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

鲁迅被称为“中国的高尔基”,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尔基也是“俄罗斯的鲁迅”,这不是从文学地位上比较两者,而是从政治地位上。在鲁和高的身上都有很浓烈的意识形态加以推崇和赋予的崇高地位,当然这也很正常,孔圣人的地位也是皇帝们把他抬上去的,无可厚非。

只不过让高尔基没有想到的是,他为之摇旗呐喊的苏联革命事业,到最后竟然变成犹如《1984》所描写的那样令他难以忍受和不堪。

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1)

高尔基和列宁是亲密的朋友关系,在列宁主持工作的岁月,两人着实度过了一段甜蜜期。而维系他们关系的自然是相同的革命理想,这最终促成高尔基加入布党,尽管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一度闹翻,高尔基甚至在报刊上发表《无法沉默》公开指责布党和包括列宁在内,但后者脾气温和,胸襟包容,并没有刁难高尔基。

和列宁闹翻后,高尔基远走意大利养病,他年轻时因为失恋而一度悲伤欲绝,开枪自杀没有成功,却伤到了肺部,俄罗斯过于严寒的冬天并不利于他的身体。在意大利的岁月,高尔基在温暖自由的环境里充分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尽管和列吵了架,但并没有让他们变成反目成仇的关系,高尔基甚至为列写了一本自传。

斯当政以后,鉴于高尔基在俄国文坛和革命阵营中的地位,因此邀请他回国参与建设,这是因为当时斯想要搞农业集体化,但是遭到党内人士的反对,而高尔基的观念是只有知识分子才是社会进步的依靠,对待农民只能采取强制的手段,他的这种看法自然迎合了斯的需求。高尔基对政治颇有几分兴趣,当然这种兴趣更多是以一个文人那多少有几分理想主义的单纯想法,接到斯的邀请后,高尔基说……应该给他们带进一点民主

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2)

为了让高尔基回国做贡献,斯动员各个阶层的人给高尔基写信,一时间国内的报刊上登满了各种欢迎高尔基回国的新闻,各行各业的人也被动员起来写信给高尔基。斯很巧妙的营造了一种“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幻觉,面对祖国人民如此热切的请求,高尔基有什么理由拒绝呢?沸腾的爱国热情令他同意了,他觉得苏联会在这种状态变得越来越好。

于是他回国了,起初他得到斯尤为关切的照顾,甚至赋予他政治局委员的特权待遇,在莫斯科给他分配了一座带有花园的小洋房,在郊外和克里米亚也有两栋别墅。另外他还有一个专列可以供他随时离开莫斯科游玩,他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去找内务部长,而对方必须满足他的需求。自1928年回国到1933年,他都被允许自由前往意大利过冬。

而斯也把他树立为另一个苏联的“主人”,他被带到莫斯科各个地方去参考,当然那些他能看到的都是斯想要让他看到的歌舞升平的景象,甚至他还被带去监狱探望囚犯,次数多了,这些人自然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他们因此积极的向高尔基忏悔,而高尔基倘若为此人说情,那么此人就会立刻得到释放。

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3)

当然,高尔基也有他的“义务”,那就是替当时的政局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起初高尔基的观点也是要多说一些好话,尽量避免提及政局的缺憾,这让斯很受用。作为御用文人,这自然理所应当的。1930年,当局准备枪毙48人,理由是这些人导致国内的饥荒,但高尔基知道事有蹊跷,于是向当局提出抗议,这事逐渐成为他和斯走向决裂的起点。

但当局对于他的抗议并没有加以理会,直到次年国际民主作家协会邀请高尔基参会,这时当局找到他传达了高层的指示,明确反对他去参加这个会议,而那48人正是通过这个协会向国际人权保护联盟递交了一封控诉本国的书信。内政部告诫高尔基说,这些人污蔑了祖国的声誉,希望高尔基不要替他们辩解,相反应该加以谴责。

高尔基妥协了,当局又给他颁布了新的任务,斯准备展开一场清洗活动,按照要求高尔基发表《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为舆论造势。加米涅夫事件是高尔基和斯正式走向决裂的开始,加米涅夫是前主席,被斯整下台以后高尔基为他求情,斯卖了他一个面子,让此人担任出版社编辑,不过在1934年他依旧被斯以借口逮捕。

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4)

这一次高尔基的求情不再管用,随后当局给他下达任务写文章谴责个人恐怖,但高尔基已经意识到不对,他对此表示了拒绝,说我不仅要谴责个人恐怖,更要谴责国家恐怖。于是一夜之间什么都变了,随着高尔基慢慢和斯的意图背道而驰,他被赋予的政治地位也随之取消,首先对高尔基表示冷漠的是内政部,在此前的镇压活动中,高尔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迫使内政部放了几位知名人士。

但此时斯已经下令,不必再理会高尔基的言论,于是内政部的腰杆一下子强硬起来,再不是以前对高尔基唯唯诺诺的那样了,因为谁都知道他和斯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斯曾让高尔基写过一本传记,自然也是要把他树立成为一个拥有光辉形象的人物,但高尔基受到斯开战的镇压活动的影响,一直没有办法进入状态,像写列宁那样去写斯这个人物。

何况由于高尔基渐渐显露出来的不合作态度,他在斯那里也失宠了,他发现自己不但见不到斯大林,连想要见什么人都要看当局的态度,假如他要见某个人,而当局不愿让他见,那么他就永远见不到此人了。另外,他还发现自己不能再去意大利了,因为他们担心他一去不回,另外他的专列也没有了,他变成了一只鸟笼里的金丝雀。

高尔基人生轶事(高尔基从御用文人)(5)

在这段痛苦的岁月里,高尔基失去了一个作家的灵魂赖以生存的自由,他不能随便去哪里,不能随便想见谁,他被困在莫斯科的花园洋房里慢慢垂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妥协了,开始写一些斯喜欢看的文章,希望缓和关系,但这些远远不够,因为他们双方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别有用心且并不彻底的妥协。

最终在郁郁寡欢中高尔基去世了,留下一个关于“毒糖果”的传说……讽刺的是斯把他抬上神坛,当他去世以后,斯也在抬棺的队伍中,高尔基正是被他抬进坟墓里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