应,有些地区还将立秋吃瓜称为“咬秋”,清《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2

称人

●这是与此前的立夏习俗相对应。《清嘉录》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夏日炎热,人们不思饮食,立秋称重时如果比立夏轻,那就要贴秋膘了。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的求精准,重在求吉。体重数就高不就低,秤砣只能往外打。讲究的司称人还会边称边说些吉祥话。比如祝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祝小孩“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等等。

3

贴秋膘

●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贴秋膘与称人所求相似,是希望借立秋日的食补长膘增重,提振精气神。夏季酷热难耐,很多人食欲不振,饮食清淡,体重大都有所下降。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但要注意的是,“贴秋膘”要恰到好处,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平衡营养,不宜过分进补。

养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之后,虽然早晚会较凉爽些,但“秋老虎”肆虐,往往使人极易产生倦怠、乏力之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补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应吃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根据“燥则润之”的理念,宜食清热健脾、利湿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香蕉、梨等。

诗词

经历过漫长的夏天,终于迎来了立秋。虽然仍有“秋老虎”带来燥热,但毕竟逐渐有了凉意。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立秋节气也代表着秋天的脚步,近了。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 刘言史《立秋》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宋] 方岳《立秋》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箜篌。

——[明] 夏云英《立秋》

参考文献:

[1]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北京:中信出版社

[2]李学峰《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北京: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综合:中国天气网、四川气象微博

来源: 四川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