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是怎么来的(月全食的背后玄机)

不论日食、月食,作为观赏成本最低、最亲民的天文奇观,每次的出现都会引起坊间的强烈关注。而我们是幸运的,因为——

据称,就在即将到来的7月28日凌晨,罕见的月全食又要来了!这次规模盛大的月全食,是继今年1月31日后第二次月全食,专家预测“全食”阶段时长将达到104分钟,这可能是21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全食!

月全食是怎么来的(月全食的背后玄机)(1)

对于月全食,许多吃瓜群众只是抱着欣赏的念头,但是,月全食的玄机,聪明的你了解有多少呢?

月全食的成因

其实,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只有当太阳、月亮、地球三个星体恰好或近似地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当然了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和月球本身不会发光,这时候太阳光本身照到月球上的光被地球遮盖,才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月食现象。

对于我们的母星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近似相差了180°,因此,月食一定是产生在 “望”(古代的用法,即农历十五或者十六,)。但是,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因为太阳和月球的运行轨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根据科学家们的测量,大概有约5°的夹角(不要以为小,其实差得很远的),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黄道就是太阳的运行轨道,同理白道是月球的)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所以月食还是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

月全食是怎么来的(月全食的背后玄机)(2)

地球人观察月食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天文学家的记录。而中国,则最早在汉朝时,我们伟大的祖先天文学家张衡,就已经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实际发现了月食的原理。月食在那个时候可不只是用来观赏那么简单,它的出现,给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推动。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人类对月食的研究,使得人类科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比如,早在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

现代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知识传播受限的古代其实很不容易。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进而粗略地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另外,伟大的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来量度地理经度。而在2世纪,科学家托勒密研究古代月食记录,也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研究方法和思想一直沿用到今天。

月食文学的经典

要说月食文化的经典,非中唐时代的卢仝莫属。他挥毫写下的的《月蚀诗》,用1677字,描述了(古代)在浩瀚广阔的天体中发生的一次月全食现象和过程,气势磅礴,山河震撼,是一个绝对的的空前绝后的创新。

下面节选了其中一段,供大家欣赏:

月全食是怎么来的(月全食的背后玄机)(3)

作者肖像

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

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壮士斧斫坏,

桂似雪山风拉摧。百炼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

火龙珠,飞出脑,却入蚌蛤胎。摧环破璧眼看尽,

当天一搭如煤炱。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

不料至神物,有此大狼狈。星如撒沙出,争头事光大。

......

东方苍龙角,插戟尾捭风。当心开明堂。统领三百六十鳞虫,

坐理东方宫。月蚀不救援,安用东方龙。南方火鸟赤泼血,

项长尾短飞跋躠,头戴井冠高逵枿。

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

是真的长。但是作为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记录月食的文学作品,做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囤于眼界,古人仍然保留了很多迷信的成分。

月全食是怎么来的(月全食的背后玄机)(4)

月食相

最后祝大家两天后成功观赏到月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